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巧的蜀国连弩

2020-01-08吴振鹏

奇妙博物馆 2020年11期
关键词:蜀汉蜀国铭文

吴振鹏

国宝小档案

名字:蜀汉铭文青铜弩机

出生时间:253年

现居地:成都武侯祠物馆

大小:长13.3厘米、宽6.7厘米、高15.3厘米

身份信息:弩机上刻有铭文“延熙十六年四月廿日中作部典□□遂绪吏李飞□杨汲□工杨茗作立坂重二斤五两”。

蜀国工匠们在制成弩机后,会在上面刻上时间、制作机构、主管官员姓名、工匠姓名和物品的重量等信息。

在冷兵器时代,弩是远距离作战时常用的兵器之一。最开始,弩和弓相比,虽然射的精准度提高了,但是射速却远远比不上弓。针对这一劣势,工匠们不断钻研、试验,终于发明了升级版的弩——连弩。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就保存有一架三国时期的连弩,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这件古代的“高科技”武器,看一看到底是什么让弩的连发成为可能。

冷兵器一般指不利用火药等热能打击系统和化学推进手段,在战斗中能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武器,例如戈、矛、刀、枪、斧等。广义的冷兵器则指冷兵器时代所有的作战装备。

箭匣——让弩帆能够连发的关键部件

这件弩机看上去非常小巧。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连弩“矢(shǐ)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不过关于怎么理解“一弩十矢俱发”,专家们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方认为这是指十支箭同时射出去,另一方则认为连弩能连续射出十支箭。

不管哪种观点正确,这种弩机的出现都说明弩可以连发了!虽然装填箭相较于弓来说要慢一点儿,但射速无疑是大大提高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得弩能够连发呢?其实这和一个叫箭匣的部件有关,这个箭匣就相当于现在手枪的弹匣,士兵们可以一下子把十支箭矢全放进去,这样就节省了发射一支箭再装填一支箭的时间,达到了“连弩”的功效。

箭——射程、威力二者兼顾

不过就像上面所说的,这种连弩“矢长八寸”,当时的八寸大约是现在的18.5厘米。而同时代的普通箭,最短的也有一尺二寸(一尺等于十寸)。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为什么蜀国的连弩箭却这么短呢?

其实连弩的八寸箭矢是蜀国人故意设计的,为的就是保持其连发的功效。他们通过实验发现,箭变长了,容纳箭的箭匣就要变大。一旦箭长超过八寸,就会因为箭匣过大而影响到机身的运转,会影响到连弩的射程。而箭短于八寸,在箭匣相應变小后,又会影响到弩的发射力度。

把箭设计得这么短小,也并不会影响到连弩的威力。首先,人们可以在箭头上涂毒。《武备志》中就记载道:“一弩连发十矢,铁镞(zú,箭头)涂以射虎毒药,发矢一中,人马见血立毙。”另外,当时蜀国的箭镞不是用铜,而是用铁制成的。铁比铜要坚硬得多,所以用铁当箭镞的连弩杀伤力自然“更上一层楼”。据说,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时,就是命人用连弩射死敌方将军才取得胜利的。

弩——人人都能用的实用利器

在冷兵器时期,老弱病残也有可能需要上战场,这些人在战场上肯定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在弩发明并得到改进后,他们也可以在危急时刻上阵保家卫国了。据《武备志》记载,此连弩懦夫、闺妇皆可使用以环守城池,这就是弩在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一个重大变化。

对了,你还记得前面说的连弩箭的制作吗?每支箭都要长八寸,长一点儿、短一点儿都不行,这正是蜀汉铭文青铜弩机发挥威力的关键所在。所以当时的人们对武器的质量要求可是非常严格的,诸葛亮还曾专门制定了相关规定对连弩和连弩箭的制造过程加以监督,甚至还真的处罚了偷奸耍滑的工匠。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这件蜀汉铭文青铜弩机所体现出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猜你喜欢

蜀汉蜀国铭文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乐不思蜀
贪小失大
诸葛亮死后留下四位人才 他们力保蜀汉江山30年
蜀汉刘禅的治国举措及其成因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
读中山王铭文札记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字是书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