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劳模精神探析

2020-01-09

关键词:劳模家风劳动者

张 琳 常 春

(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青岛市 266590)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对新时代劳动模范这一群体所展现的宝贵精神的总结,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楷模,他们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1]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中肯定了劳模精神的重要地位,强调了劳模精神在新时代的重要价值。那么,在新时代如何理解劳模精神,这一伟大精神在新时代具有怎样的意义,这些劳动模范的成长经历对于新时代劳模的培育具有怎样的经验启示。这是新时代研究劳模精神需要回答的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于劳模精神的宣传、弘扬与培育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深刻把握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

通过研究广大劳模的事迹和经历可以发现,理解劳模精神就是要理解敬业、奉献、创新、奋斗这四个关键词。“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中明确体现了敬业、奉献、创新、奋斗的本质特征。感恩、坚持、诚信等都是劳模们的优秀品质,但敬业、奉献、创新、奋斗是劳模们的共同核心特质,是新时代劳模精神最为重要的内涵。

(一)敬业是劳模精神的基础

劳动者成为劳动模范要坚持的第一个原则就是敬业,敬业是普通劳动者成为劳动模范的基本品质。诸葛亮一生兢兢业业,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敬业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样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敬业,就是一个人在职业活动领域内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基于热爱基础上的全身心投入的精神状态,把工作看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正是因为自觉、强烈的敬业态度,劳模们才以车间为家、以单位为家,才具有积极主动的奉献意识、创新意识、奋斗意识、职业意识,才能把普通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对广大劳动者而言,敬业是一种工作上的普遍要求,但对劳模们而言,敬业并不是一种对工作的严格要求和约束准则,而是已然成为他们的一种自然的工作态度,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劳动的追求。正是在此意义上,敬业是劳模精神的基础。敬业的工作态度使得劳模们对岗位无私奉献、拼搏奋斗、进取创新。敬业是每个劳动者都应具有的品质,而劳模只是将这种品质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奉献是劳模精神的重点

所谓奉献,是指对工作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证明他们为最幸福的人。”[2]马克思的话语正是对劳模现实的生动写照。劳模们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服务的工作。劳模们的无私奉献使得他们为所从事的工作和行业创造更大的收益,实现更大的价值,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劳模们的无私奉献同样表现在对他人的关心爱护上,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为有困难的人带去帮助和希望,他们在实现自身幸福的同时不忘为他人带来幸福。为工奉献、为民奉献的劳模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投入到帮助他人的行动中,从而为单位作出了更多贡献,为他人提供了更多温暖。对工作的奉献、对他人的奉献是劳模们无私付出的优良品质的见证。

(三)创新是劳模精神的核心

习近平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广大劳动者都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劳模们在普通劳动者中脱颖而出的最核心要素就是创新。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若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则必然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新的工作方法、新的工作制度、新的工作技术都是创新,不管是什么岗位、什么工作都需要创新,任何一个小创新都会对工作效率、工作效益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劳模们的突出贡献得益于创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每一个劳动者都实现一点创新,为工作作出一点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则会实现巨大的进步。完成工作是所有劳动者的任务,但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技术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实现的目标,从而对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效益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广大劳动者学习的榜样。

(四)奋斗是劳模精神的关键

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精神力量,同样也是新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指出:“过去中国增长主要来自于汗水而不是灵感,来自于更努力的工作而不是更聪明地工作。”[3]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劳模们的奋斗身影。正是得益于每一位劳动模范的不懈奋斗,我国才能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道路上一步步前进。奋斗就是为了克服困难达成愿望而所作的努力。大多数劳模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其中也经历了挫折、磨难,但他们仍依靠拼搏奋斗的生活姿态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自己,从而创造了精彩的人生。只有以奋斗的生活姿态面对生活中的磨难才能笑对人生。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劳动者都需要一定的名利或奖励等,这是人的正常需求。但劳模们获得外在的荣誉或奖励完全是靠自己的拼搏奋斗,是靠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所取得,是在道德的范围内、在不损害集体和他人的利益的基础上所取得,是奋斗的结果。

二、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

挖掘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是充分发挥劳动模范榜样作用的前提,劳模精神具有的重要的时代价值是弘扬劳模精神的突破口。弘扬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劳模的良好社会风尚,有助于将劳模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一)丰富了新时代民族精神,实现了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

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新时代民族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具有强大的新时代精神力量。劳模是新时代民族精神的现实载体,凝结劳模优良品质的劳模精神是新时代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劳模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创新创造是劳模在广大劳动者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是劳模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关键因素。劳模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奋斗作为劳模精神的关键,是劳模人生闪光的精神支撑。普通劳动者的成名之路必然离不开奋斗,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精彩的人生。劳模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相处,每个人的工作都需要他人的协作,劳模的成功离不开与同事的团结协作。劳模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分布于各个平凡岗位的劳动者不甘平庸,具有伟大梦想,才能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不断奋斗、不断团结、不断创造,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不平凡的人生。劳模是新时代民族精神忠诚的信仰者和坚定的实践者,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了实现新时代民族精神的生动典范。劳模精神是新时代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理论的抽象性与现实的具体性的统一,为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弘扬和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提供了精神转化的现实样本

劳模精神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转化,劳动模范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的现实样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目标,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目标的实现都必然诉诸于人民的劳动实践。没有对劳动的热爱,没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激情,没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只是一句口号。劳模是广大劳动者中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模范,劳模精神源于生活又融入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转化。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就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三)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引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中国人民的劳动创造编写的具有伟大精神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人民付出辛勤努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面临着各种挑战。“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4]不惧困难,勇往向前,需要辛勤劳动以及强大的精神支撑,新时代劳模精神则凸显出其独特价值。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大的医生、护士发挥了伟大的劳模精神,坚守在抗疫一线,为中国战胜疫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劳模是存在于身边的,劳模精神是耳濡目染的。劳模精神可以渗透到广大劳动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是不可忽视的精神力量。每个劳动者都以劳模为榜样,以劳模精神为引领,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强大的精神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三、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培育路径

劳动模范作为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普通劳动者个人发展的标杆,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突出贡献者。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如何培育更多优秀的劳动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是新时代亟须回答的时代课题。纵观劳模的成长经历,良好家风的浸润,学校和单位的培育以及劳模评选的社会激励是劳模成功的必备条件。

(一)良好家风的浸润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良好家风具有潜移默化地浸润作用。“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5]习近平关于家风的重要论述鲜明地体现出良好家风的重要地位。在良好家风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劳动者具有家庭教育中所推崇的优良品质,具有工作中所需要的端正态度,具有遇到困难时的强韧品格。良好的家风造就劳模成长之路的行为习惯,是劳模成功之路的重要精神支撑。而不良家风则会影响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形成,是个人发展、家庭和谐、社会进步的制约因素。因此,培育优良家风是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的内在要求。社会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以及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家风的宣传与弘扬。家长要自觉学习良好家风,以自身为榜样,培育新时代优良家风。家庭中的女性更要发挥其独特作用,在良好家风的培育和践行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二)学校和单位的培育

学校的文化教育和工作单位的技能培训都是劳动者丰富知识、提高技能的教育活动。学校的教育是学生学习基础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主渠道。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可以接受系统的文化知识,可以接触到各种榜样人物的成功事迹的激励,可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得到思想的启迪、确定人生的榜样并树立远大的理想。学校教育是部分劳动者在学习榜样、坚定理想的道路上成为劳动模范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学校应发挥教育主渠道的重要作用,扣好学生人生路上的第一粒扣子,为青少年以后的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工作单位的支持和培养同样是普通劳动者成为劳动模范不可缺少的因素。事物是联系的,唯物辩证法启示我们任何事物都处于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之中。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人,同样,工作任务的完成也需要他人的团结协作。普通劳动者要在工作中有所创新和突破,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帮助。而工作单位的技能培训同样是劳动者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劳动工具以及劳动手段不断更新,劳动者只有不断接受新科技,不断接受工作领域内的新知识,才能有所创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工作业绩。因此,企业、集团等工作单位应保障劳动者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向劳动者提供工作领域内的技能培训的机会以及创造同事间交流学习的机会,劳动者才能在思想碰撞中迸发出创新创造的火花。

(三)劳模评选的社会激励

劳模评选制度具有个人发展层面的激励与引领功能。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一份子,劳模自身的行为得到他人的赞赏并具有影响他人的精神力量,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劳模们感受到的是满满的幸福感以及责任感。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样少不了各行各业的劳模们背后的付出。清洁工们用他们的双手为我们创造干净的环境,工人们用他们的劳动为我们建起一座座建筑,科学家们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发展科学技术。每一个劳动者都是社会发展、国家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正是这份主人翁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他们获得了劳动模范的荣誉。尽管获得荣誉和奖励不是他们的目的,但是这些外部的认可是对他们付出劳动的肯定。荣誉的奖励使劳模们看到自身的付出得到他人的理解,自身的价值得到他人的重视。在获得国家和社会的肯定后,劳模们收获了兴奋、幸福之情,同时以更高的热情和更负责的态度回馈社会。因此,国家应不断完善劳模评选制度,加强对劳模精神的宣传与弘扬,以此激励劳模做好自身表率作用,同时引领广大劳动者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敬业是劳模精神的基础,奉献是劳模精神的重点,创新是劳模精神的核心,奋斗是劳模精神的关键。深刻把握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是新时代宣传与弘扬劳模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劳模精神具有丰富新时代民族精神、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髓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引领的重要价值,是新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如何宣传劳模精神,如何促使劳动者践行并养成劳模精神,是新时代需要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纵观劳模的成长经历可以发现:良好家风的浸润、学校和单位的培育以及劳模评选制度的社会激励是劳模精神养成的最主要因素,是社会培育广大普通劳动者的重要途径。但劳模精神在新时代的宣传与弘扬还需要做出更多、更深入的探索,以促使劳模精神在新时代能够真正走入广大劳动者眼中,深入广大劳动者心中,并实现于广大劳动者行中。

猜你喜欢

劳模家风劳动者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致敬劳动者
劳动者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家风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