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路径

2020-01-09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思想

程 晨

(贵州大学 法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的璀璨结晶,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新媒体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民族复兴扬帆起航。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三观” 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做好青年思想教育工作极其重要。在此过程中,适当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其文化自信,增加民族责任感、自豪感。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应对全媒体时代多元文化的冲击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新媒体一方面为传统文化发展带来了破与立的新局面,另一方面也革新了传播和接受的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变革不断纵深化,人们的思想更为活跃,新思潮不断涌现,表达渠道日益多元,争相发声已然成为新常态。高校青年作为网络媒体时代文化传播的主力军和高校思想教育的受众,面对信息社会中来自国内外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内蕴、包容的气度、开放的精神,为高校青年于思潮涌动的新时代保持真我、不忘初心提供了坚实力量。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主流文化道德价值,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青年学生自觉被传统文化具有的强大魅力所感染,可于潜移默化中自觉提升文化自信[1],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积极应对多元文化的冲击。

(二)树立新青年一代坚定信仰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青年一代是扛起光荣旗帜、书写时代华章、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具有先发优势的队伍,他们拥有自信、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是有担当、有理想的青年。青年是文化传承的主体构成和中坚力量,在责任的驱使下,青年学生自发自觉地聚合起来[2],自觉当好扛旗人,不断增强自身文化自信,提高文化素养,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结合,和中国梦的美好追求相融。传统文化的内核包括历代存在过的各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与文化意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必然需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可在当代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此种创新型文化、力量型文化、融合型文化有助于青年一代重塑信仰、坚守理想、秉持信念,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培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而高校是培育新时代栋梁之才、传播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阵地。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是青年一代走向未来、成为知识经济的创造者与推动者的基础,提升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是高校教育核心目标之一。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丰厚的精神内蕴,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教育,有助于青年一代知行合一、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3],不断拓宽自身的眼界,进而提升文化素养[4]。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促使大学生将立德树人的理念内化为个人的日常准则,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青年思想教育的融合现状

思想教育在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航作用,要想使思想教育做到有的放矢,需要以现代化、多元化的教育手段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体系中,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等新媒体,可用来激发青年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其对文化的独立判断能力,但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教育水平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都存在一定局限性。

(一)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足

创新高校思想教育方式,促进青年核心素养发展,是各大高校在新媒体时代的主要任务。技术革新使得育人方式悄然发生变化,技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是多元而立体的,表现在传播载体迅速增多、表达方式极大丰富、文化内核更为凸显、影响范围日益扩大等方面。但是,技术的辅助性和中立性不能代替个体对传统文化的深度体验。现阶段,诸多高校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尝试,虽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过度依赖技术,对个体文化心理体验深度注重不够等不足。

(二)传统文化理念与高校思想教育实践存在矛盾

渗透着传统文化基本哲理的阴阳五行思想,解释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统一思想,指导人际关系的中庸思想,自我发展的修身克己思想等,都是孕育于优秀传统文化且历久弥新的理念。在当代社会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调试其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部分,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教育也面临此类问题。传统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传统思想文化理念、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与当代社会发展所需的教育模式存在较多矛盾,寻求将优秀传统文化理论融入当代高校思想教育实践中的合理路径,是当代高校思想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认知有密切的联系。2018 年5 月,教育部发布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通知。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前沿阵地,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的重要基地。

(一)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互育”

在中国经济建设复苏、发展期间,科学技术提供了巨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互育” 思想也逐渐被认可,技术主导复归于文化引导应成为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教育的新常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青年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正逐渐成为趋势,这将使学生拥有更大的文化自主选择权。对于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新媒体技术可为其发展提供更多机遇。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利用视频访谈、举行在线专题讲座等形式,重塑高校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有为青年能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大贡献[5]。“VR+ 数字博物馆”“北京故宫虚拟旅游” 等虚拟现实技术,是通过各种先进技术手段来保存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尝试。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建造线上图书馆、线上教育平台等来丰富传统文化传播载体。文化发展具有特色鲜明的脉络,确保这一文化脉络不中断,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打印、数据硬盘和云端服务存储日益普及,其在降低传统文化传播成本的同时,亦能拓展传统文化的影响范围,为文化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传统文化理念与高校青年思维有机结合

文化理念作为传统文化因子的提炼,其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内蕴的价值观念与当今社会的道德行为准则具有交融性。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不应将其束之高阁,而是应将其与高校青年的活跃思维实现有机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传统美德在当代的具体体现,具体包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词汇中蕴含着古圣先贤的教诲、仁人君子的期许、英雄烈士的热忱。21 世纪的高校青年作为新媒体环境下成长的一代,肩负着实现中国梦、弘扬中国精神的使命。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内涵进行萃取,借助多元渠道,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青年日常紧密相融。具体可行措施包括,在高校青年日常教育和相关活动开展过程中,激发高校青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兴趣为导向,激励其在具体文化实践中活学活用,努力拓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传播路径,以期在现代社会的实践基础上,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实现新发展。当前青年多数对传统文化产生距离感,网络媒体时代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亦产生负面效应,古老的传统文化产业传人缺失等问题,阻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扬。面对此种困境,高校应把握和利用好互联网平台,让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年群体喜爱的流行文化相融,使其成为引领青年成长的“正能量”;把握不同受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审核文化传播内容,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指导下有序开展相关文化传播活动;针对传统文化产业人才断层的问题,应给予传承人充足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激励,促使传承人对自身价值认知更为明确,健全传承人认定机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化传承人的作用。此外,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重焕活力,高校思想教育者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开办传统文化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且有情怀的传统文化传承人,积极发挥新媒体等技术对传统文化传扬的促进作用。

(三)思想教育与青年日常“融合”

青年一代作为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之中,高校学生由原初的被动受众向平等主体转变。引导高校青年自发自觉地将注意力投入传统文化,使其在高校青年日常生活中发挥长效作用,应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首先,应转变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模式,建立友善对等的师生商谈机制。提升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水平,加大对年轻一代的传统文化培育力度,从而提高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质量。其次,高校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应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收藏在图书馆里的文献、陈列在校园内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是可以利用的文化资源。再次,鼓励引导高校青年积极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与其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开办社团、兴趣小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汇报展演等,在细微之处着力,改变部分青年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价值的现状[6]。

结语

在多元文化时代,保持自身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想教育对塑造青年一代的优秀人格品质有深刻意义,抓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充分应用于高校思想教育中,可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教育的实践效果。因此,高校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要求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高校青年充分感受中华文化展现出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