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创新教学研究
2020-01-09西安培华学院王淼
西安培华学院 王淼
引言
自20 世纪90 年代,我国就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愈发重视计算机应用教育,为培养大批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各大高校不断探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改革路径[1-2],但多年来长久不变的、固定的教学方式逐渐脱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材的陈旧也成为计算机教学改革中的重难点。计算机应用基础创新教学应将计算机理论与实践方法进行充分的融合发展,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做为启发者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教学指引,但就当前情况来看,教师主要是以“填鸭”的教学方式,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理论做为主要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对实践的需要。“填鸭”式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明显降低,因此,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路径改革势在必行。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计算机课堂讲授方式重理论轻实践
各大高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过多地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技术理论作为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中,应重点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教学,真正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热忱。目前各大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中都将教师的理论教学时段设置时长过长,导致学生变成了“思想上的巨人”,在实操过程中变成了“行动上的矮子”,使本就难以实操的计算机项目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懂得从课堂中汲取的知识如何在实际应用中举一反三,导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难以按进度进行。
1.2 计算机课堂教材创新度不足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应针对所教学生的基础素质进行合理的教学进度安排以及教材改编,做到因材施教。但在实际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根据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学习的程度展开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教师普遍对教材的编排规律没有真正的掌握,只停留在书本上较为浅显的知识,不利于在根本上改善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3]。
2 对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1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增加课堂教学手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知识点能否精准地被学生接收关键在于课堂讲授质量的好坏,教师对计算机技术知识点的独道解读会增强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将课堂的教学重点由理论转移至实践[4]。在多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与时代共同发展进步,结合当今较为流行的科技教学手段(多媒体)与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相融合,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老师的课堂讲授质量优良程度。相较于传统教师采用黑板与粉笔的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方式更利于教师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精准传授,可以直观地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讲解,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
2.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体设置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教学课堂改革过程中,应该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时刻保持以人为本的根本思想,坚持以学生的需求为教学基础。在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进行了解的基础上,构建新式的符合学生基本需求的教学内容。需特别注意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计算机实践教学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老式的计算机应用教学体系中计算机实践教学普遍低于理论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保证教师的讲解过程应由浅至深,充分发挥教师课堂领头人的身份,在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有初步了解的情况下针对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在不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同学的身边安排理论知识较强的学生互助,在教师进行理论讲解的过程中,能够有示范的计算机操作就近学习,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2.3 教师的引导实践形式
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加入课堂实时考核的评估体系,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当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估时,如何联系实际应用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应用合理的考核方式将实际操作潜移默化地应用至课堂教学评估体系中。在课堂考核中可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实践知识,建立师生对学生课堂实践应用的评价制度体系,推动课堂实践的进行,让学生在课堂考核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激励同学在接下来的计算机学习课程中完善自身的知识系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需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对生活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故障进行紧急处理,此种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对教学的课堂关注度,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3 面向专业的分层次分模块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模式实施过程
3.1 实施的保障
在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为计算机的基础教学提供研究框架以及研究平台。高校的研究平台、网络计算机实验室、网络计算机课程中心提供了较为先进的外部条件,为计算机项目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本文研究的计算机教研室中教师10 人,其中教授2 人,副教授3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讲师设置为5 人。在这十位教研室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有8 人,是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计算机控制功能有深刻研究的教学团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强业务能力以及刻苦的钻研精神,对学生日后需要面对的计算机市场有着较深的认识,可不断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重新设定新的计算机教育教学体系,对当下教育发展的动态以及动向进行教学模拟。高校也需为教师提供深造学习的机会,与国际知名的计算机网络教育大学进行交流合作,给教师到实际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
3.2 面向专业的课程设置
根据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走向基础课程实践的改革前提。高校需要根据计算机应用与实践能力的不同需要,前期设定好课程设置,如计算机应用范围、专业软件、计算机工作的后续要求等。在前期的专业课程设置中需要对计算机专业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具体的剖析,与计算机教学课程标准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设定完成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框架。在中期的企业合作交流中,邀请优秀的专家对学生进行计算机企业岗位应用能力的培训。通过座谈,逐渐加深校企合作等活动的教学工作。如在第一学期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其后市场营销专业、商务专业英语开设《Office 高级应用》,在国际商务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开设《办公自动化》,在会计电算化专业加开基于Excel 的《会计实务》,物流管理专业加开《统计学软件应用》[5]。
3.3 面向专业的任课教师负责制实施方案
在计算机基础教研室中安排资历较高的教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相关的专业教学,取代面向全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资历较高的负责教师应与专业课程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后期跟踪调查并与学生进行随机交流,结合用人单位的计算机专业需要开展与之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如针对会计专业用人单位的计算机需要,对岗位中要求较高的数据处理以及文本编排进行主要教学,将Excel 的使用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与财务相关的插入函数以及数据表格制作等,使会计专业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数据处理的基础上了解软件的更高程度应用技术,在Word 的教学部分就可以简单带过。对于国际商务专业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应更注重网络的操作应用,任课老师可根据学生实际能力重新制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在出现教学问题时可与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各位教师研讨解决[6]。
3.4 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一对多大的机房课程讲授模式,联机的授课方式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起到了较大的引领作用,但在实际的计算机操作中缺少了实操训练。选择与专业相互对接的教学模式可整体驱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方法,如采用网络线下教学模式,可自由定义教学模块加强师生活动交流,如目标式教学、立体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开设下(如,钉钉),可实时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掌握,根据大数据分析重新调整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以及难易度,通过匿名评价的方式,使课程以及课程设置良性循环。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分层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服务应该与专业的应用目的相互融合,创新制定新的计算机教育教学评估体系。本文的研究范围相对广泛,仅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供了教学模板。可以本文为基础对具体的专业计算机教学进行更为严谨的调查设计,不断调整课程设置模式,重点培养适合各行业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使其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需要,体现高校办学特色,从而达到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