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
2020-01-09黄党清
黄党清
(广东省龙眼洞林场,广东 广州 510520)
1 林业病虫无公害防治概述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是一种林业培育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将生物平衡控制作为中心,提高经济效益水平,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满足生态环境发展的需求,同时能够保护林业资源的发展,使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在当前的林业培育管理中,借助无公害防治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可以加强防治的效果,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利于绿色食品的发展,使林业作物收入水平提高,并且能够促进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2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2.1 生态体系单一
在目前的林业培育环境中,人工种植林木数量较多,由于在建设的范围逐渐扩大的背景下,自然资源被破坏,导致天然的林木数量减少,这也使全世界开始重视林木工程的建设,通过加强林木资源保护工作来改善自然环境,这能够减少环境的压力,同时使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在人工种植林木的过程中,病虫害问题比较频繁,这样的情况对环境发展带来了影响,难以满足生态资源发展的需求。由于人工种植林木的生态体系比较单一,一般多为单一的树种所构成,而在其他生物的构成上存在局限性,导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难以实现,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发展。当产生了超出了当前生态系统解决范围的病虫害问题的时候,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影响树木资源的发展。
2.2 药剂使用不合理
在当前的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工作人员多数采用化学方法进行防治,同时在使用的时候没有按照要求控制用量,存在较多的错误,这使化学药剂的使用过多,虽然能起到控制病虫害的效果,但是会使林木受到不良的影响,难以满足林业工程建设的需求。在化学药剂的使用中,树木会逐渐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工作的难度水平提高,还会造成药剂残留的问题,对自然环境带来危害,不利于人们的健康。
3 无公害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意义
3.1 无公害防治的生态价值
无公害防治技术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借助自然的方式开展防治工作,能够体现出更多的价值。应在防治过程中按照预防为主的理念开展工作,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防控,提高防治的水平,并且将森林生态平衡作为核心。通过加强林业部门和经营者的技术培训来实现科学化的防治,为林业建设建立良好的基础,并且使生态环境的发展更加具有持续性,满足国家的发展需求。
3.2 无公害防治的经济价值
在以往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一般采用化学药物的方式进行防治,这种方式会使经济成本增加,还会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采用无公害技术进行防治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且有效控制了成本的投入,实现经济性的防治目的,保护了生态的健康。因此,在林业培育管理中使用无公害手段可使林业经济效益增长,还能够减少成本的投入,使资金的使用更加高效,满足绿色化发展理念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为我国的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条件。
4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方法
进行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时候,采用无公害技术可以达到无污染的目的,其中,生物性防治技术的应用可通过病虫天敌来消除虫害,符合生态系统的规律特点,能够建立完善的生物防治体系。采用物理技术进行处理可以避免药剂使用对环境的污染,也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应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方式进行防治,保证防治的最终效果,同时使无公害防治技术得到不断地改善和发展。
4.1 生物防治技术
4.1.1 鸟类防治技术
可以利用益鸟进行防治,比如喜鹊、啄木鸟等鸟类都是靠捕食树木病虫为生。研究数据显示,啄木鸟成鸟在整个夏季每天可以捕食25 只以上的害虫。同时,可以加大对啄木鸟等益鸟的保护与繁殖力度,并将其放到树林中来制约病虫的繁殖与扩散,使用此种方法既节省人力也节约了一部分财力,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4.1.2 微生物防治技术
可以利用微生物的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微生物主要是寄居在一种物种身上的微小生物,它通过入侵到病虫身体内部吸收养分,直到将养分完全吸收再将宿主杀死。因此,在对微生物进行治理时,应使用较强的病毒、真菌、细菌来对其进行有效防治。
4.1.3 天敌防治技术
林木病虫害通常由自身的天敌昆虫,可通过昆虫的天敌来达到消除病虫害的目的,对病虫进行全面分析,将其天敌引入,并且使其大量繁殖,可以使病虫得到有效的控制。这种技术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使用,避免造成消极影响。
4.1.4 生物学农药防治技术
生物农药主要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纯与研发的一类新型农药,它有着低残留等特性,主要种类有阿维菌素、苦烟乳油、苦参碱、苯氧威等各种类型的仿生制剂。
4.2 物理防治技术
4.2.1 阻隔技术
首先,可在树木之间使用阻隔装置,比如,在喷洒毒性喷剂,对病虫进行阻隔,防止其繁殖,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效达到杀虫的效果。其次,可借助病虫害的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处理。比如,某些病虫在树上繁衍,结合这种特点,可以将塑料布捆绑在上面,避免其在树木上繁殖。在初春使其,可以使用菊醋等对绳子进行浸泡,将其绑在树木上,避免幼虫向树上移动,可以防止病虫害对林木带来不良的影响。
4.2.2 诱杀技术
诱杀技术是采用光线以及信息素等进行防治的方法,结合对病虫的特点的了解,将其吸引起来,之后对其进行大量捕杀处理。一般可以通过了解病虫害对信息素产生的敏感的习性情况,在其大量繁殖的时期释放相应的信息素,可以起到阻碍繁殖的效果,进而减少病虫害的数量,为防治工作带来有效的帮助。另外,可以通过黑光灯对病虫进行诱杀处理,也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根据广东省林业管理情况来看,松材线虫是主要的病虫害对象,应对其进行调查和监测,设置监测网点,对害虫的数量、密度以及变化情况等进行分析,将病虫害预警信息发布。防疫站应对林业病虫害还情况进行及时的上报。可在病虫害林区放置诱捕器或者设置诱木,使松材线虫的灭除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林业病虫害问题解决大量有效帮助。
4.2.3 高温技术
高温技术是在种子没有播种前使用高温设备等对其进行消毒,将其中的不耐高温病虫除去,这样可以使种子成活率提升,也可以将种子在高温的天气下进行暴晒,借助阳光高温对种子中的隐藏的病虫进行消除,达到除虫的效果,同时也能够避免病虫靠近种子。
5 结语
在林业建设管理中,林业病虫害问题影响了林木资源的发展,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进行处理,同时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加强防治的效果,提高林业营林的科学水平,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这样可为林业产业发展带来有效的保障,使林业资源管理建立良好的基础,进一步促进环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