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设计问题 提高课堂效率

2020-01-09徐学东

课外语文 2020年24期
关键词:写景文本思维

徐学东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迎春中学,江苏 苏州 215128)

语文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它借助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让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从而使学生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而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互动方式,教师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学情的判断,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有效,进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对语文文本的解读呈现多样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具有差异性,这让问题的设计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它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如何巧妙设计问题呢?

一、围绕教学重点,巧妙设计问题

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有一个研读教材的过程。教师通过备课活动,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思考“问什么”“怎么问”“怎样让学生明白提问的意图”等一系列问题,设计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展开,能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和有针对性的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教学时我从水和山两个方面来分析写景方法。在分析描写江水的写景方法时,我设计的问题为:作者是如何角度多变、手法多样地描绘江水的?师生首先一起赏析了下面两个句子:(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正侧结合的手法,描写了江水的静态美,突出富春江江水清澈的特点。(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江水的动态美,突出了富春江江水湍急奔腾的气势。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写景的特点:①动静结合,②正侧结合,③运用修辞手法。当课文知识讲解结束后,为了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又引用了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小石潭记》中描写潭水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本课所设的两个问题都围绕教学重点展开——写景的方法。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师生通过分析文中的句子来归纳写景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小石潭记》中的写景方法来巩固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体现问题梯度,巧妙设计问题

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之间有一个梯度,遵循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和问题之间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熟读文本、理清思路的基础上,逐步理解文本内容,并进一步深化对作者思想、情感的认识,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两棵金银花》时,依据教学重点,我设计以下三个问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棵金银花不同的形态。(2)作者对两棵金银花分别是什么态度和情感?(3)作者由两棵金银花得出怎样的人生感悟?让学生在快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首先在文本中把概括两棵金银花形态的词语找出来。一棵是“高大”“花香四溢”;另一棵是“不高不大”“花不开”。然后概括作者的态度和情感,相对应的是“忽略”“后悔”和“呵护”“不抱怨”。最后归纳人生感悟:生命的成长离不开自由的环境,自由的空间。在整个答题的过程中,学生从粗浅的筛选到深层的思考逐步推进,首先理清文章思路,然后把握文章内容,最后归纳文章的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又如在教学《穿井得一人》时,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文章简短、情节简单。学生也了解寓言知识,就是假托一个故事来寄寓一个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学习的重点在揭示故事蕴含的道理。我首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分析国人、宋君两人在整件事中的不同表现。学生从人物在文中的不同表现,大致归纳出来:国人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宋君不盲目相信,经过调查,查明真相。然后我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结合国人、宋君的表现,说说这则寓言故事蕴含怎样道理。然后师生一起归纳: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寓意的归纳,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能容易地归纳两人的不同表现。在此基础上依据两人的表现,从正反两方面得出这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依据学生实际,巧妙设计问题

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背景和思维特点等,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积累之上。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对问题的答案要进行预设。让学生通过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思考的激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问题的设计要用词准确,目地明确,有针对性。学生在题目的指引下,形成清晰的思路,能跟随教师的引导,找准问题的突破口,正确地解决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借助问题的引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避免设计的问题大而空,指向不明确,使学生无从下手。也要避免设计问题的随意性,流于形式,这样既耗费时间,又导致课堂提问失去应有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智子疑邻》时,这则寓言的寓意:对待人家的劝告或意见,不能因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异 。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从富者对儿子和邻人之父的不同态度上, 我们可以看出这则寓言给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题目中“不同态度上”,指向明确,学生通过思考,借助题目的引领,能找出答题的重点在于关系的远近。从而避免了学生对寓意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听从别人的劝告或意见。

四、强化思维训练,巧妙设计问题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能仅停留在文本上,而能由表及里,深层次地理解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不能满足于已经找到的答案,能从不同的角度寻求不同的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例如在教学《呼兰河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认为《呼兰河传》这个课文题目合适吗?假如不合适,试着给课文换个题目。简述理由。阅读全文后我们可以发现,课文节选部分都是写童年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文中一次都没提到“呼兰河”。学生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有学生不同意改题目,学生认为成年后的萧红是孤独寂寞的,写童年在呼兰河的那段生活,是她生命中全部美好的记忆,是她的精神家园,寄托着她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有学生同意改题目,如改成《祖父的后花园》,可以突出地点;改成《我和祖父》,可以突出人物;改成《童年的快乐时光》,可以突出主旨。学生通过思考,将自己的想法表达了出来,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题目的看法。老师对于学生的答案不设唯一标准,让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成理。

在课堂上巧设问题,就是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接收者转化成一个主动的探索者,不再依赖老师的标准答案。引导学生改变学习语文的思维定式,让学生明白语文的正确答案有时不止一个,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敢于表达个人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因此,为了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高效,教师应该钻研文本,正确把握教学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巧妙地设计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对问题的互动交流,一起探讨文本,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写景文本思维
思维跳跳糖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景的妙招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