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深度思维能力培养的措施
2020-01-09沈文君
沈文君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000)
引言
思维能力包括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概括能力、抽象能力、比较能力、系统化和具体化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辅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语言技巧,同时,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深邃学生的思想、丰富学生的情感。在当前的教学中,对于一篇文章的教学,为了如期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不少教师还是存在着应用说教式教学方法的情况,这难以辅助培养学生获得高效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存在如下教学现状制约着学生深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一)忽视背景知识渗透,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发展不足
文学作品中,对于一些深邃思想的传递、一些细腻情感的表达,往往是藏匿于一些文章的细节中,含蓄的表达方式需要读者细心阅读并进行缜密分析,才能使读者的感受更加深刻,才能将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深入学生的骨髓和心灵。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初级的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并且学生的情感经历和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学生对情感的感知力较弱,并且对于一些文章中深邃情感的分析能力不强。但是,一些作品中的情感往往和作者的人生经历、社会背景和人生态度有关,尤其是一些古诗词中的情感更是和诗人的写作风格和人生历程息息相关。所以,依托于背景知识开展教学活动,往往能够增强学生对情感的感知力,提升学生的推测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似乎学生已经明确了阅读资源中的一些套路,张口就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和抱负”。如上套路化、模式化的教学方式中,学生无法真正对文章或者古诗词中的情感产生共鸣,更多的是在迎合题目要求。所以,分析当前的教学现状,教师忽视对一些文章或古诗词背景知识的渗透,往往导致学生对一些感性的情感感知资源积累不足,学生的推测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如上教学现状之下,教师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启迪,缺乏相应背景资源的渗透和精心设置问题的启发,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无法感知情感更无法获得美的体验。
(二)轻视学生发现过程,学生抽象和分析能力发展不足
教育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挥者,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是通过一定的精准性问题引导学生揭开知识的面纱,在朦胧中主动探索出新知的真谛,这是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在发现和探索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素养稳步提升,同时伴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高。但是,当前不少教师却往往轻视学生的发现过程,而是将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将高度概括化的知识告知学生,缺乏教师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学生的任务也就变成了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所以,在这种缺乏发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不足,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也必然受限。
基于如上教学现状分析,低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上受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发展不同步,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逐步滑坡。为了促进学生的持续高效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如下措施应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工作,以实现对学生深度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深度思维能力措施
(一)渗透背景知识,提升推理综合能力
在对文章或者古诗词进行品味分析时,一些情感的产生需要联系文章的背景,联系作者的情感和人生经历,分析其人生态度,并结合所创作出来的作品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增强学生的感知和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才能借文章或古诗词中所描写的资源或信息,辅助学生感知思想、品味情感。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便可以通过背景知识渗透,并引导学生融合背景知识设置启发性教学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分析文章、品味思想、体验情感。例如在《清平乐 村居》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将诗人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和本文的创作背景渗透给学生,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意识到辛弃疾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地区,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了妻离子散和家破人亡。在如此生灵涂炭的社会环境中,辛弃疾渴望为国效力以收复失地,希望人们安居乐业。但无奈其仕途生涯屡遭打击,壮志难酬,遂归隐田园。本文的创作便是辛弃疾在归隐田园之后所描写的场景。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古诗,展开对本首古诗的分析和探索,从古诗中品味诗人的情感。在辅助学生感知古诗意境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本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将自身置于古诗所描写的场景中,并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设想,如果你是辛弃疾,在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和波折的仕途生涯之后,看到古诗中所描绘的如此场景,你将会有怎样的心境和情感?随即,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分析。此时,结合背景资源的渗透和教师启发式问题的指导,学生也就能够感知得出:文章中怡然自得的生活实际上是诗人轻松闲适心情的体现,归隐后的辛弃疾对和谐而平静的农村十分喜爱,十分享受这质朴而宁静的生活。通过如上背景渗透和问题的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整体感知力和对情感思想的推理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提升。
(二)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新知
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尤其是对一些细节问题的分析,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设置问题,引起学生对某部分或者文章中的某一字词的注意,才能让学生从细节中感知整体,才能让教师的启发辅助学生获得“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学习效果。对此,针对语文教学中的细节部分教学或对文章的整体分析,离不开教师对教学问题的精心设置,要以问题为导向逐步揭开知识的面纱,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新知、探索新知,并伴随着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细节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教师便可以将文章中蕴含有浓厚情感的字眼挑选并呈现给学生,并通过问题设置的方式引导学生:文章中,“没想到母亲轻轻的”中“没想到”体现了什么?为什么作者跟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却会看不准母亲的体重?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瘦弱的母亲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呢?请你结合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回答以上问题。通过如上教学问题的设置和引导,教师辅助学生主动发现新知,从细节描写和启发式问题的呈现中,教师帮助学生获得更加浓厚的情感体验。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如上教学问题的引导下,在学生逐步探索和发现新知的过程中,也终获锤炼提升。
三、总结
思维能力是辅助学生感知知识、品味情感的重要能力,更是语文教学中一切活动开展的基础与核心。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精心设置教学问题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灵魂,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感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