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爆款”的方法论
2020-01-08霍思伊
霍思伊
现在的B站太不同了。
无论是自制综艺还是网剧,B站的画风都不同寻常。《说唱新世代》没有撕,只有年轻人的自由表达;《风犬少年的天空》不是常见的“甜宠剧”,中二又触摸生活。
B站的算法不以流量为核心,就意味着无法走“流量—广告—流量”的商业模型,也因此,B站的财报一直显示沒有盈利。但有趣的是,B站不仅活了下来,还越活越好,另辟蹊径,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大会员”模式。此外,B站尝试的所有品类都迅速制作出“爆款”,像青春剧、美食纪录片这种人们早已审美疲劳的类型,都能推陈出新,不断打破人们固有的认知。那么,B站是否能打造出一条全新的视频平台发展之路?而B站在这条路上,又能走多远?
在采访B站的领导层后我发现,B站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无论是对up主自制视频的支持,还是自制综艺、纪录片和网剧,一切决策都是以用户为核心,而B站将用户锁定为年轻人。年轻人喜欢看纪实性视频,所以B站有了自制纪录片;年轻人喜欢看综艺和剧,所以B站也切入了这两个领域。2020年的跨年晚会让B站第一次彻底“出圈”,因为这是一场最懂年轻人的晚会,总策划杨亮将数据拉了个遍,无论是《亮剑》还是洛天依,只要年轻人喜欢就进入节目表。这的确是B站“爆款”制作方法论的核心,紧紧抓住年轻人的喜好。
但当B站用户扩大到所有人时,问题也随之出现。近几年,B站各区逐渐出现一些极端情绪,弹幕也不如以前和谐,有很多煽动情绪的言辞。B站对此也很头疼,尝试了一些办法,但都收效不大,因为极端也是当代年轻人的一种真实表达。如何形成对价值观的引导,成为B站下一阶段发展的很大挑战。一些“夹带私货”的内容被包装成年轻人喜欢的样子在B站上传播时,后果是很严重的。
另一方面,在“破圈”和扩大影响力的同时,能否依然坚持自己的调性,也是所有小众平台走向大众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两难。
封面反馈
46/2020总第976期
@蓝色承诺2011:一个好现象就是明星的流量少了,科学家、英雄人物的新闻多了,价值观正常化了,社会风气就会好起来,无形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读者来信
《杨长风:北斗系统让中国时空信息掌握在自己手中》
掌握了时间和空间,就控制了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基础信息。(@李树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