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20-01-09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洋溪中心小学彭城君

天津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思政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洋溪中心小学 周 峰 彭城君

一、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较局限

由于思政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和思想观念进行教学时,多将课本内容与课本案例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而忽略了实际生活中法治案例的重要性。教师目前的教学方法太过局限,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上一味地照本宣科,将道德规范与法治教程用传统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既不能对学生产生警示作用,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影响着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课程实践力度不够

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从案例分析中明确道德规范与法治规范,因此该课程的实践性较高。而传统的课程中,教师将教材中的案例与学生进行分享,将案例分析主动地传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思考,也不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课堂中的实践并不被重视,造成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在实习中总结知识点并构建个人的学习网络,影响该课程的正常开展效果。

(三)考核要求低

考核要求低是目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问题来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后,简单的考核要求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开展并不重视。只是停留于事件表面的案例分析题与简单的选择题并不能帮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进行深入的了解,也不利于学生对法治和道德产生严肃的概念,使学生在面对该课程时一直保持无所谓的学习状态,使课程的开展无法上升一定的高度,也是课程无法深入学生内心的原因。

二、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都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投入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分组讨论回答问题的方式调动学生的讨论积极性,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并理解正确的价值观与正确的道德规范,用这种创新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后也能更有效地被学生记住。创新型活动不仅看起来热闹,也遵循课程标准的门道,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构建来实现。”如,二年级下册四个单元为“爱心小天使”“文明小公民”“节约小标兵”“环境小卫士”,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清洁表演,教师有意识地将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呈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反思、调整,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讲文明守规则的观念。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虽然是开展不重要的课程,教师也需要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地接收教师的教学任务,确保枯燥的内容也能被学生愉快地接受。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规则教育不能将规则简单化为各种强制的规定、外在的要求,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规则在“这不对,那不准”的背后,所蕴含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同时,遵守规则要重视他律,也要有意识地逐步引导自律。如,在“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我们小点儿声”这些课题中,教师可以通过“研学旅行”的课堂活动贯穿全课。分组、排队、看视频(车上娱乐活动)、分吃零食、闯关游戏(行为辨对错、文明标语我知道),学生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行动、体验、思考、交流、辨别、分享,让学生在活动中与教师进行互动,教师也能够在活动中明白学生有时候“不愿意”遵守规则,不遵循分组,可能是因为不想和自己的好朋友分开。知道原因后,教师就可以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有效劝导,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三)加强课程实践力度

加强课程的实践力度主要是让教师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更多可以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就道德与法治问题,结合当代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学生间意见的交流,完成学生道德观的培养和价值规范的形成。通过实践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加深课程认识,通过另一种途径掌握课程知识,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如,针对近期的新型冠状肺炎,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年段教学特点,在低中高年段开展“疫情”阶段的分年段教学:低年级《玩得开心》,学生懂得保持愉悦的心情,学会有创意地生活;中年级《防控疫情讲规则》,学生了解“疫情”期间规则意识的重要性;高年级《做执法守法好公民》,学生在疫情事件中学习法律知识。

(四)丰富教学考核形式

丰富教学考核形式也是目前教师可采取的课程改革方案,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探讨的材料。通过不同的方面深入分析材料,从道德和法治的观点分析材料,这种考核形式更创新,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助其提出更有价值的学习观点,为其法治学习和道德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教师可以带领高年级学生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三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当前,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条文修订工作正成为社会热点、焦点话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突出“未成年人为什么受特殊保护”“未成年人受哪些特殊保护”两个话题,让学生理解国家通过颁布专门法律,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作为学生要做到懂法、守法、用法。引导学生加强自我防范,同时在学生心中树立底线意识,让学生对法律产生敬畏之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思政教学尚不成熟,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时缺乏思考,存在不小的问题,必须引起我国小学思政教师的重视,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策略,提高教学能力,打造小学思政教师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帮助学生在该课程中受到高效的教育,提高个人思政认知和法治素养,成为新时期能独当一面的全方位人才。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跟踪导练(五)(2)
思政课“需求侧”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