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绿化中的实践

2020-01-09赵亮

花卉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绿地海绵园林绿化

赵亮

(溧阳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心,江苏溧阳 213300)

海绵城市理念提出,是基于现阶段城市建设的基础问题而提出的,建设海绵城市就是增加城市建设中河流、湖泊、池塘等水系的完善,也包括公园绿地、园林绿化、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园林绿化设施下渗、存蓄、净化、再利用,减少城市水涝灾害影响,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通过雨水的回收利用,减小城市用水压力,最终通过过滤净化的水流入大自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海绵城市理念在原有自然“海绵体”河湖、沟渠、湿地的基础上,建设或通过物理,生物和生态等手段增加或改进园林绿化设施,维持城市生态平衡。

1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建设中的发展背景及注意问题

海绵城市理念是在《2012 年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首次提出,后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雨水的自然存积,通过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建设海绵城市。后延伸出城市像海绵一样适应环境变化的同时,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弹性,下雨时能吸水、净水,在投入到城市用水环节当中,减少洪涝灾害发生。在海绵城市建设当中,园林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最新科技,促进海绵城市建设[1]。

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原则,通过自然湖泊、河流和人工园林绿化建设,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有效转化。在海绵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其复杂性和长期性,科学制定园林绿化建设方案,完善设计理念,促进配套设施的建设,形成完整的系统,推动海绵城市发展。

在原有的园林绿化设施基础上,对传统排水系统进行减负和改进,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优化的规划设计理念,通过利用种植草坪、草沟、渗水路面、下沉绿地等配套设施组织排水,再通过地下管道进行收集,最终在过滤设施的有效处理下,避免内涝出现,同时有效利用雨水,维持海绵城市功能。

海绵城市园林建设要因地制宜,根据城市发展自身情况,发挥城市的特点和优势,不能一概而论,既要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又要正视自身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出适合自己的措施,真正发挥出园林绿化建设有效推动海绵城市的形成。园林建设首先要明确海绵城市的设计规划,要对城市水系统的负荷预测汇总,根据不同区域用地划分,比如住宅用地区域绿化设施、工业用地绿化建设、城市公共设施绿地建设等,详细划分区域水系特点,这也是实际建设规划的重要依据;结合整体区域特点,根据自然地理形态,形成围绕自然河流,湖泊等原始“海绵体”开展功能区的划分,最大限度保留原始基础设施,构建完整的海绵体系;对于在时间空间上有差异的老城区与新城区域的划分,要做好系统规划,老城区设施配套已经完善,要建设海绵城市,主要以改造为主,借助已建好的基础设施进行拓展改造,新城区的规划与开发较为容易,依据城市规划,可以在节省土地资源的前提下,利用最新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完善相应的园林绿化建设[2]。

2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绿地建设中的应用

构建有效的园林绿地建设方案,明确城市区域划分,结合整体城市构建计划,整治和疏通园林绿化基础设施,从实际出发找到需要解决和改进的问题,加强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避免在建设中破坏城市河流、湖泊和蓄水工程,同时及时疏通河流,做好湖泊与蓄水工程的改进工作,最大限度提高以自然环境为主的“海绵体”。园林建设离不开园林绿地的保护工作,园林绿地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功能划分,将绿色植物网、水源流通网、公路网有效结合,确保城市园林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良好基础;根据区域地理环境有效划分绿地建设用途,集水型绿地建设,主要以湖泊、蓄水工程为主,通过有效收集水资源,降低雨水灾害的影响,通过集中蓄水,为水资源再利用,提供保障;疏通输水网络,以河流为主,城市输水网络为辅,通过高效的输水网络,加速雨水流通,减少因堵塞而造成的淤积和涝灾;建设下沉式绿地,通过自然循环渗水措施,雨水得以有效聚集,渗入地下,减缓因地下水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下沉,自然渗透还可以有效过滤净化水资源,对于环境保护以及植物的良好生长提供保障。

优化城市用地中硬化土地的作用,城市公路、广场、房屋等因人为造成的土地硬化区域,雨水不能有效渗透,极易发生聚集,如果疏通排放不及时,造成内涝和不便,这类地区要及时完善排水设施,通过新材料、新科技改变渗水不及时的现状,比如加铺渗水路面,地下输水管道铺设,加快雨水的流动,避免淤积。生态停车场的建设,就是利用硬化和种植草方格,广场建设形成坡度,周边建设凹式绿地,将无法渗透的水通过绿地区域,有效引导水流,减少因渗透不及时而造成的影响。

3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绿地建设中的实践

海绵城市理念中强调水资源的下渗、存蓄、净化和再利用,做好这几点是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所以在园林绿地建设中要以这四个方面为中心,充分发挥园林绿地在建设海绵城市中的作用。

改变城市渗透现状。城市的建设离不开钢筋水泥,大大影响了雨水的渗透效率,雨水无法及时排除,增加了市政管网压力,造成洪涝灾害隐患,因此改变渗透现状非常重要。铺设可渗透路面,通过技术改善硬化区域渗透环境;园林绿地建设加自然渗透力度,通过植被吸水能力和土壤渗透改变雨水淤积。

城市的蓄水能力本来就弱,单单依靠市政管网极易造成内涝,所以自然河流或者建设人工湖泊蓄水工程就非常重要。同时做好市政管道、河流的疏通工作,避免雨水高峰造成水流不畅;利用技术手段进行调蓄和错峰手段,对河流和湖泊水容量进行合理利用和调配,控制好城市蓄水能力。

水源的净化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又一重要理念,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一环,城市水源相对短缺,水源的循环利用尤为重要,在提倡节约用水的同时,通过对雨水的收集净化,可以再利用。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造,为水源净化提供保障,水资源自然渗透地底,也可以实现自我净化,形成可以用于城市工业用水、绿化灌溉、消防用水的水源,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防止因地下水过度开采而造成的地面下沉,威胁到城市建设安全,通过净化利用不仅可以缓解用水紧张,更能调节蓄水的压力,提高整个循环系统的成效。

4 结束语

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并在多个城市推广应用,在实践中证明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绿化建设中是卓有成效的,通过人工干预和自然环境有效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水资源循环系统,不仅节约城市建设成本,而且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减轻了因自然降水对城市的威胁,还有效践行了科学发展观。海绵城市理念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同时在城市绿化建设中不断积累经验,勇于创新,提高城市园林建设,推动城市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绿地海绵园林绿化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海绵是植物吗?
论园林绿化种植与养护管理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论豆科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