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路径

2020-01-09夏云清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双创院校融合

夏云清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0)

受高考扩招政策影响,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加,创业成为提高就业率的有效路径之一。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提高其创新意识与能力,将“双创” 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借助实践活动、校园文化、人才培养等多种渠道,达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标,实现高职院校顺利转型。

一、艺术类高职院“双创” 教育与专业教育现状

在当前艺术类高职院校教育中,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创新” 等问题,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偶尔开展创新创业设计大赛,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忽视了二者间的融合,学生在参与活动后仍然未能深刻认识到“双创” 的内涵所在,导致教育结果不够理想,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一是教学内容单一。尽管部分院校设置了相关课程,如就业指导、创新创业通识课等等,但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与当前现实情况不符,加上任课教师多为其他学科教师兼职担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是院校中的创业氛围不够浓烈。高职院校未将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考核指标纳入学校考评体系,且未调动社会、企业等多种力量支持,导致院校内外的创业氛围不够热烈;另外,学生处等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创业教育事宜,而非系部,管理部分与专业系部存在一定的距离,进而影响“双创” 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效果。

三是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较低。当前虽然部分院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但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不够,且许多参赛学生脱离所学专业,参赛作业质量参差不齐;且大部分学生参与欲望不强,参赛人数少,无法形成强大的团队力量,认知上也是半知半解,缺乏创业精神与品质[1]。

四是,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融合不够。当前部分院校校内有创业基地,但学生的创新性不够,且缺乏与专业有效融合,创业项目质量普遍不高,项目孵化的成功率较低。

二、艺术类高职院校“双创” 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措施

现阶段,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加入创业队伍中。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设置专业教学课程、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在课堂与实践训练中掌握创业本领,学会思考、观察、推理分析,对其创业与发展能力进行一站式培养,实现“双创” 与专业教育完美融合。

(一)与人才培养体系融合

在“双创” 教育中,艺术类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育改革方案,在院、系两个级别创建“双创” 管理机构;将大学生“双创”计划项目纳入管理体系与日常管理工作中,从学分认定、考核办法、课程建设、学籍管理等方面着手给予政策支持;在各系成立“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团队,由系主任牵头,负责完善本院系内部创业项目细则。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院校致力于“创新+专业”能力培养,并以此为核心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坚持重技能、强基础、深融合原则,力求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建立多层次、课内外结合的创新课程体系,如普及型课程、商业技术型课程、专业创新型课程,等等。在人才培养中,重视全过程、连续不断的创业教育,实现与专业教学充分融合。例如:在大一学期可开设“双创” 基础课程、职业导向训练、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使学生能够对创业有初步认识,并形成创新思维;大二学期可开设素质养成类课程,如职业定位、创业项目选择、融资分析,等等,向学生传授一些创业知识与技巧,帮助其提高创业能力;大三学期可开设实践类课程,以“双创” 项目设计为核心,鼓励学生亲身投入到创业实践中,在真实的环境中积累经验,学会思考、观察、推理分析,提高自身的创业与发展能力[2]。

(二)与专业教学内容融合

在“双创” 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应鼓励教师遵循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 原则,采取“做中学” 的教学模式,通过开展实训、专项实习、顶岗实习等方式,使“双创” 教育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起来。对于专业教师来说,应积极收集成功的创业案例,通过案例讲解使专业知识能够更好地与实际融合,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提升其“双创” 意识。在实际教学中,院校还应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联系,二者携手共同开发课程,充分发挥院校在理论与师资方面的优势,借助企业创业平台与技术,组织学生创建虚拟公司,根据自身专业成立多样化“双创” 兴趣小组,一边学习一边创业,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摸索最佳创业路径,培养创业精神与技能,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形成“双创” 思维,成为复合型人才。在专业教育中强化创业教育,将创业精神、态度、心理素质训练等融入专业课程中,引导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开展创业理论教学,挖掘适应于本校本专业学生的优质教学资源,结合学情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方面推陈出新。例如: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量身打造融合方案,如艺术设计专业、播音主持专业、舞蹈专业等均可开展创业实训、实习等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创新理念创办小微企业,促进创新成果转化[3]。以舞蹈专业为例,毕业生可在中小学附近租店面,成立舞蹈工作室,日常可招收学员传授基本功,节假日还可参加一些庆典或演出增加收入,走创新创业之路。

(三)与实践教学活动融合

院校可开设“双创” 实践必修课,建立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育体系,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并配备高素质、数量充足的指导教师,以随时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帮助其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同时,还应与实践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在“双创” 项目的带动与引导下提高二者融合效果。

第一,创业训练。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项目初期准备工作,制订项目开展计划、撰写相关报告、展示成果与交流心得,等等。第二,创新训练。在项目开展阶段,引导学生根据项目特点扮演相应的角色,编写项目计划书、可行性报告、经营分析书等,通过参与虚拟运营锻炼创新意识,培养创业能力。第三,实践训练。以前期“双创” 训练成果为依据,根据市场当前需求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拥有广阔发展空间和光明前景的创新型产品,以此为核心开展相应的创业实践活动[4]。第四,竞赛训练。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学院可经常举办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发掘“种子”项目。“双创” 指导中心派遣专业教师结合项目与学生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工作,筛选优质项目入驻校内孵化基地,开展孵化实践,通过开展校内市场调研进行初步检验。对于成功孵化的项目可注册公司,正式投入市场中独立经营。为了调动学生的创业热情,院校还可采取将创业课程学分定为必修学分的方式,成立专门的社团,设立扶持基金,引导学生在创业大赛中提高技能、培养社会责任感,实现全面发展[5]。

(四)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

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容小觑。大量实践研究表明,校园文化不但可以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对“双创”教育开展亦有诸多助力。当前,发达国家中“双创” 教育的普及度普遍达到90%,与之相比,我国“双创” 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等普遍缺乏。对此,艺术院校应充分发挥环境对学生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将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借助校园网、广播、宣传栏等渠道宣传创业故事;还可成立各类创业协会、社团等,促进学生之间交流经验,通过信息沟通将创业意识深深地植根于学生心中,渗透到日常生活中[6]。

结语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创业教育的支持。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使其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院校应提高对“双创” 教育的重视度,并与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深度融合,探索本土化的可行路径,引导学生朝着创新创业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双创院校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融合》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