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康养产业化模式下的天然林保护措施研究
2020-01-09谢磊
谢磊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林业局,贵州安顺 561000)
0 引言
森林康养是近年来广泛推行的森林资源发展模式,对于发挥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积极作用。目前来说,绝大多数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是基于森林资源中的天然林开展的。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的天然林保护工作,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天然林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对天然林进行保护,对于实现森林康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对森林康养产业化模式下的天然林保护工作进行简单分析。
1 森林康养内涵与森林康养要素
1.1 森林康养内涵
森林康养是一种新型的产业模式,是借助丰富的森林景观、优良的森林生态环境、健康的森林食品、内涵的森林文化等资源作为依托,配合养生休闲、医疗、康疗服务内容,集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活动于一体的健康产业新业态。依托森林资源进行健康保养,具有明确的意义和成效。[1]西方很多国家已建立森林康养产业模式,对于国民健康指数有很大提升。森林康养产业属于旅游业、林业、服务业等延伸发展的林业产业改革的新形式,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之一。
1.2 森林康养要素
①大气环境要素,森林康养作用的发挥依赖的是森林中的空气负离子,其对于身体健康有积极影响,对气候条件也有一定影响,可以改善当地的温湿度,从而带给游客更高的舒适感。森林中的树木可以遮挡阳光,减少太阳辐射,避免辐射伤害,使人们可以在林区中放松、休息;同时树木还可以降低风速,减少大风的影响;树木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优化林区中的空气质量,吸收有害气体,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一些浮沉物质,净化空气质量。[1]②景观要素,森林中大部分颜色都是绿色的,会带给人们舒适感,调节心理情绪,平复紧张的心理。可以大幅降低噪音,使得整体环境比较安静,而且森林中有很多自然声音,流水声、风声、鸟叫虫鸣声等,这些美妙的声音也会带给人们美的享受。[1]③人文要素,森林康养中不局限于对自然资源的欣赏,还拥有多样化的人文元素。这不仅可以带动旅客的感受,还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1]
2 森林康养产业与天然林保护的重要意义
2.1 森林康养产业的重要意义
对于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来说,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对地方的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都有积极意义。[1]对于贵州地区来说,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生态资源优势明显,因此打造森林康养产业,这是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还是是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战略选择。
2.2 天然林保护的重要意义
天然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点组成,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实际需求。进行天然林保护是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维系国土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2-3]这是实现森林“双增”目标,提高对气候变化应急应变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尊重自然规律,发展保护森林资源的客观要求,还是维护森林产品安全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区域发展的有效战略,保证林区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2.3 两者关系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建立在良好的森林资源基础上的,而天然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点组成,所以进行天然林保护对于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有重要的基础性支持作用。反过来,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一方面可以为天然林保护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从业人员对于天然林保护的重视,从而认真对待这项工作。
3 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中的天然林保护对策
3.1 合理进行开发规划
因为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规模相对不大,还未形成系统的建设体系,而建立特色的森林康养产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过分开发只会过度消耗森林资源,影响森林资源效力的发挥。[2]因此需要合理进行开发规划,对森林康养产业模式下的天然林需求进行准确分析,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和要求,制定科学的天然林保护制度,在满足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条件下,大力进行天然林保护。[3]地方政府可以充分吸收国外其他地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经验,结合当地天然林建设情况,制定科学的天然林保护制度,追求森林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平衡,实现天然林的可持续发展。
3.2 发挥地域特点
贵州地区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天然林面积很大,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丰富的天然林资源。虽然贵州地区一直在推行天然林保护工作,但因为持续的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活动,成效并不显著。所以借助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背景,在推进当地进行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的同时,推行有效的天然林保护工作。让当地的群众知晓进行天然林保护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才能提升他们的积极性。[2-3]贵州地区需要针对当地的天然林特点,强化抚育管理,加强规范化管理,提升天然林质量,并惩处违规采伐天然林的行为,进行有效的保护工作。
3.3 完善灾害防治体系
相对来说,天然林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而出现大面积破坏。因此进行天然林保护,需要关注灾害防治体系的建设和完善。①建立科学的防火体系,加强对森林火灾的宣传工作,增加对此的认识,积极收集群众的意见,发挥群众优势,同时进行规范化管理,提升天然林防火保障能力,比如可以在林区外打造防火隔离带。[2]②建立有效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加强病虫害状态监测工作,借助信息技术打造动态监测体系,对病虫害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反馈。[3]③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在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给出预警,并能及时进行解决。
3.4 重视开发与种植
因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依赖于对森林资源的挖掘,所以要重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有关部门在进行天然林保护的同时,要注意增加对树木的种植,扩大种植面积,丰富种植种类,尤其是与天然林一起,对天然林进行补植,借助人工干扰的方式促进天然林恢复和发展。[1]地方政府还要通过积极的宣传工作,使群众了解森林康养的内涵和要素,并认识到天然林保护在其中起到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开展天然林保护工作。地方政府要针对当地天然林状况,进行修复,促进天然林生态功能的发挥,继而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奠定资源基础。
4 结语
森林康养产业模式的发展,是未来时期内森林资源利用的有效发展途径之一,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在这个背景下,进行天然林保护,不仅有着积极地生态效益,也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地方政府要重视在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视角下,强化天然林保护工作,促进两者工作相互发展,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