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矿山机械》教材编写的几点思考
2020-01-09杨红涛
杨红涛
(宁夏工业职业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1 《矿山机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矿山机械”课程内容涵盖煤矿机械设备使用与维护、安装与调试等,所以在编写该课程教材内容时应遵循“为煤矿生产服务”的指导思想,教材内容力求贴近生产实际,要具有鲜明的生产实用性和技术先进性。
2 目前《矿山机械》教材在使用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2.1 缺乏高职特色,实践内容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矿山机电专业所使用的《矿山机械》教材大多为“混编版”教材,即教材内容一般为从本科教材和中职教材进行内容筛选后“混编”而成,这种教材基本都存在着重理论探究和知识灌输、但却轻能力培养和技能提升的问题,因此不能很好地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2.2 内容陈旧滞后,不符时代要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矿山机械设备使用的新技术也在不断产生,但目前使用的《矿山机械》教材却没有及时反映煤炭开采及运输、采煤工作面支护、矿井通风、矿井排水以及矿井辅助提升等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于矿山机械设备技术发展的步伐。
2.3 忽视能力培养,偏重单一知识
目前使用的《矿山机械》教材,其内容的侧重点一般都放在介绍矿山机械设备的原理、类型、结构等知识上,虽然重视了知识点,但却忽视了能力点,没有突出对学生劳动态度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特色,这显然没有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相吻合。
2.4 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不匹配
高职教育要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相吻合,这样才会推动高职院校有效实施“双证书制”,但目前使用的《矿山机械》教材内容却没有体现高职特色、没有体现职业技能的相关要求,缺乏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衔接。
3 《矿山机械》教材的编写思路
3.1 要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矿山机械》教材的编写应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立足煤炭行业、以煤矿企业需求为导向,在内容上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降低理论深度和难度,理论知识只需“适度、够用”,让学生通过学习易于看懂、能够学会、重在会用;教材中要突出实践性教学内容,在兼顾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要把解决问题和技能提升放在首位,以此保证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2 要符合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课程教学要服务于专业培养的需要,因此,在编写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材时首先要考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要以职业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需要来组织编写教材内容。矿山机电专业培养的是能适应矿山机电设备岗位群职业能力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矿山机械》教材的内容要对应煤矿生产中矿井维修钳工、综采维修钳工、煤矿设备操作司机等岗位群的人员所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知识。
3.3 要融入核心能力培养和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匹配的内容
无论是认识事物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处于职业核心能力范畴之内。因此,在《矿山机械》教材内容的编写中,应把自我学习、学会做事、解决问题、技能提升等能力有机地嵌入其中,教材内容应充分反映矿山机械设备安装、使用、维护、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内容,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按规程、按标准作业的知识和方法。同时,教材内容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作业标准、完好标准的相关规定,并与相应岗位(工种)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相融合。
3.4 要适应课程便于实施项目化教学的需要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教材编写目标要对应职业岗位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需要,在编写教材时要选取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可评价的项目,以项目为主线分解任务、并通过任务的实施保证项目学习的完整性,因此,教材内容的编写必须结合任务过程的设计。《矿山机械》教材内容应对应实施课程项目化教学的需要,要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材内容的编写,教材内容应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式。
3.5 要通过“产学结合”的方式编写教材
学校教师和煤矿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双方共同研究、制定教材编写方案和内容,这样才能形成资源和优势的互补,同时也对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反映矿山机械设备技术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企业顾问式。编写教材的教师要深入煤矿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根据他们提供的最新信息,提出的具体要求,确立教材内容,然后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拟定编写方案。教材成稿后还要交由“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审阅,按照他们的审阅意见和建议,进行相应调整、增删后再行出版和使用。
(2)校企合作式。高职教师多数缺少企业实践经历,对生产实践知之不多,单独编写教材必然定位不准;而煤矿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虽实践经验丰富,但对教学规律和教材编写却不甚了解,单独为高职提供教材也不可行。最可行的途径就是由双方共同研究、制定教材建设计划,这样便可形成资源和优势互补,这对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6 要注重教材表现形式的新颖性
教材的编写必须要考虑表现形式的问题,文字力求通熟易懂;排版尽量图文搭配、版式灵活。只有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的表现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此外,还可在教材每个项目中可安排适量、可读的事故案例,以“交流学习”作为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们从正、反两方面汲取经验教训,以此培养学生们具有按照操作规程作业的严谨工作态度;在各项目每个学习任务后面还可安排“任务考评”小栏目,用灵活的测评方式检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