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
2020-01-09山东省荣成市观海路幼儿园邹晓亮
■山东省荣成市观海路幼儿园 邹晓亮
游戏是幼儿的基础活动。课程游戏化是一种让幼儿在接受知识学习和情感教育的同时,感觉到无比快乐和轻松愉悦的教育形式,它能够满足幼儿对知识的需要和心灵发展的愿望,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形式。课程游戏化是将各种教育因素与游戏形式相融合,促进幼儿在游戏中感到学习的快乐,而真正实现在“学”中“玩”、“玩”中“学”,从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晨间活动游戏化
课程游戏化应该将游戏与晨间活动相结合,促进幼儿在游戏化的晨间活动中提高积极性,在早晨调整精神,促进幼儿精神饱满地投入一整天的教育活动中。晨间活动时间较短,应该注重轻松活跃,掌握适度的运动量,既激发幼儿的精神,又让幼儿感觉到轻松、不疲惫。
例如:锻炼幼儿的身体平衡力、身体协调力、跳跃能力,让幼儿自主设计晨间活动游戏内容,并在教的指引下展开活动,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幼儿为自主设计的锻炼项目取一个有趣的游戏名称,如:“畅行平衡木”“小猴搬豆的钻爬游戏”“打地鼠投掷游戏”“小兔子蹦蹦跳”“爬高山攀登游戏”等,锻炼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这种游戏化的晨间活动中,教师利用丰富且有趣的形式,吸引幼儿们积极参与到晨间活动中,并让他们感受到晨间活动的新鲜感、趣味感,从而培养他们的运动能力,实现晨间活动锻炼的目的。
二、区域活动游戏化
将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相融合,促进幼儿在各个主题教育中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流、探究创新等,从而为幼儿创造愉悦、轻松的活动氛围,促进他们主动思考和感知教育因素,真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和提升。
例如:《好玩的斜坡》这个活动是以“摩擦力”“重力加速度”等为原型,进行“猜想——验证”活动。因此,我们在区域里投放了小汽车玩具、积木块、纸质材料等材料,支持幼儿游戏。在活动中,幼儿可从自己反复的猜想、验证中获得乐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区域游戏时,幼儿也可以体验小汽车模型的新玩法,进一步地探索游戏。
在一次区域游戏中,佳佳、圆圆选择了同种颜色的长条“凹”型积木与方形积木结合,搭建了两条高低不同的坡道,幼儿猜想并记录哪个坡道滑的速度会快一点。幼儿开始进行验证,再进行记录,区域活动结束的总结环节中,佳佳和圆圆进行了分享。
又如,在启智区开展贴鼻子的游戏,两名幼儿为一组,每组选派一名成员贴蒙住眼睛贴鼻子,另外一名成员用语言指挥,将鼻子贴到动物的准确位置便成功,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开发智力,提高幼儿的方向感,实现启发智力的目的;根据教学儿歌的不同,可投放丰富多彩的区域材料。比如,在教学《小猪睡觉》儿歌时,可投发小猪的头饰和面具;又如,在学习《小小兵》儿歌时,为了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地呈现给幼儿,可以在活动中投放小士兵的军帽和军装,还可以鼓励幼儿用废旧材料自己制作小手枪,让幼儿在表演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歌曲。
三、集体教育活动游戏化
游戏化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符合幼儿释放情感的迫切需求,能够促进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活动学习,为幼儿的个性发展搭建了平台,在游戏化的活动中,使幼儿得到精神上的自由与愉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不断提升,促进健康、和谐发展。
例如:中班艺术活动《昆虫音乐会》是一节典型的集体教育活动游戏化。活动中通过音乐律动的方式自然地将孩子带入情景中,告诉他们草丛中正在举行盛大的昆虫音乐会,请孩子们跟着昆虫表演,再猜一猜还有哪些昆虫来参加?聆听着蝈蝈和蛐蛐的叫声,孩子们兴致很高,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教师紧接着出示昆虫的图片和节奏图谱,引导幼儿用唱趣味儿歌、拍手、跺脚、响舌等方式练习节奏,特别在找相同和找不同的游戏中,让幼儿理解相同的节奏和重点练习最后部分不同的节奏,单独点出来不同的节奏,为后边的打击乐做好铺垫。
在聆听猜想的游戏中,引出昆虫们带来的乐器,为乐曲配器做好准备,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乐器的使用和节奏打法。交换乐器,孩子更好地适应所有的乐器,进一步感受不同乐器带来的乐趣。整节活动利用“昆虫音乐会”的情境贯穿始终,让幼儿在听一听、猜一猜、玩一玩的游戏中理解音乐。
此外,游戏化的集体教育活动应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将幼儿对游戏的心理需求和感受放在第一位,不断地创编新的游戏活动内容,设计新的游戏玩法,努力呈现出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例如,组织幼儿开展“萝卜蹲”的集体游戏活动,在幼儿们了解了“萝卜蹲”的游戏规则和玩法后,可以让幼儿们将熟悉的事物都可以拿过来玩这个游戏,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听觉注意力,还能够培养其敢于大胆地在他人面前展现自己。
四、户外活动游戏化
户外游戏活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让他们走出室内活动区域到室外进行锻炼,沐浴阳光,相比室内游戏活动而言,在更加宽松的氛围中,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通过各种室外游戏,使幼儿们身体动起来,培养幼儿健康的体质;很多游戏需要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从而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高尚品质。
例如:教师在操场上放置五个大小相同的铁圈,并制定这样的游戏规则:六个小朋友组成一组,每组小朋友在圈中站立,除了身体的其他部分不能挨地,同时所有小朋友的脚必须踩在铁圈之内,看哪一组的小朋友通过小组合作,能够相互配合,完成此圆圈游戏,则哪组获胜,在这样的围铁圈的游戏中促进幼儿齐心协力精神的培养。在地上画一个圆圈,选派两名幼儿进入圆圈内,其余的幼儿站在圆圈之外,连续地把球投到圆圈里,圆圈里的小朋友则要迅速地把球踢出圈外,如果留在圆圈内的球超过了三个,则圆圈外的小朋友获胜,在这样的户外游戏中,促进了幼儿身体活跃,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幼儿的协作精神。在户外游戏中,教师应发挥幼儿的自主意识,引导幼儿自主生成游戏,如:一根用橡皮筋做成的直径4米的大圈,幼儿自由在圈中撑起大圈,通过协商轮流跑动来变换四角位置进行皮筋造型;后来,更多人加入了,有人当起小领袖,创编了“老牛抓人”的游戏,他们协商分配角色,一人当牛,其他当人,人只能在圈中通过变换方向、互不冲撞地跑动来躲避老牛。户外活动锻炼了幼儿的身体控制力、敏捷性,以及提高了交往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要求。幼儿教师应该正确认识游戏化课程,立足于幼儿的兴趣和爱好,真正将游戏的趣味性和知识的严谨性结合起来,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从而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幼儿在真正感兴趣的游戏中,通过教师预设的游戏及支持幼儿自主生成的游戏,激发幼儿的自由思考和创造思维,促进每一位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