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会计专业“1+X”证书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以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为例

2020-01-09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试点工作财税

王 婧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1)

一、“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意义

(一)实施“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是对“三螺旋理论”的实践运用

Etzkowitz与Leydesdorff两位学者著名的“三螺旋理论”,用来分析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政府、产业和大学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它特别强调三方的合作,其共同利益是能够给他们所处的社会创造价值,三者之间的边界是流动的。实施“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正是对“三螺旋理论”的实践运用。

1.“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确实是做到了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协同进行,尤其是企业方,是由教育部遴选财经专业服务领域领军企业具体承担该证书试点工作,从框架构建上满足“三螺旋”理论,为有效实施“1+X”证书试点工作以及财会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地方。

2.智能财税中涉及到的软件和案例资料都源于企业真实在用的,具有真实性,这使得智能财税不再只是一个说在嘴上却不明白到底是不是真得会的抽象概念,参与学习的老师和学生对于智能财税都有了具体的感性认识,充分认识到智能财税是财会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真正的企业方实质参与以后带来的优质效益。

(二)智能财税体现了现代财务技术的变革趋势

放眼全球,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深刻的数字化变革,已经渗透到产业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未来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财务转型成为不可逆的趋势。智能财税打造智慧财经新业态,集合多种现代技术形成,体现了财务技术的变革趋势。其源头是业务,必须进行业务真实性的复核;发票是传导,以票控税;发票是业务发生的标志,报税是终点。这也是国家大力推进区块链发票的原因之所在,即为了保证在经济事项发生的一瞬间就成立纳税事项,就可以开具发票。这样以来,过去财税工作中遇到的有合同、有发票但无业务实质的情况将得到根本规避,从而达到资金流、业务流和发票流的一致性。

智能财税的工作流程是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彰显智能财税的价值。线上通过智能财税社会共享平台,提供中小微企业的票财税代理服务和大中型企业的财务外包服务,形成智能化、流程化的会计工厂,为客户提供规范、标准、高效的财税服务,也为大数据分析提供价值;线下为企业提供延伸服务,包括财税咨询以及工商、人社、证照等商事服务。

据统计,60%-80%的中小微企业需要代理记账,一些大型集团化企业虽然能够自建财务共享中心,但仍需要将票据整理等诸多财税事项进行外包,以提高工作效率。因此,社会对于智能财税专业服务人才的需求在大幅提升。智能财税时代的到来,使得线上线下服务都要求有专业能力和素养,未来的市场发展所需的核心人才,要既能解决标准化问题,更能处理企业个性化财税需求,既要懂财务,也要懂技术。

(三)实施“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是对职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也是对财会人才市场需求的有效检验

实施“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1+X”证书制度与智能财税需求的有机融合,既是对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实践探索,也是对新的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的判断与适应,这是对“1+X”证书制度和财会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高职院校开展“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是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体现,是对职教改革的深化,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从而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也为后面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等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践探索中存在的问题——以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为例

(一)政校企三方深度融合程度还不够

在实际推进中,从证书宣传、培训安排、考点申报、考试准备、考务测试等等,每项工作企业方预留给学校安排和执行的时间非常紧迫,非常影响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质量。究其原因,本身是新生事物,大家都在摸索中行进,同时,由于企业与学校在制度要求、工作方式等方面有较大差别,企业与学校双方缺乏相互了解,缺乏对整体工作流程的沟通与规划,融合程度还不够深入。

(二)案例与软件技术研发中缺乏师资融合

智能财税练习平台是基于财天下、票天下和金税师而开发,练习的案例中有些业务会计处理上还值得商榷和讨论。比如,有些会计凭证的编制结果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需要进行手工修改;有些报税业务的处理结果没有出现正确的数据。这是由于实务操作与专业学习之间的差异造成,研发软件的人员可能懂技术,但是不懂专业、不懂教育,专业教师恰好相反。智能财税应该是让工作变得智能和规范,而不是让工作更复杂繁琐,让学生最后一头雾水。

(三)智能财税平台答案标准不清晰

首先,智能财税练习平台和学生考试平台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学生不熟悉新平台、同时学习和备考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学习上的困扰与事倍功半,反而越学越不明白。其次,两个平台答案标准均不清晰:平台没有答案,没有评分标准,模拟考试结束后没有分数。学生和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采分点不明确,正确答案不明确,导致教师培训学生缺乏统一的标准,学生自己练习时不知道做到什么结果算是正确的。实际考试结束后,成绩不能马上出来,需要后期人工校对。

(四)社会认可度不够

会计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均由国家人力资源部门统一印制,社会认可度和含金量都非常高。但是,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的职业标准中,会计职业技能等级方面的标准尚属空白。作为第三方培训组织,智能财税平台公司制定的考试难度及其标准不一定能够完全代表整个行业的进展和需求。特别是对于会计行业来说,财税制度日新月异,平台公司所制定的标准可能存在时效性问题,且很难被全行业所认可。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社会认可度和行业通用性都存在局限性,很多企业,至少在天津地区的企业,对于其认可度不高,有的企业甚至不知道这个证书。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关心证书的含金量,以及对于就业的帮助程度,如果解决不了智能财税证书社会认可度问题,证书的流通能力有局限,将会导致学生对于未知的考证热情度不高,学习积极性也不够。那么,基于上述情况,我们还需要该证书配套的调研数据的验证与支持,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是否完全融入教学、如何融入教学还需要我们再斟酌、探讨,毕竟人才培养是大事。

三、实施建议

(一)加强试点工作的制度建设,加深政校企融合度

此项工作是顺利推进“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的前提。“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认定与实施,需要教育部和企业方以规范、有序的理念为前提开展。整个项目实施自始至终应该建有规范化、流程化的制度,能够从项目初期就给出明确的工作过程和要求,同时给予执行方也就是学校,充足的时间做各项准备、开展培训,才能保证培训效果。

教育主管部门应给予学校在该项工作上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也为高职院校后续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推行学分银行等工作提供实施条件,学生取得智能财税职业技能证书可以换取学分,该学分可以储存,也可以替代相关专业课程的学分,从而提高学生考证的热情;教育主管部门还应确保资金能够到位学校,来推动高职院校顺利实施“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企业应非常注重和学校的沟通与探索,在了解教育行业特点的基础上,保证有专人负责与学校对接,并且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工作,给出学校足够的执行时间,保证实施效果。学校要建有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专项制度,在经费上应给予专业实施此项工作足够的保障,在执行过程中给予专业更多的自主权,并及时反馈问题给企业方。企业与学校双方要深度融合,针对问题要及时沟通、解决,这也是产教融合的体现。

(二)共建智能财税“跨界”研发团队

通过运行“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我们深感财税专业知识、软件技术以及财税实务对于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三者缺一不可。我们设想,企业与学校师资互补,企业提供技术人员和财会实务工作者,学校提供专业教师,三种人员进行“跨界”融合,共同研发与修正智能财税平台,解决运行中遇到的上述问题,譬如凭证结果不符合会计准则、从考试的角度缺少评分标准等。这也可以成为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一种新型方式,专业教师在合作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跨界能力,研发团队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衍生出更多的合作项目。

(三)加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课程建设,包括课程体系和课程内涵的建设。结合财会人才智能财税的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必然的。但是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若直接把“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硬搬入教学,从社会认可度等方面也是存在疑虑的。而且现在是一个证书,将来证书多了,我们也不可能把所有证书都搬入教学。因此,我们利用“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工作的契机,将智能财税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要求与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模式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内涵建设。一方面,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会计专业可以在原有的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根据“1+X”智能财税证书制度的特点,增加相应的专业综合提升课程,融入“1+X”制度,设置X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提升课程,如智能财税综合实训等,供学生进行选择,形成“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综合提升课程”一体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加强原有课程的内涵建设,将智能财税的职业技能点,融入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比如纳税实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综合实训等。课程内容融入财务共享、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将会计专业课程内容提升为会计智能化。比如,会计综合实训中,财务核算结合电算化购销存系统和融合,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将“开具发票业务——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全过程融合,实现智能财税功能一体化。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大智移云”的专业价值观和全局观,从传统核算基础工作中提升管理的会计思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1+X”智能财税证书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充分认识到,专业改革首先是必然的。我们也应该充分肯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工作的地位,它能够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添砖加瓦。但是,我们也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融入教学后软件的配置和经费问题,还有我们一直关心的社会认可度等问题,尤其随着第三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财会方面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越来越多,孰优孰劣,我们还面临如何选择以及如何融入教学的更多问题,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在行进中继续实践和探索的。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试点工作财税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1+X 证书制度”导向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财税政策助推贵州精准扶贫探讨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新政策背景下企业财税管理研究
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保驾护航
幼儿队前教育试点工作 扩大少先队组织覆盖面
“五个到位”推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工作
从“两会”看财税改革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