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山区公路夜间行车驾驶技术探讨
2020-01-09福建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曾俊亮
福建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曾俊亮
福建地区山多,很多公路弯折绵延,尤其在夜间行车,更增加了危险性。夜间行车受视线限制,容易受车辆光线影响,而且会产生疲劳和错觉,更加导致山区夜间行车的危险指数增加。山区夜间行车事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所以应加强夜间行车安全的管理,同时提高驾驶员夜间行车的警惕性。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球夜间行车的事故率占总交通事故的60%,死亡总数占到了50%以上。
1 山区事故频发的原因
1.1 视线限制
交通方面研究专家认为,驾驶员开车视觉因素重要性远高于其他感觉器官,比如听觉和嗅觉等,视觉因素占有绝对地位。夜间行驶时,即使是有优秀的汽车大灯,加上驾驶员最优秀的视力也只能判断出1km 以内的行车状况,仅仅相当于白天的五分之一,如果是崎岖的山路,这个距离还要受到弯道的限制,夜间弯道行车更加考验驾驶员的技术。
山区夜晚视线敏感度过差, 漆黑的环境降低了驾驶员的感觉,很容易产生误判和差异判断。夜间尤其是深夜是人体需要休息的时间,从生理方面来说,更容易产生疲劳,尽管人的眼睛有很强的适应性,但是由于车灯和黑夜经常交替变化,会导致炫目,有一个视觉适应的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内会看不清楚前方路面状况和物体。在会车时眼睛需要交替适应来车远光和近光灯,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造成对周围环境的感觉失误,会造成此时行车道路宽度、反向来车宽度和前方车辆速度感知方面的失误判断,从而造成交通事故。
1.2 判断能力差
由于车灯照亮区域受限,黑夜里的参照物明显比白天减少,同时道路周边的参照物也变得模糊,可视性变差,导致驾驶员对行车安全度判断能力变弱。会车时,对来车车辆的宽度、速度等较难判别,过多或过少地给出宽度都容易产生剐蹭或更为严重的事故。福建山区有些国道崎岖,转弯甚至是180°的转弯,白天都较难判断来车方向情况,更何况夜里漆黑一片,所以要求驾驶员更应小心谨慎,低速慢行,确定来车方向状况后再加速。
1.3 应急能力弱
山区夜间驾驶,驾驶员对前方行驶道路的可视范围变小,如果再遇到弯道、坡道及山区道路,可视路距离则更短,所以驾驶员操控距离严重缩短,如果遇到临时突发情况很难马上处理,进而造成事故。夜间行驶时经常遇到后车使用远光灯,由后视镜反射到前车驾驶员的眼睛里,导致眩晕感,此时应适当调节自己的后视镜角度,避免后车灯光反射后直射眼睛。夜间会车时,对方来车的远光灯会直射入眼睛,如果近距离会车不关远光灯情况会更加严重,严重的眩晕感让驾驶员根本看不清任何物体,甚至只能靠感觉开车,这时驾驶员应拉开遮阳板遮挡或佩戴防眩晕专用设备。
1.4 生理机能降低
人体生理机能通常是白天活动夜里休息,夜里是人体的困倦期,无论视觉、听觉和嗅觉,还是动作协调性、思维敏捷度都比白天低,所以驾驶员应尽量避免夜间行车,尤其在山区夜间行车,不得已必须在夜间行车时,一定要将生物钟调节好,白天休息充足,保证夜间行车精力充沛。另外夜里行车一定要控制好驾驶时间,尽量控制在3~4h,同时保证副驾驶有一经验丰富的人员跟同,起到提醒和辅助作用。驾驶员白天一般情况下7~8h 才会出现疲劳,然而夜间行车出现疲劳的时间会大大缩短,尤其是在深夜更容易出现倦怠。同时,夜间行车没有两侧参照物对大脑的刺激,一味地在黑夜里穿梭,很容易形成定式思维疲劳。
2 山区夜间安全行车的措施
2.1 注意力集中,注意路标和路况
山区夜间若行驶在具有标线的道路上很容易辨别道路的路形,但如果是行驶在没有任何标线的道路上,比较难辨别道路的状况,所以需要减速谨慎行驶。特别是在崎岖山道行驶时,需要认真地观察指示牌和路上的指示线等。如果遇到有疑问的道路时,一定要减慢速度或停靠在安全地带,弄清楚状况后再进行驾驶。夜间行车视觉较差不能满足要求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听觉和副驾驶乘客的建议来增加行车安全。假如在行进过程中依靠感觉获知车速自动减慢同时依靠听觉发现发动机有低沉的声响时,说明此时发动机比较吃力,可能车正在爬坡或行驶在导致轮底摩擦力降低的软土上。但假如感觉车辆自动加速且发动机声响轻快时,说明此时车辆可能行驶在下坡路段,应主动控制速度,以确保车辆不超速。
同时夜间行车应尽量选择高速路段,因为山区高速路段一般较为平缓,且全封闭分道行驶,反方向的车辆灯光对自己基本没有影响。夜间行车,大多数情况下不是考虑自己的车辆行驶状况,而是其他车辆对自己影响,所以高速公路上是分道行驶,中间设有隔离带,能够有效减少来车的灯光干扰,大大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2.2 掌握夜间行车经验
由于山区道路不同于城市道路,其照明光源条件有限,所以要充分利用行车路上的一切光源,比如村镇居民家庭光源和月光。假如在阴天没有月光时,也要有学习借鉴相关夜间行车经验,一般情况下呈灰黑色的是路面,呈现深黑色的是非路面区域。道路低洼的区域会比路面平缓区域显得更黑,但如果低洼处积水时,会由于水的反光显得相对光亮,所以在山区道路行驶时有“走灰不走黑”的行车经验[1]。
同时也根据车前灯光的光柱来辨别地形和道路的走势,如果前灯光随着车辆前进光柱越来越短,可能是进入弯道和上坡路段。相反,如果光柱越来越长,则可能进入下坡路段,但如果光柱出现缺口现象,则前方可能是坑洼路段。
2.3 正确识别灯光
在山区道路行车时,发现前方有车辆灯光,证明前方有车辆驶近。正前方车尾灯光逐渐从暗变亮、从高变低时,说明你与前车距离越来越近;如果能看清楚前方车辆车牌号码时,则证明你与前车距离已经过近,超越了警戒线,应及时减速拉开与前车的距离,确保安全距离以免追尾。
2.4 正确使用灯光,注意车速
在山区道路行驶,超车行为极为危险,所以要尽量避免超车。如果必须超车时,可使用远、近灯光闪烁交替变光,发出信号警示前车自己要超车后再进行超车操作,同时注意避让前方车辆,严禁强行超车。车速较低在30km/h 时,尽量使用近光灯,此时基本可以照射到前方30m 的范围内,不影响自己行车安全同时也能保证来车的安全驾驶;但当车速较高超出30km/h 时,应该使用远光灯,以确保灯光照射更远的距离,以保证提早判断前方道路的状况,及时做出决定[2]。前方来车时,应减慢速度,应该在来车与自己150m 左右距离时将远光灯调整成近光灯,以确保不影响来车驾驶员视线,造成安全事故。
作为驾驶员会车时应及早主动将远光变换为近光,但由于驾驶员素质差别较大,有时会出现会车时对方不变换成近光的情况,此时作为驾驶员应采用远、近光闪烁提醒对方变换。提醒后假如来车依然不变换成近光,这时刺眼的远光让自己视线模糊甚至导致自己对路况误判,此时不应赌气也开远光与对方对射,应减速停车停靠在安全地带,以免酿成安全事故。
遇到山区转弯时,一定要低速、鸣笛和靠右行驶。由于福建地区山多路窄,经常会遇到急转弯路段,又由于夜间视线较差,所以一定要减速行驶,尤其是在极其险峻的崖险路段,做好随时停车的准备。有些弯道过大,看不到前方状况,所以要鸣笛提醒来车和行人,随时做好避让准备。在弯道处超车或者会车都不安全,所以避免在弯道处超车和会车,同时转弯也要注意会车的弯道曲率大小,占据弯道优势大的一方应尽量照顾处于劣势的一方,以确保双方会车的安全通过。
2.5 严禁疲劳驾驶
夜间行车行人和车辆相对较少,会让驾驶员放松警惕,另外又由于驾驶员迫切到达目的地的心理,容易高速行驶,如遇紧急情况很难控制。由于人不同于机器,夜间是人生理的休息时间,长时间的疲劳驾驶容易使驾驶员失去基本的判断力和操作力,造成极为严重的交通事故,所以严禁疲劳驾驶[3]。疲劳时,驾驶员应立即停靠安全地带进行休息,等精力充足后再出发。同时降低车速是确保夜间行车安全的根本途径和保证,由于眼睛的生理因素有其局限性和缓冲区。如果遇到雨天、雪天、大雾等恶劣天气,需要开启防雾灯或近光灯谨慎驾驶,同时保持低速,以预留足够的反应时间[4]。
3 结语
福建地区山地多,部分道路弯折崎岖,需要夜间行车的驾驶员尤其注意交通安全,以免形成安全事故。山区夜间行车视线差,容易误判路况;参照物模糊,辨别和决断时间减少;容易产生疲劳,应急操作能力减弱。针对山区夜间行车的局限性,可采取安全驾驶的相应对策:(1)减少视觉障碍,认真观察路标和路况;(2)掌握夜间行驶经验;(3)正确识别灯光;(4)正确使用灯光,注意车速;(5)严禁疲劳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