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机电专业“1233”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20-01-09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陈成姚成

河北农机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中职

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 陈成 姚成

产教融合是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是根据企业所需而设立,能够将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由学校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来培养合适的技能人才。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出现,解决了中职学校教学中教学与生产不对接、不紧密、不及时等难题,并创新了师生校企双重身份、专业升级新途径等,是现阶段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效果最佳的教学模式之一。

1 “1233”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想要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就需要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进行定向培养。我校机电专业与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塞维拉上吴电梯轨道系统有限公司和苏州清研车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协同育人,创办产教融合班,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约束性的教学方式,形成以企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促进校企、产教两方面的融合,历经实训室专业训练、“校中厂”实习训练、企业生产实习三个阶段,形成了学生、学校、企业共同参与考核评价的“1233”式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利用产品将企业车间与学校教学相连接,打造教师会教会生产、学生能学能生产、动手生产就是活教材、车间现场就是课堂、产品生产就是教学成果的育人模式。

2 “1233”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效用

2.1 解决了教学与生产不对接问题

“1233”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通过校企合作聘用技术硬、会生产、懂教学的优秀教师,以机电专业日常生产车间岗位工作,组建了一支集生产和教学的师生队伍。在机电教学过程中,围绕企业车间生产实际案例,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模拟企业生产环境,实现定向培养人才的教学目的。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通过教师车间实际生产经验,对岗位工作任务、实际操作规范、操作注意事项、岗位交接等与现实生产联系紧密的各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利用真产品、分模块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让学生感受实际生产环境,进而快速全面掌握生产各环节要素和操作规范,可以让学生上岗后便能快速适应岗位工作与环境。另外,在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岗位品质,可以学习合作企业相关企业文化,让学生快速融入企业人文环境,真正实现企业与学校教学一一对应,解决中职学校教学与生产不对接问题。

2.2 解决了教学与生产不紧密问题

解决中职学校教学与生产不紧密问题,一是需要项目化教学,要求教师围绕校企合作企业产品生产流水线展开教学,利用生产项目与教学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分项目、分模块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实现在教师的辅助指导下可以模拟完成产品的整个生产加工流程。二是需要师生积极参与项目生产,就是教师按照校企合作企业岗位工作,带领学生参与真实产品的生产加工并根据工作情况获取一定薪资报酬,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效率,又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真实产品生产之中。三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利用。学校与合作企业共享资源,通过引进企业先进生产设备,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技术、产品研发、真实生产等练习,这将为学生提供参与更多实际生产的机会,拉近学生与合作企业岗位需求的距离,有利于解决教学与生产不紧密问题[1]。

2.3 解决了教学与生产不及时问题

首先,利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可以重构中职学校课程体系。为了适应合作企业新的生产技术和岗位工作环境,中职教师可以围绕企业生产线来重构课程体系,对教学重点、实训项目、设备使用、生产流程、工具使用、岗位制度等进行重构并按需制定新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教学就是生产,实训也是生产的教学策略。其次,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师生共建教学评价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利用企业真实生产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教学评价,有助于学生自检、反思、总结学习中的优缺点,可以及时反馈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果,能够促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1233”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3.1 丰富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1233”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既是中职学校改革创新的发展趋势,也是校企合作的终极目标。此种模式下,学校可以向企业“订单”式输送技能人才,实现上岗即生产,毕业就签合同的教学目的,不仅可以提高中职学校就业率,还可以解决企业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同时,“1233”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近年不断改革创新中,完善了自身不足,加强了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也因此针对不同企业类型、岗位职责等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既有管理型技术人才,也有专业型技术人才。另外,在这种模式协同下,学校方面也能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对完善校内教学与实训提供了极大帮助,通过教学、生产、企业双向互通,也为多元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能性,无论对中职学校教育改革,还是为企业定向培养技能人才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是丰富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3.2 创新了师生校企双重身份

“1233”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采取项目化教学,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实现两个途径,可以将教学和生产紧密相连。由企业派遣专业岗位技师到合作学校进行授课,让学生及时全面了解企业一线生产环境,掌握企业最新生产技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新产品,学会生产新产品的各环节流程,可以让学生变成企业员工身份,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同时,中职学校也可以将在校教师派遣到合作企业实习,让教师参与产品研发与生产过程,掌握企业最新生产技术和最新前沿科技,围绕企业产品生产加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学习归来后,可以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将所学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真实参与产品研发与生产,这样中职教师即是教师身份,也是企业实习员工身份[2]。通过师生校企双重身份,可以与合作企业进行有效合作与沟通,合理利用企业和学校资源,共建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更多上岗操作机会,可以最大限度发挥“1233”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3.3 形成了专业升级的新途径

“1233”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重构课程体系,可以创新中职学校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身份转变、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教学方法与学风的升级,进而带动中职学校教学创新。同时,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拉近合作企业关系,可以促进合作长存、合作共赢,利用企业为学生提供的便利学习环境和生产环境,可以构建高效的机电专业化课堂,让学生可以参与企业实际研发与生产,进而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人才需求,为企业培养优秀的高质量技能人才。由此可见,“1233”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是学校和企业共享资源、专业升级、教学升级、合作升级的有效途径。

4 总结

总而言之,“1233”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中职学校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所以中职教师要找准切入点,利用这种模式,对学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训活动、教学评价等进行创新,为合作企业输出更多优秀专业技能人才。同时,中职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应用此种模式,发挥其优势,解决目前教学与生产不对接、不紧密、不及时的难题,从而加快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步伐。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中职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