APP下载

美国对华战略报告对台海局势的影响

2020-01-09桑小川

统一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台海台独盟友

■ 桑小川

5月20日,美国政府在五角大楼官方网站发布了一篇题为“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战略方式”的报告,较为明确地阐述了美国的未来对华战略动向,即以所谓“有原则的现实主义”(principled realism)为指导,对大国竞争进行细化。具体而言,就是特朗普政府如何看待中国带来的挑战,以及美国如何应对挑战。需要注意的是,报告罗列的美国应对中国挑战的具体应对措施大都涉及台湾问题,所以必然会对台海局势造成重大影响。

一、美国对华战略核心:竞争

报告开篇就直言不讳地表明,美国过去40年来的对华接触政策是失败的,因为该政策未能让中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发生美国希望的“根本性改变”。既然“接触”这种相对温和的策略无法达成目标,反而导致美国面临来自中国的挑战,那么在回归“有原则的现实主义”背景下,与中国开展竞争便成为了美国对华战略的核心内容。显而易见,宣称自己正处于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之中,大肆渲染所谓来自中国的直接挑战,让特朗普政府有了充足的理由采取一系列其认为有必要的措施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中美关系的紧张局面尚未达到全面对抗的程度,因此美国在采取竞争战略的同时并不会完全抛弃接触。但是从报告中可以看出,与中国的接触将会是有选择性的、以结果为导向的。报告明确表示,美国对于之前同中国的接触感到不满,认为这些接触都只是“象征性的、华丽的”,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因此,美国在报告中宣示其在今后不会再向所谓的中国“例外论和受害者心态”叙事手法做出妥协,也不会去配合中国构造任何只有利于中国的对话“氛围”和“条件”。更确切地说,尽管报告也提及美国不会以改变中国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作为接触的前提,但美国的目标是明确的,那就是中美之间的接触必须有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让美国而不是中国获得想要的建设性结果。

报告强调中美关系的竞争性和明确对华接触的目的性,其用意在于为美国可能在未来采取强硬措施对华施压寻找借口。报告写道:“我们继续以一种尊重而又清醒的方式与中国领导人接触,要求北京履行其承诺。”这很可能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因为报告同时用充满威胁的语气指出,一旦外交手段在美国与中国的竞争中被证明是无效的,美国将“增加对中国政府的公开压力,并在必要时通过调动相应的成本来采取行动保护美国的利益”。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在一些重大国际或地区事务上没有让特朗普“满意”,那么美国很可能会像报告中所说的那样,提高其在处理联盟和伙伴关系上的弹性,从而在经济、政治和安全领域事务上对中国施压,迫使中国“停止或减少损害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的重要国家利益的行动”。

二、美国对华施压的手段:围绕台湾问题打造反华同盟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这份强调与中国竞争的战略报告中,美国为了迫使中国让步而进行施压的一个具体手段,就是加强美国与“多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这里的所谓利益相关者,其实主要指的是美国的盟友、伙伴以及国际组织。由此可以预见,特朗普政府在接下来一段时期内将会更加重视与外部力量建立合作关系,携盟友之力对中国施压。到目前为止,这一手段大概分为三个部分:

(一)借疫情全球爆发之机,煽动各国对华追责。距离冷战结束已过去了很久,全球化发展极大促进了世界各国彼此的了解与互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妄图利用意识形态口号组建同盟,并以此对另一个全球性大国施压,这种几乎完全遵循冷战思维的行为在国际道义和国家利益上都将很难得到其他国家的广泛支持。但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却让美国政府自认为得到了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以所谓中国对疫情爆发和蔓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借口,煽动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发起对中国的追责行动。追责行为本身只是一场闹剧,绝无可能实现其表面上的目标,但这样一种行为确实具有潜在的危害,因为它通过提供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将包括美国传统盟友在内的众多国家组织了起来。将意识形态的对立隐藏在对疫情的追责背后,表面上同时满足了道义和利益的需求,这样的施压手段有可能成为美国打造一个全新反华同盟的前奏。

(二)通过出台相关法案和政策,对各国施压,让其在一些重大政治问题上挑战中国核心利益,从而进一步在行动上对各国进行整合,打造反华同盟雏形。这在台湾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民进党当局在“邦交”问题上的尴尬,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手段试图帮助台湾“扩大国际活动空间”。首先,美国参众两院分别在2019年9月和10月通过了“台北法案”(TAIPEI Act),旨在“加强台湾在世界的地位,并回应中国大陆升高对台施压”。随后,美国参众两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联名致函全球近60个国家政府,呼吁“支持台湾参与世界卫生大会”。收到信的都是被美国视为“台湾之友”或与其“志同道合”的国家,如加拿大、欧盟及其成员国、泰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等。美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还通过推特账号以“每日一推”的频率就此话题进行鼓噪,而“美国在台协会”也频繁在社交网络上发帖,叫嚷着让台湾参与世界卫生大会。

(三)将上述联合反华行动拓展到联合国以及其他重要国际多边合作平台,钳制中国发声渠道,压缩中国合作空间,在国际社会上逐步孤立中国。美国参众两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发出的联名信明确指出,美国将在联合国对中国及其支持者施压,不会允许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联合国成员国,以“不准确反映联合国政策且与许多联合国成员国政策不一致的方式,操纵联合国的材料、声明或立场”。

三、对台海局势的影响

不难看出,美国对华施压的着力点就是台湾,表现形式就是一系列扩大台湾“国际活动空间”的闹剧。需要注意的是,在这场闹剧的背后,美国已经向国际社会传递强烈的信息,清晰地表明了美国的立场:若其他国家支持中国大陆,那么将会面临后果。这可能不是一个空洞的威胁,因为美国国会已授权行政部门可采取降级外交关系或减少对外援助等措施。这样的立场无疑向国际社会和台湾岛内传递了错误信号,加重了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让民进党上台以来本就不稳定的台海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危险。

台湾可能逐渐沦为美国打造反华同盟的“试验田”。形成反华同盟的关键是让各国追随美国将反华从口头落实到行动,而台湾恰巧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美国对华竞争战略必将鼓舞各国亲台势力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如法国国防顾问公司DCI-DESCO决定对台出售拉法叶级军舰的干扰火箭发射系统。作为首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法国在疫情尚需与中国开展进一步合作的背景下选择对台军售,显然是对美国的对华战略给出了积极回应。值得注意的是,面对中国的反对,法国外交部回应称,各方在目前应该将注意力和努力放在抗击疫情方面。这样的表述可能意味着只要美国继续炒作对中国追责的氛围,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传统盟友相信中国无力在此时对它们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行为做出强硬回击,那么类似情况可能会一再发生。

煽动岛内激进“台独”势力“趁疫谋独”。通过打香港牌和反“一国两制”在选举中尝到甜头之后,民进党当局又开始借助疫情煽动岛内民粹势力,取得近年来最高的民意支持度。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联合盟友对华施压的竞争战略自然让岛内“台独”势力产生了“趁疫谋独”的危险想法。可以说,由绿营政治人物发起的“制宪公投案”以及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行为,都是基于这一情况而谋求实现“法理台独”的尝试。未来一段时期,“台独”势力必然会继续利用美国对华竞争战略的影响操作岛内政治和美台关系,以碎片化“立法”“修宪”“变相制宪”等手法,在避免一次性越过红线的前提下,分阶段趋近“法理台独”。

增加海上冲突激化的风险,让中美滑向安全对抗,形成新“冷战”。随着澳大利亚、东盟、英国、法国等域外力量的有意参与推进,由美日印主导的印太战略已开始呈现多边化趋势,而这一趋势和美国在对华战略中煽动组织传统盟友集体对华施压的诉求高度一致,从而导致中国周边海洋安全局势愈发复杂。但日本、印度以及大多数域外国家不会为了美国的利益在东海或南海对中国发起安全挑战。换言之,如果未来周边海域安全冲突短时间内突然激化,大概率将是由美国在台海地区引发的。至于冲突激化的方式,可以是美国通过军舰停靠台湾或在台湾附属岛屿驻军等越过红线等行为,对中国大陆进行极限施压,也可能是等到盟友积极响应对华施压战略、反华同盟初具雏形之际,选择在台湾部署中程导弹以及导弹防御系统。也就是说,美国在激化冲突方面拥有较高主动权,而一旦台海有事,印度、越南、日本等国在南海、东海必然伺机而动,对华施压的政治同盟很可能由此转变为军事同盟,中美关系将可能陷入新“冷战”的危险处境。

四、应对美国战略的政策建议

合理运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峰会以及其他国际合作平台,减弱美国对华战略对国际社会多数成员所施加的压力,争取维持一个较为中立的国际环境。美国加强对华竞争,意图借疫情煽动盟友联合对华施压,必然会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质疑和抵制,甚至为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国家提供一个将中国排除在外的替代性方案。如果任由这种局面发展下去,不仅美国的传统西方盟友会在一些重大地缘政治问题上拒绝与中国合作,那些原本就对“一带一路”建设合作热情不高的部分发展中国家恐怕也会进一步疏远中国,在一些具体项目中与中国产生利益矛盾。缺乏盟友和威望会让台湾问题这类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关键事务受到更大的体系压力和外部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推进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国际多边合作平台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对接。上海合作组织机制完备,可以较好地弥补“一带一路”在安全领域的不足,为“一带一路”开展人文交流提供平台,为项目建设提供保护;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在创新全球治理机制、维护国际政治安全、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等方面与“一带一路”倡议有着众多利益契合点。因此,利用这些国际合作平台加深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国家在安全、经济与文化领域的合作,能够在涉及中国重大利益的国际与地区事务上凝聚广泛共识,与这些国家表达相同的诉求和意见,从而消弭美国传统盟友以及立场摇摆国家联合对中国施压的冲击,减少国际社会对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中国核心利益进行挑战的可能性。

保持对“台独”势力震慑的同时,区别对待岛内“台独”势力。疫情期间,岛内绿营政治人物的一系列行为说明急“独”势力已经在岛内逐渐变得边缘化,需要通过类似“制宪公投”等冲击性议题吸引眼球,刷存在感。但也正是由于逐渐边缘化,所以这一势力必然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更加迫切地对蔡英文当局施压,以求换取政治资源和利益。这样的施压行为有可能导致蔡英文当局的两岸政策隐蔽地朝着急“独”势力希望的方向发展,因此,有必要继续维持对“台独”势力的高压震慑,确保其不敢轻易越过红线。

当习近平主席宣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际,美国也宣布全球性反恐战争已近尾声,世界正进入大国竞争的“新时代”。美国对华战略认知由此发生重大变化,明确把中国视作战略竞争对手和“修正主义大国”。中美关系严重的不确定性将加剧台海局势的不确定性,美国对华战略以及一系列涉台政策也让“台海有事”的可能性不断上升。但在采取措施应对来自美国及其盟友压力的同时,务须保持战略定力,要意识到“法理台独”在台湾社会依然是一个边缘性的议题,反对“制宪建国”、认同“中华民国宪政体制”,同样是台湾社会的深层民意。选举之后,统“独”议题的影响力将直线下降,民众的注意力会转回与自己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社会民生议题上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要有效化解美国对华战略所引发的外部刺激,对岛内多数政治团体和少数急“独”势力进行区别对待,那么任何人想要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行为都将是徒劳的。中国将牢牢掌握两岸关系主导权,继续维持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

猜你喜欢

台海台独盟友
斥“台独”狂人
官员和专家说,伊朗对伊拉克的袭击表明对美国在该地区盟友的藐视
本期导读
新冠疫情下2021-2022年台海政经形势
中国东盟友谊歌
在叙利亚遭美国抛弃,库尔德人从美敌对势力中找到新盟友
是对手,更是盟友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