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云班课的高职高专英语课堂生态重构研究
——以长治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践为例

2020-01-09赵艳芳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云班因子生态

赵艳芳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山西 长治 046000)

一、云时代的信息化教学

(一)教学信息数据化

云时代就是云计算时代。在云计算出现之前,教学信息很难以数据的形式被存储。云计算的出现解决了教学信息存储这一大难题,实现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数据化。教师可以根据大数据对自己某一阶段的教学行为和成果进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制定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学生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对自己在某一段时期内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反思,从而开展自主学习。

(二)教学内容网络化

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课程信息库的增多、公共教育平台的普及,各种崭新的多元化的资源不断涌现,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和教师的讲义。同时,通过云构建的网络课堂,如慕课、智慧职教等平台,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取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三)教学环境开放化

云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无处不在的网络[1]。在云时代背景下,教学环境不再局限于教室或者机房,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有网络的地方上课,教学地点变得更加灵活。即使因为特殊原因不能面授上课,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进行网络教学,实现停课不停学。此外,传统教育采取学生在学校集中学习的封闭、集中形式,受时间、空间限制,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有限的空间范围中受到教育。下课后,教师无法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关于课堂上的知识是否还存在问题不得而知。而通过云技术的运用,教师可以全程参与到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

二、课堂生态

1932 年, 美国教育学家沃勒首次在其著作《教学社会学》中提出“课堂生态学”(Ecology of Classroom)的概念,这是“生态学” 一词第一次在教育研究中正式运用。1976 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于《公共教育》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教育生态学” 这一术语。之后,教育生态学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多伊尔和庞德将课堂生态定义为“对教学环境产生影响的互相联系的过程和事件所形成的网络”,这一定义普遍为广大的课堂生态研究者所接受。

从生态角度来看,课堂是一个有边界、有层次的生态系统,是由教师、学生、课堂环境三因子构成的微观教育生态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各个因子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又动态发展的有机整体[2]。

研究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实际教学实践,认为生态因子还具有隐形性的特征。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是显性因子,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则是课堂生态环境中的隐性因子,这些隐性因子直接决定显性因子的状态。因此,研究者从隐性因子的角度出发,对长治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剖析和研究,并结合信息化教学辅助工具,构建崭新的英语课堂生态模式,以期为其他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三、高职高专课堂英语课堂生态失衡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失衡

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培养的是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强调语言的运用能力,学生需要更实用的语言学习以满足就业和生活需求。但目前,教材内容陈旧且来源单一,与包括音频、视频、图片等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形成巨大反差,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导致学生“所学” 不能“致用”,产生教育生态中的“花盆效应”[2]。

(二)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失衡

传统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方式无法实现师生即时互动,课堂上仍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录为主,学生的思想难以得到展示和碰撞,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课堂参与性低下,回答问题不积极,不主动完成作业,自主学习能力差。

(三)教学评价和全面发展失衡

传统的教学评价手段单一,即一份试卷定结果,只要学生测试成绩合格就能通过相关测试,而且教师是评价的唯一实施者。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不注重平时的学习,出现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甚至助长了一些学生作弊等不良行为。总之,该评价方式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和考核,评价结果片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四、基于云班课的新型课堂生态实践

云班课,原名“蓝墨云班课”,英文名叫“Mosoteach”,是一款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的课堂互动教学软件[3]。教师可以使用云班课快速创建一个班课,随时随地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实施信息化教学。

(一)课前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通过云班课的“资源” 模块向学生发送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网页链接、PPT、Word 等各种形式的课前学习资源,并在“活动” 模块向学生发起问卷调查、头脑风暴、课前小测试等形式多样的课前活动。教师根据云班课的大数据和小墨智能机器人的提醒可以查看学生的资源学习情况和活动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调整自己的上课计划和内容。

(二)课中

教师采用云班课的多种签到方式对学生进行出勤考核,使签到变成一个有趣的游戏。课堂上,教师通过手机摇一摇、抢到、举手等方式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使课堂充满神秘感和趣味性。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随机进行一些小测试,测试结束后学生的答题情况会立即显示出来。根据云班课的分析报告,教师要对错误率较高的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及时改正,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云班课组织学生进行对话练习或其他小组活动,完成任务的小组成员可自动获取教师预先设定的经验值。这使得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重新焕发生机和朝气,实现了课堂生态的“活水效应”。

(三)课后

教师通过云班课发布拓展学习资源和课后作业。学生每完成一个资源的学习或者活动,云班课就会以经验值的方式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教师可以在移动端随时随地批改作业并给予学生经验值奖励。学生提交作业后也可以同学间互评,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

五、基于云班课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效果

(一)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得到改善

在英语课堂上使用云班课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绝大多数学生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经验值,能做到课前认真预习,浏览资源;课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勇于讨论;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实现了知识的主动建构,促进了知识的自我更新,形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此外,笔者在2018—2019 年借助云班课教学软件对自己所带的部分班级进行了信息化教学实践,然后抽取部分样本进行分析,发现采用云班课教学的班级学生平均成绩比未使用云班课教学的班级学生成绩高,且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分布在70~80 分和80~90 分,低分学生比例大幅度减少。

(二)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借助云班课,教师可以把有趣又实用的教学内容带入课堂,并和其他教师进行资源共享,从而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利用云班课的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整合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过程的有机融合。同时,在该过程中,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对教学知识的把控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课堂生态得到重构

云班课的使用开创了以网络学习平台为特征的第二课堂,形成了一套具有示范性的“课内传统课堂+ 课外网络学习” 的教学模式,课堂环境变得更加开放,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堂生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并得到了良性发展,教和学变得更有智慧性和趣味性。

结语

当前的学生大多属于“数字原住民”,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模式,他们更喜欢用手机或者其他移动设备上课。而云班课的应用,避免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单调和乏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要我学” 转变为“我要学”,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显现出来。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提升,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健康的英语课堂生态得以构建。

猜你喜欢

云班因子生态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实证分析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形成性评价驱动的高职大学英语“云班+课堂”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与实施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影响因子
基于云班课的SPBTC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