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和防治方法
2020-01-09董李
董李
(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林业局 山西大同 037300)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病虫害的防治质量与林业发展具有重大关联。对于林业的病虫害防治,传统方法是化学防治,通过喷洒一些化学药物达到病虫害防治目的,可在短期内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对周围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无公害防治病虫害技术是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兴起的一种新型防治方法,相比于化学防治,无公害防治方法能维持周围的生态环境,通过生物控制、改变林业培育方式等方法达到病虫害防治效果,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1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意义
1.1 生态价值
我国推行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目的在于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其本质在于保护生态环境,因此,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生态理念,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大力推行健康林业理念[1],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林业快速、稳定发展,实现林业的长远发展。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的基础上又一创新结果,通过使用这一技术,可对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有助于林业的生态化工作,因此,生态价值也是林业无公害防治中最重要的价值。
1.2 经济价值
推行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通过采取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后,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成本和造价,从而提升林业的经济效益。
2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出现原因
2.1 农药的滥用
化学防治方法是在传统林业病虫害防治中最为常见的方法,通常林业工作人员在对林区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大多会采取农药喷洒方式,这一方式确实能产生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从而能够保证苗木健康成长。但是,工作人员在使用农药过程中,并没有对使用剂量与使用方法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合理的分析,很容易导致林区苗木受到化学元素的影响,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消极影响。同时,在使用农药时,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规范性,从而导致自然生态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不利于提升我国综合实力。
2.2 天然林区范围不断缩小
在以前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企业过于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效益,因此对我国的自然环境造成较大损伤,我国森林覆盖率呈现下降趋势[2]。目前,为了有效提升我国森林覆盖率,林业的工作人员会选择在日常工作中加大了人工种植苗木的力度,此消彼长,在这个过程中林业工作人员就忽略了对天然林区的维护,从而导致天然林区面积不断缩小,其质量与规模也不断降低。由于天然林区范围不断缩小,从而会影响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循环,天然林区的病虫害现象不断增加,对我国林业的发展造成影响。
2.3 缺乏科学合理的营林方式
从目前的我国对林区的营林方式来看,并没有运用科学合理的营林方式,因此,林区工作人员应当要选择更科学、更合理的营林方式管理林区。我国目前人工种植林区内部的种植种类通常表现出单一化的特点,在生物圈中,各生物之间都有一定的生态循环,由于种植种类较单一,当林区出现病虫害时无法依靠生态循环自行解决该问题,对林区的林木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
3 加强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防治方法
3.1 微生物防治
世间万物都有其相生相克的因素存在,虽然病虫害对林区林木健康生长会造成较大损害,但这些病虫害却是许多微生物的主要宿主,通过微生物技术将微生物送入病虫害体内,可以对病虫害的躯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达到病虫害防治作用。在对林区采用微生物防治技术时,可以采用病毒、细菌或具备感染能力的真菌孢子等微生物,寄生在病虫害体内,从而起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例如:林业常见的病虫害有天牛、松毛虫幼虫两种,针对这两种病虫害,林区可使用白僵真菌进行微生物防治,白僵真菌对条牛和松毛虫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可有效降低其活性,甚至直接杀死松毛虫幼虫和天牛,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微生物防治技术是无公害防治技术中的一种。
3.2 天敌昆虫防治
在生物圈中存在着生物链,林区许多病虫害都有与之相应的天敌,采用天敌昆虫防治技术也能够达到良好的无公害防治效果。在林区采用天敌昆虫防治技术时,应该要根据实际情况,有差别的选择病虫害在生物链中的天敌昆虫,对病虫害实施捕食。需要注意的是,引进的天敌昆虫不会对林木造成新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引入或繁殖天敌昆虫的方式,根据病虫害的具体情况控制昆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促使天敌昆虫对林区林木的生长起到防治作用,降低病虫害对林木的影响。
3.3 鸟类防治
除了天敌昆虫会对病虫害进行捕食之外,还有部分鸟类会对病虫害进行捕食,例如啄木鸟、杜鹃、喜鹊等鸟类[3],通过利用鸟类防治方法也能够达到无公害防治目的。鸟类的生存习性就是以虫类作为食物,因此,在林区病虫害防治时可以充分利用鸟类的生存习性,根据林区病虫害的类型以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鸟类进行引进或繁殖,有效控制林区病虫害的蔓延,实现林区无公害防治。以啄木鸟为例:在夏季时,一只成年的啄木鸟每天可以捕食200 只左右的害虫,而幼鸟则每天可以捕食25 只以上的害虫,因此,当林区出现松毛虫幼虫等病虫害时,可以根据病虫害规模引入适当数量的啄木鸟,从而有效控制病虫害对林木的影响。同时,林区管理人员也可在林区内建造一定数量的人工鸟巢,便于鸟类栖息,在林区产卵、生存,从而打造出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机制。此外,出于对生态平衡的考虑,在引入鸟类时应该要根据病虫害的实际特征合理规划不同鸟类的数量,进行差异性引入。
3.4 生物农药防治
采用化学药剂制成的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通常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无公害病虫害防治的角度,可以选择使用生物农药防治技术。生物农药防治技术的引用不仅能够降低农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还能有效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生物学农药的产生是基于现代化先进生物学技术,通过该技术结合提纯技术能够研制出一种新型农药,这种农药具有低残留的优势[4],能减少农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常见的生物农药有阿维菌素、苯氧威、苦参碱、苦烟乳油等仿生制剂,具有良好的防治病虫害效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就目前我国对林区防治病虫害的现状来看,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为了有效保证林区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林区管理者可以适当引入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生物农药防治技术、鸟类防治技术、天敌昆虫防治技术和微生物防治技术等,有效防止病虫害,促进林区林木健康生长。同时,林区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应该注重病虫害防治水平,推动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