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启示:下次疫情,我们如何应对

2020-01-09刘沐芸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0年2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威胁口罩

刘沐芸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可能让平日胸有成竹的我们突然感到手足无措和人生无常。病毒很小,却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感,在某种程度上也诱发我们思考,面对未来可能的突发情况,我们应防患于未然还是水来土掩?

新冠肺炎的爆发让我们回想起,应对2003年SARS 流行和2009 年H1N1 大流行时的若干建议,要改善收入不平等、公共卫生地区差异,研发疫苗和治疗药物,以及要提升我们对威胁来临前的及时洞察能力和网络建设等。从时间来看,从SARS 到H1N1,再到这次COVID-19,可能并不是我们遗忘了威胁本身,而是中间间隔的时间有点儿长,导致我们会形成一种应答式的应对方式(Crisis-Response):威胁来袭时,我们会过度反应并全力应对,当威胁解除后,我们就会逐渐淡忘,甚至会忘记威胁曾经来过,然后重复老路。如何打破这个“惊恐——忽略”的应对循环呢?

一、主动应对还是被动出击

在面对威胁时,多数人会在“惊慌失措”的同时,一面暗自发誓“以后我一定要怎样……”,一面突击应对;而忽略平时一些制度建设、体系完善和能力准备以提升防患于未然的主动性。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普通人来说,单一的口罩的防护作用比较有限,而能自由使用口罩的状态会产生一种特有的心理优势,而这种心理优势会进一步促使我们去获得甚至“囤积”口罩,但却忽略了我们的行为可能会促发一个连锁反应——大众对口罩这一基本防护物资的获得占有,导致一线医护人员防护物资的缺乏,容易发生医护感染,产生疫情救治不理想甚至救治状态恶化,继而使我们这些当前的正常人可能形成连带受损。

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流行病范式从急性、传染性疾病转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会麻痹研究者与主政者,甚至是普通老百姓对自身健康决策的灵敏度。

比如,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就解除了白宫层面预防大流行的部门职能,该决策的弊病在此次新冠肺炎爆发得以凸显,如CDC 搞砸了第一批下发的检测试剂,并且反应迟缓,没有和FDA 一起及时调动研究机构参与疫情的及时检测诊断中,以补充其现有检测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

二、实施隔离的体系保障

当然,目前来看,国际上仍有机会将新冠肺炎疫情有效控制,在缺乏疫苗和有效治疗药物的时候,采取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非药物干预手段——自我隔离(quarantine)或强制隔离(isolation),这是一个证明有效的经典防控措施。从目前来看,此项措施对疫情本身的控制来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阶段性防控成果,但也展示了未来医疗体系建设需要重视的问题。

常规医疗需求保障:解决主要矛盾——控制急性疫情的同时兼顾需要稳定持续接受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其他急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医疗需求。特殊人群的基本保障:隔离期间,对一些没有固定工作收入群体的基本保障,如城市中大量的钟点工等,不出去工作就没有收入,可能就无法支付房租或购买食物等。如果这些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即便有不舒服,他们可能选择继续出去工作。

如何保障这类特殊人群“安心”隔离以实现抗击疫情的防控目标呢?不中断基本治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等措施是未来公共卫生政策需要考量完善的。

2003 年SARS 期间,新加坡就为需要隔离的个人和机构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援助以保障“隔离效果”,并随后将“经济援助”作为一项公共政策纳入其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此次新冠疫情隔离期间同样生效,保证了隔离效果,并极大降低了因“隔离”导致的其它“继发事件”。

三、分级、远程医疗缓解医疗资源供给压力

隔离期间,发生流感样症状时如果能通过完善的远程、分级诊疗系统进行确诊筛查,而不必都到医院。或者一些慢性病所需的持续治疗,也可以通过分级家庭医生予以治疗药物的处方并电子配送。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各类患者拥挤到医院给医疗系统带来的压力和资源短缺,并避免拥挤到医院产生的可能继发事件,如交叉感染,或其它疾病治疗被耽误等。因此,未来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需要充分借助科技的力量,完善分级、远程医疗体系并配套“无接触”的常规治疗药物配送。这就需要有关的数据存储、共享、调取、隐私与救治平衡等管理应用体系的建立、完善和数据所有权的确认与交互机制等配套出台。

四、防患于未然还是水来土掩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是喜欢扁鹊的哥哥还是更喜欢扁鹊?当有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发生时,我们可能都会悔不当初,盼望天降“神药”或者疫苗,尽管这些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需要一定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要有平时的基础积累。但SARS 过后,冠状病毒的研究似乎都成了“冷门”学科了。

那此次的疫情,能让我们稍稍做些转变吗?在风和日丽的平日,我们是否能着力在一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下些功夫,提升监测预警灵敏度,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准备和相应储备(能力储备和物资储备),确保我们主动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和启动速度,以将危害降低并具有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的弹性。

当然,也包括对我们普通大众应对疫情的日常投资,如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营养(食物不足,食物过度都需要避免)、良好的教育、良好的收入、良好的医疗保健和社会服务、可靠的信息来源等方面的准备。这样,在事件发生期间,普通大众就能更好地理解事件的性质以及个人应对所需要的知识和行为,并且不会忧虑“隔离”带来的种种不便等。

看起来,这些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投资和浩大的工程,但无论投资和工程多么大,相对于“水来土掩”的应对成本,都还是个划算的投资。其实我们的个人健康和公司治理也是如此,功夫都在平日。个人健康方面,此次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为我们做了一个好示范,日常健身练就了他抗击疫情的体魄。公司治理方面,华为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日积月累的平日功夫赋予了其抵挡狂风暴雨的能力。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威胁口罩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戴口罩的苦与乐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人类的威胁
雾霾口罩
搞笑图片
公共卫生
医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