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船卫生装备保障模式探讨

2020-01-09杨风辉

海军医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卫生装备单位

杨风辉

我国“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于2008年入列,为我国专门设计的万吨级医疗船,是我军海上卫勤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战时可执行战伤救治任务,平时可遂行国内外医学救援和巡诊、人道主义医疗服务任务。

该船卫生装备较为齐全,配备了检查类卫生装备如CT、数字化X线机、彩超、胃肠内镜、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等,手术类卫生装备如电刀、呼吸机、麻醉机、监护仪等,以及其他必要的卫生装备和配套设施[1]。全船各类卫生装备种类多,数量大,对装备的维护保障水平要求较高。本文以近年来装备保障实践经验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对医院船卫生装备保障模式进行探讨。

1 医院船卫生装备保障现行模式

医院船卫生装备保障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平时保障,二是任务保障。

1.1 平时保障模式

医院船本身配备了一批卫生装备,分别布置在手术室、各诊室、特检室、检验室等位置,由医务部门负责维护保养。平时医疗需求较少,轻病员不需要动用卫生装备,较重病员转到岸上医院就诊,因此平时医院船卫生装备使用率不高,故障较少。卫生装备出现故障一般先由船上工程技术人员处理,如无法修复则在执行任务前由任务承担单位一并处理。

1.2 任务准备期间保障模式

在执行国内外医疗任务前,由上级指定任务承担单位,如原海军总医院、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等[2]。任务承担单位与医院船对接卫生装备增配和维护事宜。

1.2.1 卫生装备的增配 任务承担单位根据任务内容,确定所需卫生装备,再结合医院船现有装备确定是否需要增配装备,如需增配卫生装备则由任务承担单位自行筹措并运送至医院船[3]。

1.2.2 卫生装备的维护 任务承担单位执行任务前,在医院船医务部门相关人员的配合下,组织对医院船原有以及增配的卫生装备进行全面检修和维护保养,任务承担单位无相关技术力量时,按规定引入具有资质的企业完成检修维护工作。对于关键卫生装备,由任务承担单位携行必要的维修用零部件和工具,如有必要和条件,还要携行备份装备[4]。

1.3 任务期间保障模式

1.3.1 卫生装备的保管 执行任务期间卫生装备由任务承担单位指定专门的卫生装备管理员,总体管理各类卫生装备,对各装备所在位置、使用保管人进行登记。卫生装备的使用人员负责本岗位所用装备的保管[5-6]。卫生装备使用人员主要是任务承担单位医护人员。

1.3.2 卫生装备的维护 卫生装备管理员定期组织维护人员巡查和维护保养各类卫生装备,记录装备状态。维护人员包括任务承担单位编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医院船医务部门相关人员,负责卫生装备技术指导、高级保养维护和故障检修。携行的卫生装备维修用零部件和工具由任务承担单位编配的工程技术人员保管、使用。卫生装备发生故障时,由维护人员进行检修,当维护人员无法排除故障时,则逐级上报,由国内任务承担单位寻求技术力量,提供远程技术指导。若仍无法排除故障,则暂停装备使用,待任务结束后修复。如遇关键装备故障,必须予以修复的情况,则由上级主管部门协调派遣支援人员及远程投送配件。

1.4 任务结束后的保障模式

任务结束后,由任务承担单位撤收增配的卫生装备,医院船医务部门清点本船卫生装备。医院船卫生装备转为平时保障模式。

2 医院船卫生装备现行保障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卫生装备驻船保障力量薄弱

医院船驻船卫生装备保障人员主要分布在医务部门,无专职保障人员,兼职人员数量少,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缺少规范系统的使用维护培训。卫生装备维护工具、备品备件缺乏,维护计划、计量检定计划不完善,落实不到位,维修演练不足[7]。

2.2 医疗任务卫生装备准备工作繁琐,时效性差

医院船没有稳定的对口医疗任务支撑单位和人员,每次任务执行前,临时确定的任务承担单位先要与医院船对接,摸清卫生装备现状,派人全面检修卫生装备,通常需要找远在外地的生产厂家或第三方维修企业进行检修。由于没有长期稳定的任务承接关系,任务承担单位一般没有储备针对医院船任务的卫生装备,接到任务后先要统计需要在医院船现有卫生装备基础上增配哪些装备,然后再临时筹措、异地长途运输增配的卫生装备。由于医院船医疗信息系统无法使用,还需要临时在船上安装信息系统,任务结束后再拆卸带回。这些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多人多环节配合,繁琐耗时,时效性差,降低了医院船应急反应能力。

2.3 任务期间随船保障力量薄弱

任务期间一般是由任务承担单位派出卫生装备保障人员,通常是医院医学工程部门人员。目前各医院医学工程部门现役军人、文职人员较少,合同制人员占多数,且日常工作偏重于管理而非技术维护,因此只依靠各医院医学工程部门很难圆满完成随船保障任务。在以往任务中,为了加强卫生装备随船保障力量,通常由上级部门协调支援单位派人加强保障力量。例如,原总后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曾多次派人进行随船卫生装备保障。即使如此,随船卫生装备保障人员通常也只有2~3人,仍显不足。同时,由于任务准备时间通常较短,人员也不固定,培训不足,导致随船保障人员对于卫生装备型号不够熟悉,排除故障时往往需要逐步摸索,耗时较长,甚至无法修复[8]。随船携行的维修备件不能覆盖全部装备,存在无备件更换的风险。

3 改进医院船卫生装备保障模式的几点对策

3.1 医院船应配备专职卫生装备保障人员

医院船医务部门应设立专职卫生装备保障人员[9],可由干部兼任,士官专任,具体保障工作由士官承担。

3.2 确定长期稳定的任务支撑单位

应为医院船确定长期稳定的任务支撑单位,由支撑单位组织完成以下工作:(1)定期对医院船卫生装备进行全面维护保养、计量检定。由医院船医务部门会同支撑单位制定计划,支撑单位提供人员、工具等要素,落实维保、检定计划。(2)对医院船卫生装备保障人员进行培训。医院船卫生装备保障人员定期到支撑单位进行在用卫生装备的针对性培训,了解原理,熟悉型号,对常见故障能够顺利排除。(3)任务支撑单位储备针对医院船的卫生装备。在医院船在用装备的基础上,任务支撑单位制订医院船卫生装备储备清单,储备一批可能用到的、医院船未配备或数量不足的卫生装备。平时可用于临床工作,执行任务时携行至医院船。除卫生装备外,任务支撑单位平时还应储备医院船在用卫生装备维修备件,放置在医院船上备用。有条件时,可在医院船母港附近建设卫生装备和其他物资仓库[10]。(4)在明确长期稳定的任务支撑关系后,任务支撑单位应在每年经费预算中列出医院船相关事务的预算,保证各项工作落实。

3.3 引入社会化保障力量

任务支撑单位在人员紧张、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可通过招标等方式引入社会企业进行医院船卫生装备维护保养、计量检定等保障工作,由支撑单位和医院船卫生装备专职保障人员共同进行监管,确保维护质量和安全保密。同时借鉴舰船保障模式,执行任务期间可由企业保障人员随船加强保障力量。

3.4 建立卫生装备保障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医院船卫生装备保障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软硬件建设,实时定位、清点全船卫生装备,显示各装备工作状态,提高卫生装备管理效率,节省装备管理占用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为每台卫生装备建立装备档案,记录装备的使用时间、故障及修复记录、生产厂家及联系方式、厂家售后范围与时间、装备操作管理人员等信息[11]。对于装备维修备件、消耗品进行库存和供应链管理,库存不足时自动报警,提醒管理人员及时补充。通过信息系统将卫生装备的全生命周期各类信息记录下来,可以如实反映装备的历史状况,有助于积累数据量,进行数据分析、建立故障模型、改善保障方式。信息系统还可以在装备保障人员更替时,使装备保障工作交接更加高效、准确。

3.5 加强卫生防疫装备配置及保障

医院船等舰船本身是较为密闭的空间,多采用中央空调,船上人员通常较为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感染,尤其是空气传播传染病,防疫工作难度较大,应配置专门卫生防疫装备和设施,加强保障力量。首先,隔离区应配置专门设施和装备。船上隔离区域用于收治传染病员,以便医学观察,应设计为空气密闭或负压环境,空气管道加装过滤灭菌装置,病员通道和医护人员通道配置净化消毒设施,设计专用医疗废物运输通道、配备处理装置。其次,应配置空气熏蒸消毒等相关设备,利用全船通风管道对各舱室及管道本身进行消毒。第三,应配备体温检测、实验室检测等相关设备,对外来人员、本船人员随时监测生命体征。第四,在隔离区启用时,卫生装备保障人员进入隔离区维护装备应做好个人防护。应在隔离区单独配置一套维护工具。隔离区卫生装备、备件、旧部件等物品应彻底消毒后再带出隔离区。

4 总结

医院船卫生装备保障的目标是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平时保障工作是基础,任务前和任务中保障工作是重点。要做好卫生装备保障工作,医院船应设立保障人员编制,加强技术培训。医院船和任务支撑单位应共同建立保障体系,确立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保障,并在装备选型论证、研究开发等环节共同参与[12],各项保障活动所需经费应列入预算。

医院船作为我军海上卫勤中坚力量,必须不断改进卫生装备保障模式,时刻保持卫生装备的良好状态,才能完成好复杂多变的卫勤任务,为新时期海军发展提供坚实的卫勤保障。

猜你喜欢

卫生装备单位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防晒装备折起来
保护环境卫生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卫生歌
讲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