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操文学作品的创作特色剖析

2020-01-09赵晓凤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曹操诗句文学作品

赵晓凤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音乐系,山西 运城 044000)

东汉的中后期,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这使得汉朝大一统的文化局面开始解构,到了汉末,老庄哲学思想开始对社会产生影响,并逐渐步入建安时期。在这个时期,可以说政治大权完全落在了曹操手中,而文学方面则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曹操也成为历史上的一代文坛巨匠。

一、曹操其人

曹操,字孟德,是汉末魏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利用常年征战的优势创造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政治局面,后官拜丞相、晋封魏王,曹丕称帝后,曹操被追尊为魏武帝。曹操身为三国魏政权的奠基人,一生征战无数,虽然曹操的众多文学作品也被世人所熟知,但人们对曹操的认识更多是其军事功绩。其实,曹操在文学上的造诣相当了得,主要表现在诗歌方面。虽然当今仅存20 多篇,但均为上乘之作,且全部为乐府诗体。曹操作诗赋文均有其特点,朴实无华,不尚藻饰,且感情真挚,大气慷慨,尤其是其对于我国文学历史进程中的建安文学的建立和延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曹操文学作品的创作特色

(一)现实主义

曹操的诗歌作品传世虽然不多,但每一首都是经典,他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反映了社会实际,真实再现了东汉末年的战乱纷争和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

《薤露》一诗被称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这首诗以短短80 个字描写了汉末董卓之乱的前因后果,犹如一幅汉末历史画卷缓缓展开。其中的诗句“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表现了当时汉朝基业毁于一旦,汉献帝被迫西迁,一路上百姓哭声不止、哀嚎遍野的景象。这正是董卓之乱后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使人眼前仿佛浮现出当时的情景,能够感受到当时百姓心中的悲鸣与绝望。

《蒿里行》更为深刻、生动地记录了战争的摧残与无情,尤其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一句,读来令人哀伤不已。曹操推崇现实主义,他善于从纷乱复杂的事件中提取材料,用质朴的文字、简单的语言加以描绘,言近实录而不乏文采。“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直白地写出了军队之人虽然身在一起心却不在一起的衰败景象,各怀心事又都不愿向前,为了争势夺利自相残杀,令人哀恸。

《苦寒行》是比前两首都更为人所知的诗作。“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写出了曹操北上太行征讨之路的艰辛,使人读起来犹如身临其境。曹操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直抒胸臆,以平实的语言记录事实。

另外,《蒿里行》《薤露行》原来都是送葬的挽歌,曹操却用旧调来写时事。《薤露行》中“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写出了当时的背景,宦官当道,所用非人,“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则是作者以猕猴来讽刺当时的大将军何进徒有其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虽然只是短短几句诗句,却有着比历史史实更强的画面感和说服力。

(二)浪漫主义

曹操的诗作中不乏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这使得其诗句更具感染力,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曹操的游仙诗《气出唱》(其一)中写道:“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游。骖驾六龙饮玉浆。” 他将心中所想描绘了出来,并将浪漫主义融入其中,想象自己乘龙而去,御风而行,飘忽于四海之外,与仙人和玉女为伴,纵情饮酒,飞天而去,好不快活。如此大气磅礴的诗句展现出曹操其人的胸襟情怀和精神世界,细读这些诗句,将自己置于曹操的年代、曹操的心境之中,便自然而然能够感受他的情绪,被他所描绘的场景所吸引,从而引发联想。

曹操生活在一个战乱的年代,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已经成为生活的常态,虽然曹操身居高位,不用亲身经历老百姓的生离死别和绝望,但他却不是一个心狠手辣视百姓生命于不顾的刽子手。从曹操的游仙诗中,读者亦能够感受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对超越死亡的憧憬和对现实生命的留恋。《陌上桑》中,曹操描写自己“驾虹霓,乘赤云”,直登昆仑,与西王母、东君、赤松子、羡门高等传说中的神仙相交,接受了他们传授的“秘道”,“若疾风游欻飘翩” 般在大自然中飞行,最后以“寿如南山不忘愆” 作结。而《秋胡行》中,“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表达了他对闲暇的、轻松的、美好的游仙生活的期盼;“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这句诗在整首诗中出现了两遍,“愿登泰华山” 更是出现了三次,这是曹操在幻想自己能够登上泰山、华山与神仙同游,是他自己心中强烈欲望的写照。

(三)抒发情感

在《短歌行》《对酒》《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气出唱》等作品中,曹操都展现了其豪迈的文风,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曹操的诗歌基本上以五言和四言来突出“歌以言志” 的情怀,借乐府诗来抒大志[1]。虽然他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但时势造英雄,越是如此的情势越能看出曹操过人的胆量和魄力。在《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读着这些诗句,仿佛就能够感受到作者广袤的心胸,其英雄气概穿越历史的时空,扑面而来。而在《短歌行》(其一)一诗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抒发了作者对酒当歌中的彷徨与忧伤,只能借由那美酒来散发,字里行间都透着悲凉却豪放的情绪,蕴含着曹操独特的现实主义浪漫情怀。

无论是《蒿里行》的悲怆,《短歌行》的豪迈,《薤露行》的讽刺,还是《观沧海》的气概,曹操都在借用诗句抒发情感,讲述其内心真实的想法和心境。而在其他作品中,曹操也经常借诗抒发心中的苦闷之情。比如,在《善哉行》中曹操借诗句“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感叹自己的身世,感叹自己不得志;“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则是曹操直抒胸臆,表达世事难料的无奈心境。最终,曹操找到了自己的出路——“释衔不如雨”。整首诗虽然感伤,但却是曹操真实情感的流露与心绪的表达。

(四)生命意识

曹操一生60 余载,半生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这使得他的诗作都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虽然在战场上见惯了生死存亡、胜败荣辱,但他并没有变得冷漠、不近人情,反而增强了他对生命意识的关注,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对群体生命的关注,以及对自己生命的关注。

正如他在《秋胡行二首》其一中写道:“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在恒久的天地之间,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四时更逝去,昼夜已成岁”,四季交替,日夜交换,时光荏苒,岁月流逝,时间不过转瞬之间,生命与天地相比实在是太短了。然而,正因为这样,我们更应该“欢笑意所之”(《秋胡行》其二),不要悲观放纵,而要笑看人生。这些诗句无不体现出曹操对于生命的热爱以及他对生命的积极态度。曹操于诗歌中表达了这样一种认知:只有将心之所愿尽可能地用短暂的生命去完成、去实现,才能不枉此生,才能发挥短暂生命的最大价值。这是曹操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注。

东汉末年,战乱纷争使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曹操在《蒿里行》中写道:“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大量的百姓流离失所,尸骨无人收埋,千里听不到鸡鸣,没有人家;“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则是感慨老百姓中百不存一,看到这种情况叫人忍不住悲伤。曹操的诗句虽简单,但透露出的却是他对于人的关注,对于百姓的关注,对于生命的关注。他曾在《度关山》中写道“天地间,人为贵”,这种“以人为本” 的思想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具有先进的时代意义。

曹操的诗其中一部分为游仙诗,如《气出唱》(三首)、《秋胡行》(二首)、《陌上桑》等。“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路下之八邦”,大气磅礴的开篇凸显出曹操本人的气概;“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等诗句则表现出曹操渴望与神仙同行、获得长生不老之药的心愿。这是他对自身的生命的期望。曹操将他对生命的看法融入诗句中,借由诗句表达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2]。

结语

曹操在政治上是成功的,在文学上他同样也是成功的。曹操的文学作品在建安文学中具有引领作用,其作品中所凸显出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塑造了曹操文学作品的灵魂,而其直抒胸臆、借诗作抒发情感的方式又展现出曹操在当时文人墨客中的与众不同,而其对生命意识的尊重与向往更是使其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辉煌一笔的原因之一。总之,曹操的文学作品无论是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还是精神引领的角度都对社会的发展和文学领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曹操诗句文学作品
心动杀人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山鸡舞镜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
文学作品与数学
《卑鄙的圣人:曹操》——一代牛人的炼成史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