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分析
——以中部地区某高职院校为例
2020-01-09孙龙宾
夏 珍 孙龙宾
(1.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2. 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河南 开封 475000)
一、研究意义与方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分析研判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动态对于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障校园稳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部地区某职业学院为例,采用了文献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阅读和整理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文献,采用电子问卷的形式,历时一个月时间,对5 146 名学生进行统计,经过SPSS 数据处理系统交叉分析、分类统计,调查分析该校学生思想动态的现状、原因,进而提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二、中部地区某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
邱伟光认为:“高职生思想状况内容包括政治观、道德观、学习观、生活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就业观。”[1]本文分别就该校学生的政治观、道德观、学习观、生活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等问题做出调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现状的分析。总体来说,该校学生的思想状况积极、健康、上进,但在部分层面也存在认识不清或消极被动的现象。
(一)爱国爱党的政治观已成为学生的主流意识
通过考察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的了解程度,发现爱国爱党的政治观已成为学生的主流意识。考察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熟悉程度,在5 146 人中,“非常熟悉,了解其全部内容” 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6%,“一般了解,知道其核心内容” 的人数占比66%,不知道的仅占1%。这反映了该校学生政治立场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深深植根于其内心。考察学生对党的十九大中“一带一路”“中国力量”等概念的了解程度,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这些概念都较为了解且十分认同,说明学生对当前我国形势较为关注,对我国的新政策持坚定拥护的态度。
(二)基本道德价值取向趋于成熟,但也存在道德观缺失的现象
考察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和日常行为,有助于把握当前大学生基本道德走向。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具有的优良道德品质依次有善良、诚信、助人为乐、勤奋学习、勤俭节约等品质,表明当前该校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认知。考察学生日常行为,学生回答“好的行为习惯”的频率明显高于“不好的行为习惯”。在“好的行为习惯” 中,“在寝室不大声喧哗” 的选择次数最多,占比67%,其余依次是“拾金不昧”(51%)、“帮助老人过马路”(34%)、“主动捡起校园垃圾”(32%)、“饭后主动收餐盘”(25%);“不好的行为习惯” 中,“食堂用餐后不收餐盘”占比最多,为25%,其余依次是“在寝室玩游戏或追剧声音过大”(9%)、“逃课”(4%)、“为购买商品使用网络贷款”(3%)、“在教室乱扔垃圾”(3%)、“走时不关灯”(3%)、“随地吐痰”(2%)。学生的行为习惯倾向反映出该校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整体素质较高,但也存在少数学生道德素养缺失的情况。
(三)学习目标明确,但也存在被动学习的情况
学习观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基本态度和看法。调查问卷分别就学习目标、动机、态度、学风等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学生在学习观方面整体上动机端正、目标明确、学风良好,但同时存在被动学习的情况。考察当前学生的学习动机可知,其动机多样化,但多停留在“为找到一份好工作” 的层面,未上升到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作贡献这个高层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待加强。在对学校开展早操、晚自习的态度的调查中,持“支持,可以锻炼身体,养成早起好习惯” 态度的学生占比46%,持“不支持,但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严格遵守” 态度的学生占比30%,持“反对,都大学了,还不让人睡懒觉” 态度的学生占比23%。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学生对晚自习的态度上。由此可知,学生在学习观上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也存在着学习上的“理想” 与“实践” 脱节的情况,这是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普遍问题。
(四)职业目标个人本位,职业心理建设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职业化、市场化的学生,考察学生的就业观念,有助于了解学生的职业诉求,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考察学生的职业目标,学生择业标准依次是:自己感兴趣、发展有空间、工作稳定、收入高、专业对口、工作轻松、对社会有贡献、服务家乡和基层。由此可知,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的选择上更倾向于自我兴趣、发展空间、收入、对口等个人发展,“对社会有贡献” 及“服务家乡基层” 放在了最后,学生的就业观念更加个性、务实,迎合当前大众主流就业择业观念。在职业能力方面,学生普遍自我评价较高,职业心理作为“学生最欠缺的职业能力” 上榜,说明在日后的就业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心理的建设。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对策
(一)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丰富、方式多元,传统的说教方式已不适用于当前以“00 后”为主的新生代的思想政治教育。2017 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强调要贴近师生思想实际,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2]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变化的科技信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其次,在校园内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更新与转变
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在此次问卷调研中,17% 的学生认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非常大”,36% 的学生认为“比较大”,41% 的学生认为影响“一般”,3% 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随着《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和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跟随时代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在内容上,要“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坚持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3],在形式上,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性、理论性、思想性、亲和力,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让思政课走在当下,放眼未来。
(三)构筑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强调,要“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4]。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性强、职业性强的特点,要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功效,注重对学生的实习、见习活动的安排,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对未来迷茫等心理状况,要充分发挥心理育人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 的工作,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职业技能、心理素质、文化素养。
(四)树立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新理念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后,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5]。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应当树立新理念。首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参照当前学生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6]。其次,通过创新工作思路,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展高质量的职业培训。再次,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社会、政府、家庭和学校各部门之间的通力配合,形成育人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