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垃圾分类现状及原因

2020-01-09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李志辉

河北农机 2020年9期
关键词:垃圾桶垃圾分类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李志辉

各种数据调查显示,中国每年垃圾总量已达2.5 亿吨左右,且每年呈递增趋势。加上往年并未很好地重视垃圾处理,垃圾堆存量已经达到80 亿吨以上,除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污染外,还占据着大量面积的土地,影响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无论是从保护环境角度还是经济效益角度,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高职院校作为大学生聚集地,属于人口密集生活区,每天都有大量的垃圾产生,对高职院校垃圾分类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我国目前面临的垃圾堆存量问题。此外,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群体,培养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能够为大众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1 高职院校大学生垃圾分类现状

虽然垃圾分类概念屡被提及,众多高职院校也有所响应,但多数还处于浅尝辄止的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垃圾分类宣传缺乏长效机制

多数高职院校能够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宣传,如张贴海报、官网图片轮播、成立垃圾分类社团等。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多数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但缺乏长期有效的宣传机制,不能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1.2 垃圾分类效率低下

多数学生能够按照垃圾桶外标识进行垃圾的投掷,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会如此,这也导致了垃圾分类效率的低下。需要相关人员进行“二次分类”,才能正确完成垃圾分类工作。如保洁人员将可回收垃圾(塑料瓶、废纸等)进行再分类,将其变现,增加其收入。类似行为,也减轻了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的心理负担,最终不重视垃圾分类。

1.3 配套设施有待改善

各大高校习惯在大学生生活区摆放垃圾分类垃圾桶,并配备相应标识,多数大学生能够积极响应并配合,参与到垃圾分类事业中来。但很多高校,在垃圾拖运车拖运垃圾的过程中,又将垃圾混在一起,严重打击了同学们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此外,高职院校主要垃圾大致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等能变卖的垃圾)、食堂垃圾(包括:剩饭剩菜、菜根菜叶、废弃油脂等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包括: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实验室过期药品、废旧电器等电子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包括:瓜皮果壳、建筑垃圾和其他清扫垃圾等)、绿化带的落叶、杂草等垃圾。所以,除了在宿舍门口摆放垃圾分类垃圾桶之外,在实验室、食堂、图书馆、建筑工地等区域,也要配备相应的垃圾分类垃圾桶和标识,并进行分类的清理和拖运。

1.4 学生参与动力不足,无奖无罚

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的活动,完全靠个人自觉,这是远远不够的。

人的惰性是天生的,在没有监督和鼓励的情况,很难长久为之。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这种状况,垃圾分类设施配备完毕后,多数无人问津,学生参与与否,参与率高低,无人关注。

2 高职院校垃圾分类执行效果不佳原因

高职院校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也有相关的措施在执行中,但普遍看来,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有如下几种:

2.1 垃圾分类概念模糊

调查风险,很多学生对垃圾分类概念模糊,甚至部分教师对垃圾分类的概念也是模糊的。多数学生只知道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并不清楚垃圾可以大概分为四类,分别是: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而每一个项目中,具体包含哪些常规的垃圾,并不知晓,也无判断的依据,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正确地对垃圾进行分类无法准确投放,这也就失去了使用垃圾分类回收箱的意义,给后续的垃圾分拣造成了压力。此外,我国的多数高职院校,将垃圾分类工作局限在宿舍区,这是非常片面的,也是对垃圾分类理解的偏差。

2.2 缺乏必要的奖惩机制

在一些发达国家,垃圾分类的奖惩机制相对比较健全。如在日本,居民没有将垃圾进行分类,环卫工人有权拒收垃圾,待分类准确完成后,才会收集;在德国,如果居民没有将垃圾分类便进行投放,次日就有可能收到一张罚单。类似的惩罚机制,起到了对垃圾分类的很好的监督促进作用,倒逼居民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在我国,多数地区没有具体的垃圾分类奖惩机制,多数的高职院校也是如此。在多数的高职院校中,垃圾分类目前还仅仅存在于意识的普及阶段,进行粗浅的宣传。但如果仅仅依靠学生的自觉,很难完成垃圾分类工作。所以,想要很好地完成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建立必要的奖惩机制,进行配合。

2.3 宣传教育力度不足

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垃圾分类的宣传,流于表面,缺乏全面性。多数只针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忽视了保洁员、教师、保安、建筑工人等群体。也缺乏持久性,短期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完毕之后,步入下一个教育主题,便将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抛至脑后,没有形成长久有效的宣传机制。同时,宣传渠道也相对保守,多数局限于张贴海报、发放通知、组建社团等传统手段,对现代年轻人比较关注的自媒体、互联网等渠道,利用得相对少一些,这就导致很多有效信息,无法触及受众群众,削弱了宣传效果。

2.4 活动扶持资金短缺

不可否认,多数高职院校资金的使用,还是在传统的教学领域。能够投入垃圾分类工作领域的资金,可以用少之又少形容。但事实上,垃圾分类的资金投入并非一个小的数目,如需要更换所有的垃圾分类垃圾桶、调配不同车辆运输不同类别的垃圾、增加必要的人工分拣、大规模的宣传教育等,都需要成本的投入。如只是响应号召,简单地更换垃圾桶,很难实现垃圾分类的预期效果。

2.5 联动机制有缺陷

高职院校大学生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实施,需要多部门互动,如学生管理部门开展有效的教育宣传、后勤部门健全配套设施、辅导员班主任监督奖惩政策的执行、宿管中心监督学生垃圾的投掷等。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正确进行垃圾分类预期目标的失败。众多高职院校,更愿意将有限的精力花在学生的教育上,能够分配给垃圾分类的财力物力少之又少,这也是多数高校垃圾分类效果达不到预期的原因之一。

高职院校因为人数众多,产生垃圾数量巨大,在解决我国垃圾分类问题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垃圾分类是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稳进稳打,促使所有大学生将垃圾分类作为个人的日常功课来完成,最终将垃圾分类理念融入学生的习惯中。本文分析总结的高职院校垃圾分类现状及原因,希望能够给解决高职院校垃圾分类问题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垃圾桶垃圾分类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垃圾桶等
投进垃圾桶的信
投进垃圾桶的信
飞进垃圾桶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