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渗透研究
——以《新视界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为例

2020-01-09范兰花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范兰花

(闽南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把“立德树人” 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2017 年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2]也就是说,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而且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挖掘这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确保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顺利完成。本文拟以新视界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 教学为例,探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深入挖掘教材,探索思政结合点

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教材展开的,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不仅能够深刻了解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而且能够找到尽可能多的思政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大学英语课程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伦理、宗教、道德等各方面的内容,题材广泛。虽然其中大多数是以西方文化为着眼点的,但教师仍然可以通过延伸比较的方式,巧妙地融入中国文化,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坚持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1]

新视界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 中的第一单元《关于男人——一个男人和他的孩子们》一文讲述了一位选择成为小学教师的男老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虽然在普通人眼中小学教师并不是一份适合男性的工作,但作者出于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从事这份虽然收入不高,却能给他带来无限价值和收获感的职业。引导学生学习完本课之后,教师可以补充介绍一些在各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其他人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教导学生切勿仅仅以收入的多寡、地位的高低、环境的优劣等外在因素选择职业,而应倾听内心的声音,从事自己真正热爱的职业。

新视界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 中的第三单元《时尚50 年》一文介绍了美国50 年来时尚服饰的发展与演变,揭示了时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篇文章中提及了部分奢侈品牌,这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消费观念,使其追逐奢侈品消费。为此,英语教师可引入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句诗,即“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这句诗教育学生不应过度追求服饰的品牌与华丽,而应当注重自身的内在修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建立起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而且能进一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文化自信。

新视界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 中的第五单元《英国人八卦规则中的性别差异》一文研究了英国社会中存在的八卦现象,分析了八卦规则中的性别差异。大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同样存在聊八卦的现象。据此,教师要及时告诫学生“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而不是明星或朋友的绯闻八卦上。

总之,教师在课前应投入大量时间研读教材,积极探索,力求最大限度地挖掘课文中的思政结合点,使学生既学到语言知识,又受到良好的思政教育,进而建立起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提高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直接实践人,是开展好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关键也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担负着神圣的使命,教学工作任重道远。英语教师虽然不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但也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学科特点,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加强自身学习,提升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3]。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加强自我学习,积极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参加“课程思政”讲座与交流活动,提高自身思政教育能力,将“传道授业解惑” 作为教育根本,主动承担起育人育德的责任,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品格,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20世纪末以来,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革新和普及,信息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符号模态呈现出来。新媒体新技术所具有的信息传播优势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多元化的媒体技术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中,为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创设条件。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模态符号资源,如图像、图表、音频、视频等,并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多模态资源整合,制作PPT 课件、音频或视频等多模态文本进行教学,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4]。

大学英语教师还应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旁征博引,巧妙地将所教授的知识与更多的思政点相结合,从而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笔者对我国的古典诗词、传统文化兴趣浓厚,经过不断积累在这一领域有了一定量的知识储备,因此常常能在教学中结合所教知识,传播我国传统文化,使学生领会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美。即便如此,仍深感自身的知识储备十分有限,在今后仍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自身特长,结合所教授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创造思政教育机会

虽然大学英语课程相对而言课时较多,但与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总量相比,课堂教学时间仍较为有限。在当前高等教育体制下,学生有较多的课余时间参加相关活动,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多种形式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从而增加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机会。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听说输入。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QQ、微信等社交软件,将与知识点相关的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视频、音频资源转发给学生观看。教师若在平时阅读或观看到的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文章或视频,也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及时转发给学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拓展第二课堂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大赛、英语歌曲大赛、英语朗诵比赛、英语辩论赛等形式多样的赛事都可以与思政教育的主题相结合,使学生在参与赛事提升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接受思政教育[5]。例如,闽南科技学院2019 年开展了以“勇气”为主题的英语演讲比赛,此次比赛为同学们展示自己的风采提供了平台。同学们通过赛前的充分准备、赛中的积极表现、赛后的认真反思,对“勇气” 一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建立起了更加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此外,本次比赛也营造了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因此,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各级各类活动和赛事,帮助学生从各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接受思政教育熏陶,从而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不仅课时多,而且学习时间跨度大,挖掘这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确保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使学生在扎实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