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经典文化精髓,筑多元教学舞台
——小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2020-01-09黄楚琳

课外语文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文言文中华汉字

黄楚琳

(广东省九洲基小学,广东 中山 528400)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课程总目标”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可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发展目标,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中华文化深厚,内涵深刻,盲目引进小学课堂并不可取,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设计相关教学活动。

一、展开古文明的翅膀——以教材为依托,挖掘文化内涵

(一)以圣贤为友——在识字、写字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汉字的结构特点蕴藏了许多文化现象,教师可在学生识字、写字的过程中,介绍一些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汉字的字形以及其演变过程,达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6课《松鼠》中的生字“仁”就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仁”的小篆写作“”,《说文·人部》中“仁,亲也。从人,从二”,意指“二人相亲近,以人道相待”。从“仁”的字形便可看出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互助互爱的道德观念,而中国古代亦有许多关于“仁”内涵的记载,如《礼记·经解》:“上下相亲谓之仁。”《韩非子·解老》:“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孔子更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通过“仁”字的教学,可传承人与人之间应相亲相敬、互相帮助,能通情达理、为他人着想的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观。

汉字乃集中华文化之瑰宝,教师可通过对汉字字形的溯源,加深对汉字内涵的理解,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二)伴经典同行——在文言文学习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文言文蕴藏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文言文较为晦涩难懂,学习起来也容易枯燥乏味,这就需要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也是感悟作品思想感情的前提。因此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提升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比如学习《两小儿辩日》,可以进行分角色辩读,在读中模拟小儿的动作与神情,感受两小儿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优秀品德;学习《学弈》,可以边读边演,加上肢体动作,想象情境进行演读。在各种形式的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继而进一步理解文中所传递的民族精神。

“读”是积累语言的过程,而“写”便是运用语言。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里,也可以通过“写”,加深学生对古代汉语的认识。在读的基础上,可以续写、扩写文言文,还可以将文言文译成白话文,或者加以想象改编故事情节等。比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 课文对精卫填海的过程只是用一句话概括“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学生难以理解精卫锲而不舍的高尚品质,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精卫在填海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并把自己所思考的写下来,进一步理解填海之不易,感受精卫这一中国神话人物所代表的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民族精神。

二、解码新科技的钥匙——结合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形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多媒体技术能够结合声、光、影多维度、多感官地展示课堂内容,更能帮助学生走近中华传统文化,身临其境地进行探索与理解。

教师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一系列中华传统文化的微课,将知识有机地链接在一起,加深理解与记忆。比如教授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白居易的古诗《暮江吟》,可将一至四年级所学的白居易诗制作成“白居易的命运沉浮”微课,根据白居易不同时期所写的诗,感受他一生的命运沉浮,进一步理解其爱国的思想内涵。白居易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在学生脑海里关于白居易的认识不再是割裂的、零散的,而是一个具体的、鲜明的人物形象,真正将中华传统文化融汇于学习中。

除此之外,可以制作“诗歌与四季”微课,将小学阶段所学的一些关于四季的诗歌整理出来,配上春夏秋冬独有的景色画面,制作成微课,让学生能将所学的古诗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一步感悟诗歌的韵味,还可以制作“趣味成语”微课,将课本中的成语按照神话、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等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并配上相关的文字图片,让学生真实感受领悟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绽放传统文化异彩——拓宽评价方式,开展实践活动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评价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多元丰富的评价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学习过程有效进行。除了传统课堂单一的评价方式,语文课堂还可以进行“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又可分为几个方面:成果展示、舞台展示、知识竞赛等。

(一)成果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课前三分钟”展示自己最近学习的成语故事、小古文或者诗词等,以演讲的方式介绍所学习内容的文化内涵,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撰写的原创作品,如古诗词、小古文、对联等。还可以划分为不同的主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展示。比如设置的展示主题为“我了解的中华传统节日”,各个小组先分别选出自己想展示的传统节日文化,如中秋文化、端午文化、春节文化等。通过成果展示环节,学生更能有意识地在学习中积累语言,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使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流于形式,而是内化于心。

(二)舞台展示

结合课本中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开展班级课本剧比赛、诗词朗读比赛。比如将课本中的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情节性强的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自主撰写剧本,分小组进行排练,在演出中进一步感受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课文中传达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分专题进行“诗词朗诵大赛”,让学生自主选择个人或合作的方式,可配上音乐和肢体动作,让学生在诵读中品悟国学经典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三)知识竞赛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相应的知识竞赛,也能促进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积累。可以举行“班级诗词大会”,比比谁积累的古诗词多,举行“成语接龙”比赛,考验学生对成语的积累,还可以举行“汉字听写大赛”,提升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通过各种知识竞赛环节的引入,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将传统文化渗透在知识的积累中。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开发符合学情的教学资源,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策略,让经典浸润学生心田,让深厚的民族文化瑰宝在多元的教学舞台上绽放光芒。

猜你喜欢

文言文中华汉字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