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存在的问题探究
2020-01-09何巧
何 巧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
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时所使用的语言。它是具有反馈信息、积极导向、展现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的语言形式。
一、探究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存在问题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评价方面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进一步表明:“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不仅是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根据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积极发挥课程评价的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课堂评价是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评价方式。因此,小学教师课堂评价语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二)学生身心需要
小学生正处于自身发展的初级阶段,心智尚不成熟,自我意识还比较淡薄,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难以对自我做出正确评价。在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并改造主观世界;教师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小学生强烈的向师性,使得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极其重要,更影响着他们的自我评价。相关调查数据显示,77% 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会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很大或者较大的影响[3]。
(三)客观现实的需要
语文是一门表情达意的学科,语言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刻而又广泛的。语文课堂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回答、表现及时进行反馈,是实现情感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笔者在一学期内通过对某小学两个班级的语文课堂进行观察发现,“非常棒”“很好”“再想一想”“不对” 等词语是教师课堂评价使用次数最多的词语。教师仅仅对学生回答的正误进行评价,而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式、情感表达、学习习惯等方面被忽视;同时,课堂评价词语简单而随意,没有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因此,探讨课堂评价语言存在的问题尤为必要。
二、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观念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从根源上寻找其问题,才能有效促进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1. 重问题轻学生
教师课堂评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后教师给予相应评价;二是对学生思维过程、认知路径的判断过程。笔者通过对实际教学进行观察发现:教师往往较为注重对问题的评价,而忽视学生回答问题的思维过程。
2. 重预设轻过程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实施的教与学生的学对立统一的过程,这是一个动态与静态的辩证统一过程[3]。从静态角度来看,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从动态来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创设情境、提出学习任务、观察学生、给予个别指导、加强师生互动等。在此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动态生成的。 同时,教师面对的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自身具有主观能动性,能根据自身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建构,因此,教师的预设不一定都能出现,甚至有时候预设是不准确的,课堂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但是,通过观察发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预设按部就班进行的。例如:复杂的问题请成绩好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请成绩靠后的学生回答。当学生的回答偏离教师预设时,就会直接打断他们,给予否定评价。
(二)评价主体
1. 教师评价语言模糊
一是教师评价语言缺乏针对性。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回答给出的评价一般为“非常好”“不错”等,但并没有指明哪里好;也未说明学生的回答是整体上好还是其中一方面或几方面好。二是评价语言笼统。在课堂教学中,不同年级、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回答问题的能力也存在不同,然而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很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语言使用笼统模糊。
2. 教师评价语言素养有待提高
恰当运用评价语言,不仅能反映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也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4]。相反,缺乏艺术性的课堂评价语言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重点。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奠定基础。然而,笔者对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发现: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简单、随意、言之无“味”(语文味),没有体现出语言科目的特点、性质,更没有达到整合性、综合性的要求。
3. 忽视对情感态度的评价
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评价语言可以分为知识评价语言、能力评价语言和情感态度评价语言[5]。根据课堂观察不难发现:教师在课堂评价语言使用过程中,知识评价语言使用数量最多,主要针对知识本身;其次是能力评价语言,在适当情景中,教师会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价;最后,使用最少的是情感态度评价语言。
(三)评价技术的问题
表扬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有效的表扬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滥用表扬也会产生一定的弊端。教师若在语文课堂上滥用表扬,不仅会降低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会造成学生责任感的缺失。例如,部分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习惯性使用“非常好”“非常棒”“真能干” 等词语评价学生,多数学生对这样的表扬产生“抗体”,这种评价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三、提高课堂评价语言的策略
(一)发展性评价
所谓发展性学生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学生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发展性学生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而且关注个体差异。首先,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评价;其次,教师要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动机兴趣、爱好特长等各个方面,建立“因材施评” 的评价体系。
(二)多元化评价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进行多元化评价。第一,注重评价维度的多元化,即教师不能仅对答案的对错进行评价,也要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学习方法、价值观、语言表达等进行评价。第二,注重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依据评价主体不同,可采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依据评价内容不同, 可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三)提高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语言即音乐。在舞台上讲话,这种困难并不亚于歌唱的艺术,要求有很好的修养和高超的技术。” 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教学语言艺术,拥有较高的语言素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要积极收集、积累更多的评价词汇,以积极、正面、鼓励的语言为主,准确、生动、幽默、巧妙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四)提高评价技术
首先,转变评价观念,即由“静态”评价向“动态”评价转变,在评价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其次,教师要积极学习评价知识,积累评价语言,在运用评价语言的过程中,要注意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巧妙运用,而非生搬硬套,同时还要进行反思。只有不断反思,教师才能走出定势和经验盲区,理性地审视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