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小学思政课程育人的空间

2020-01-09天津市实验小学

天津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价值观育人思政

■天津市实验小学 李 岩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小学思政课要凸显道德情感启蒙,要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促进学生良好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从而充分发挥课程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如何有效地深化新时代小学思政课程建设,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小学思政课程育人的思想空间、环境空间和行为空间。

一、探索小学思政课程育人的思想空间

课程思想往往会主导课程的实施。教师对课程认识的深度、广度和高度都将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效度。在探索小学思政课程思想、落实小学思政课程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在课程研究中打开思想空间。

1.小学思政课程要持续发展。学校要积极开发小学思政课程的教育资源。以《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为基础,以多元文化为载体,在电影、戏剧、故事、文学作品中,在不同学科领域、班级管理、亲子共育中提炼出小学思政课程的教育内容。围绕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主线,进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要将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和家庭生活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少年版”思政课模式,努力把“有意义”的内容讲得“有意思”。积极整合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思政课程资源,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各自的优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配合,德智体美劳诸育相融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坚持探索与高校共建,丰富教育载体,探索开放式小学思政教育,增强育人合力。例如:学校与天津师范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职大等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拓宽一体化思政育人渠道,邀请高校师生来校进行理论指导、社团共建,我们的师生也走进高校参观交流,形成整体适宜的课程思路,让小学思政课程教学方式更有效、更丰富。

2.小学思政课程要以学生为本。小学思政课程的实施,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了解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针对学生未来成长的需要,设计“定制型”思政课,对学生进行普及性的教育。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在班级授课中自然流畅地传播思想、传授知识、传递希望。

3.小学思政课程要统筹协调。一是协调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学生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价值要合理体现,这两者之间是需要统筹协调的。课程意义的实现,不是填鸭式地把脑袋装满,而是在课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点亮学生的心灯,让课程学习成为每个学生成长的力量。二是协调推进思政融合课的创新。要注重学科渗透,深度挖掘其他课程蕴含的思政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推进学科课程思政化。语文课上,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数学课上,让学生在解决数字问题过程中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美术课上,让学生用线条与色彩表达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音乐课上,让学生在歌曲演绎中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科学课上,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抒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体育课上,让学生在奔跑运动中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4.凝炼思政校本课的特色。思政校本课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要求在授课时,既要坚持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主导作用,又要挖掘校本课程在教学中的思政内涵,体现课程的思政化。教师要挖掘各类课程内容背后的文化精神,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统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夯实学生的思想基础。以校本课“陶艺”为例:“泥人张”彩塑是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中国民间艺术瑰宝,有着丰厚的教育资源,这也正是“天津有‘泥人张’,我校有陶艺课”的原因。在“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探索中,学校充分挖掘“泥人张”这一地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继承其技艺和创作思想,探究其内在的文化和智慧,挖掘其在思政教学中的协同效应,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小使者。

二、探索小学思政课程育人的环境空间

以天津市实验小学思政课程环境育人为例。天津市实验小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文化环境,其校园景观以自然美感及人文意蕴体现、涵养和承载着实验精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产生着影响。

实验小学的学校建筑群整体四层,布局五层,外檐装修色彩搭配引用红、白、灰或蓝、白、灰组合的国际最新流行色。其外观气势恢宏,凝重而不失活泼,华美而不失庄重,富有很强的时代感,体现“静态美”。主楼最醒目的地方安装了电子大屏幕,不时地滚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 字要求。主楼右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不时地提醒师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吸引学生目光的还有“陶艺户外文化长廊”“童趣街手绘墙”和“漂流书屋”。“陶艺户外文化长廊”以黄绿色为主的导视牌置放于树坛中,两个水滴环绕在一起的造型设计,寓意为文化润校。它们分为三个主题栏目:“少年强,则国强”“爱祖国,爱家乡”“童心童趣中国情”。其间展示的师生美术作品与活动照片,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教育价值。“童趣街手绘墙”是具有美术兴趣的学生和美术教师展示作品的地方,也是培养学生美学素养的园地。“漂流书屋”是指微型图书馆,它设置于便于学生借阅的各层楼道里,学生在课间可以随手拿起图书阅读,随时放回原处,也可以持卡通过智能书柜借阅与归还。书屋每月更换一次新书,充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课间铃声启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电子音乐铃声。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童谣》,节选音乐片段制作,进校铃声——《和谐歌》,上课铃声——《敬业歌》,下课铃声——《友善歌》,大课间音乐——《富强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音乐之声回荡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学生的心田。师生每天都在这样的校园氛围中学习、生活,得到艺术与文化的熏陶,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

三、探索小学思政课程育人的行为空间

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对学生来讲是在一个平面上从“0”走到“1”的过程,知识点与知识点间的交叉与延伸则是多个平面间的相互结合,从而形成了一个空间范围。课程目标的设置则是对所形成的空间范围进行了规范细化,因此成为空间的核心。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这一核心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便是教师育人的行为空间。

1.稳固行为空间的核心。在课程设置上,一些知识点所涵盖的社会生活经验与学生目前所经历的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认知差距,这就会使学生偏离预期的课程目标,从而产生行为空间的偏离。因此课程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要运用有效资源,依据学生已有经验和生活元素,带领学生走进课程,去看、去听、去想、去触摸、去表达、去记录、去创造,从中形成新经验,获得新知识,拉近学生和课程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指导学生学习,稳固行为空间的核心,最终达成课程目标。

2.确定行为空间的深度。知识难易的无止境,会导致学习空间范围的无止境。不同阶段的课程目标则是对该阶段的空间范围深度的有效规范。结合小学思政课程综合性特点及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能力特点,教师在知识的讲授中要考虑对课程教学行为深浅程度的把握,即由浅入深、深入浅出,让学生既不会陷入知识的深渊难以自拔,又不会如蜻蜓点水般让知识表面化。只有确定好每个阶段合理的行为空间深度,才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3.拓展行为空间的范围。空间范围决定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活动是拓展行为空间的载体,小学思政课程育人离不开活动。开展思政课程的主题教育活动,教师要做好活动的设计,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创造性地展开,让平面的教材立体化,让安静的课堂生动化,开阔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快乐地学、富有创造性地学。

猜你喜欢

价值观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