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化同步”对农村精准扶贫的推动作用

2020-01-09李春仙

湖北农机化 2020年17期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

李春仙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2046)

1 “四化同步”理论

工业化意味着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工业增加值份额不断增加,工业活动处于支配地位,并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升级,增长方式发生改变,技术和制度不断更新。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伴随而来的是经济结构的改变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改变,农村的劳动生产率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提高,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首先,社会越发达,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越大,第一产业的比重越小。服务业和工业比重上升得越快,社会的发展速度越快,这已经被实践验证。其次,工业化又可分为初级工业化和高级工业化,是按照人均国民收入多少来确定的,分别对应中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而工业化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对应社会的文明程度,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工业化的实现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现代化和文明程度。

信息化是指国民经济或社会结构的重心从物理性空间向信息性空间或知识性空间转移。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即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不仅是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还包括农业制度的变革,是一个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

2 “四化”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

2.1 信息化和工业化之间深度融合

第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首先要保证信息产业本身的迅速发展,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信息化发展。首先,构建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其次,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最后,政府应该积极转变职能,以推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目的来进行相应的体制机制调整,深化和完善信息化发展领域的体制改革。

2.2 加强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第一,以工业化支撑城镇化。工业化过程,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资金、税收,能够更加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有利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劳动力知识技术的提高又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工业化又可为城镇化提供充分的产业支撑;工业化增强了城镇吸纳农村转移人口的能力;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和人才支持。

第二,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空间载体,为农村转移人口提供归宿,有助于形成新的消费需求,推动工业化。城镇的集聚效应为工业化提供了必要的发展条件。城镇的服务功能为工业化的深化和升级提供必要的条件。

2.3 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密不可分。城镇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是乡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化为城镇生产生活方式。这个过程与农业现代化息息相关,农业现代化,才能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变为市民。

第一,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加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化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城镇化还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城镇促进农民的消费结构转变。城镇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第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城镇化提供了劳动力条件,农业现代化为城镇化发展创造了市场空间。

3 我国“四化同步”对农村精准扶贫的推动作用

3.1 工业化对农村精准扶贫的推动作用

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从国外工业化的过程可以看出,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工业化是必需的。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同样需要工业化。我国的基本特征是二元结构显著、城乡差距大、人均占有资源贫乏、自然条件差发展成本高、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突出、人口多,如果走其他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会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工业化必须是有别于发达国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发展。

中国的新型化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高速增长,整体经济实力显著提高;经济结构协调性逐步增强;工业发展迅速,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极大提高;工业化推进了城镇化,城镇化水平有利于工业化。工业化又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包括附近的农村地区都可受益,农民工可以在工厂工作,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从小处来说有利于精准扶贫,从大处来说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储备了资金,可以帮助农村地区修桥修路,让农民走出去,让农产品销得更远、更好。

3.2 城镇化对农村精准扶贫的推动作用

伴随大量人口的集聚,工业化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增加了附近农村居民的收入,为精准扶贫增添了力量,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历程,中国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必须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综合变迁的过程。

城镇化的发展对农村精准扶贫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城镇化可以实现人口聚集,带动附近农村居民的就业和产业发展,大幅减少贫困人口。对于中西部的贫困人口来说,可以克服地方财力不够,基础设施薄弱,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增加农民收入。其次,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水平。农民市民化,可以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再次,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有机融合,有助于培育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扩大内需、提升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贫困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精准扶贫效果的发挥。最后,以绿色发展引领的城镇化有利于为精准扶贫提供持续保障,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新型城镇化将节能环保的理念贯穿其中,同绿色扶贫的理念不谋而合,促进城镇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从危房改造、异地搬迁入手,推动了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

3.3 信息化对农村精准扶贫的推动作用

在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特征的今天,一种无声的变革正在兴起。新冠疫情促进了信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城乡一体化。信息化同时为农村电商的发展带来机遇,以前在线下卖的农产品现在实现了网上销售,为农村电商扶贫创造了条件,能够使农村贫困地区的商品销售得更快,给农产品带来更多的销售路径,从某种程度上农村电商可以说是精准扶贫的利器。电商扶贫要加大对扶贫人才和村民的知识培训,建立完整的电商网络,优化服务体系,整合多种公共资源,为贫困人口服务,帮助农产品探索发展空间,让养在深闺人不识的特色农产品飞出山窝,走向更远的地方。

3.4 农业现代化对农村精准扶贫的推动作用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20年是精准扶贫的收官之年,任务依然艰巨。要深化农产品供给侧改革,推进现代化。要对农产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打破传统的种植结构,种一些市场需求高,销售利润多的产品。实现农产品的转结构、深加工、创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使整个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链条更加通畅。其次,要改变一家一户耕种土地的传统,实行职业经理人承包,更加有利于现代化的大机器生产,实行土地流转,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提高其专业化和科技程度,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行多渠道的资源集聚。推动农业生产转型,改变我国农产品量多质差,竞争力弱,结构矛盾突出的问题是当务之急。再次,推动农村信息化和数字化,建立优质高效的互联网络,要运用数字化、信息化、集约化、市场化和体系化,对农村资源进行整合,做好农村电子商务的运用,最大限度满足了农民的需求,而且农村电商和实体的连接,可以开通网上农贸市场、打造农产品品牌,增加附加值。最后,加大农村的财政投资也是扶贫的渠道之一,发展融资方式多样化,鼓励多种金融体系加入,解决农村发展的资金不足,对小微机构进行政策扶持,推动民间资本的发展。

猜你喜欢

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城镇化与报纸双赢——二论赢在守护这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