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要点分析
2020-01-09侯帅帅
侯帅帅
(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北坛中心林场,山西临汾 043000)
0 引言
林业生产周期过长导致林业发展缓慢,尽管我国现在推行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的政策,但是由于受到地区的制约、技术的制约导致林业发展不足,在此背景下,研究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发展林业的意义
1.1 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对于气候和环境的改善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我国现在农业总体生产来说,已经走上了绿色可持续的道路,在国家有关政策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内的森林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可持续发展才是林业产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障,造林以及抚育是林业生产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将造林和抚育工作做好才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2 挖掘我国森林资源发展潜力
目前我国林业资源的需求大,但与之不匹配的是我国的人均资源森林资源。因为整个的林业资源市场需求是很大的,所以这也给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进一步的发展挖掘森林资源的潜力才能够满足需求。而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和健康生产,正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重要措施。做好林业中的造林以及抚育工作,能够进一步的促进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从而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1.3 保护生态环境平衡
因为生态环境的恶化,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这才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引起了人们的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环保理念,整个生态系统中森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才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对于强化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合理保护已经成为了现在人们普遍意识到的一个问题,而增加森林的种植面积,高效地进行抚育工作是改进林业资源的重要举措,同时也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这也对林区的发展以及整个地区的气候调节有非常明显的作用,这就是林业对生态环境平衡的作用,而生态平衡在整个生物圈内的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2 林业生产中造林技术要点
2.1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
我国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东南等林区,每个林区的生态环境、气候、雨季、旱季都是不一样的都有区别,在林业生产的造林技术过程中,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通过分析研究本林区的环境以及气候地理条件从而选择在本地区适宜生长的树种,这样可以保证林区生长的稳定性,降低林区树木的死亡率,也达到林区快速生产的目的。
2.2 良种壮苗原则
在进行造林过程中,需要在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采取优良的品种和根系发达发育健壮的裸根苗,因为林木的成活率关乎着林业的生产。采用好的树苗,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树木的成活率,降低树木的死亡率,并且能够快速的实现林业快速稳定的发展。因此,造林的时候要选择与当地环境特点气候相适应的品种以及成活率比较高的树苗来进行造林工作。
2.3 合理空间设计原则
林业生产的目的是在实现生态保护的基础之上,最大效率的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为此林区造林的时候还要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利用,通过增加的密度以及容量来提高林区的经济效益。如果要培育优良干形为目的的话,就可以采用密植的方式。如果是混交林的话,就必须要考虑到各种树种之间的一些生长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根茎深深浅、生长速度等因素来选择适合的造林密度。
3 林业生产中抚育技术要点
3.1 幼苗抚育
在幼苗的养育过程中要注意的是在科学选取适合的种子的同时,还要对种子进行有效的处理和保存,对种子进行加工和处置。在种子发芽之后要对种子采取保护措施,确保种子在播种时候最大效率的成活,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降低死亡率。在种子发育成幼苗时候,应该将准备好的保护膜在苗芽上进行覆盖,等发芽率到达60%以上。将覆盖在发芽幼苗上面的薄膜去掉。进入幼苗期以后,由于这段时间幼苗本身的生命能力很弱,所以要加大对树苗的看护力度,才能够促使小树苗能够健康的成长。要定期的对树苗进行灌溉,最大程度的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到树苗;做好树苗的防晒,避免辐射对树苗的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在树苗成长到秋季阶段之后,应该注意施肥,为根部的正常生长而提供有效的营养保障,当树苗进入冬天之后就要加强防寒,可以适当的采用盖草等方式来避免树苗的树根受到冻害的侵蚀,在树苗的发芽期和幼苗时期都不需要大量的水分,避免进行过度的灌溉导致树苗涝死。在雨季雨水过量的情况下,也应当注意林地的排水工作。幼苗的不同成长阶段它的根系是有差异的,因此在进行浇水灌溉的同时,应该保证浇灌的深浅与树苗的根基深浅是相同的,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土壤的水分情况。
3.2 幼林抚育
在完成苗木造林任务完成后,一般要进行两到三年的幼林抚育,对幼林进行全方位的看护工作。对幼林多余的枝干进行剪裁,对林间灌木以及杂草进行清除,对树木周围进行密度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土壤环境进行研究改善不良的土地环境,从而营造好的树木成长环境。由于杂草的生命力比较顽强,繁殖能力快,杂草对幼林的成长有着很严重的不良影响,应该定期的保证杂草清除工作,避免杂草吸收营养对幼林的根部造成不好的影响。在合理的时期应该追加肥料,改善土壤肥沃状况促进林木的生长。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进入冬天干旱季节之后要对林区的防火工作进行高度重视,定期派人巡查容易着火的地点,避免火灾对幼林造成影响。
3.3 修枝
对于林区当中生长的比较茂盛以及整个枝干都比较饱满的大型树木来说,培育过程中需要注重修剪它的树枝,保证营养能供给上部分树枝来展开更好的生长。在修枝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树木进行不同的修剪,一般来说它修枝的高度不可以低于它整个树木高度的1/3,如果,自然枯死的树木超过了标准的树枝以外,那么也应该将自然枯死树木进行修剪。年纪稍大一点的树木就可以把他的剪裁高度维持在整个树木的1/2 来保证树木正常的直立生长。幼年的树木就需要在高度上进行限制需要在它的1/3 之内进行剪裁,从而可以促进整个幼树的生长,也要根据不同的树种不同的高度来进行合理的修剪。
3.4 抚育间伐
在森林抚育当中的间伐技术重点在造林抚育工作当中,当所栽苗木进入成熟阶段之后就可以对它进行合理的间伐。当然也要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森林培育目的以及自然稀疏的情况对林木进行科学的抚育间伐。对瘦弱的病株以及杂草灌木进行伐除,使大面积的适龄树木能够有足够的营养和生长空间。抚育间伐过程中要加强管理,管理人员要认识到科学的抚育间伐对林间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林业生产当中,造林抚育工作是比较具有技术性的工作,也是林业生产当中的关键。想要造林工作取得成就,就应该进一步的对造林以及抚育技术工作进行升级管理,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降低造林死亡率,充分发展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不但要对苗木进行高效科学的管理,还要把整体的育林工作融入到生态环境保护中,从而提高我国的生态环境,改善我国的空气环境以及居住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