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小绿叶托起富民大产业
2020-01-08杨徍仪
杨徍仪
茶业是福建省重要的优势特色产业,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十大乡村特色产业,作为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福建省精选武夷岩茶产业,整體谋划项目,创建工作机制,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立足优势 选准岩茶
产茶制茶的历史悠久。武夷岩茶属乌龙茶类,原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以大红袍为代表。得益于当地适宜的种植条件、优秀的加工技艺和多样的茶叶品种,武夷岩茶有花果香,香气馥郁,岩韵明显,香高持久,素有“岩骨花香”的美誉。
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武夷岩茶是福建最知名的茶叶种类,产业集中度高,现有茶叶企业850多个,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个,国家级2个,以及众多从事茶叶生产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茶叶大户,全国各地共创办直营、营销网点8000多个。茶叶种植、加工、营销产业链完整,2019年武夷岩茶全产业链产值近100亿元。武夷山、建瓯等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茶叶收入占比为35%以上,茶叶成为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享誉海外的品牌影响。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茶叶是当时主要的外贸商品。1610年,福建武夷茶始运欧洲,在英国及西欧上流社会流行后,很快传遍欧洲及世界各地,引领了全球饮茶风尚。18世纪,兴起了从福建武夷山至俄罗斯恰克图的万里茶路,成为继丝绸之路之后中欧之间最重要的陆路贸易通道。至今,武夷岩茶等福建茶叶仍在170多个国家(地区)的茶叶消费者中享有盛誉,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的媒介。
建立机制 把好项目
成立工作协调小组。福建省专门成立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工作协调小组,由农业农村厅厅长任组长,财政厅、农业农村厅分管副厅长任副组长,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处、农业农村厅计财处、乡村产业发展处、种植业管理处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协调小组多次召集研究部署推进工作,紧盯目标精选项目、突出整体总体谋划、成立专班统筹推进、做实做细产业集群,确保项目质量拿得出手、短板补得准、带动能力强。
建立“1+1+5”推进机制。建立“1”个工作专班,即在协调小组下设工作专班,挂靠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建立“1”个项目推进小组,由业务处室种植业处牵头,茶叶专家组成,具体负责项目遴选、技术指导、课题研究等工作;建立“5”个项目协调组,分别由5个项目实施县政府分管负责人任组长,加强部门协作,强化资金、用地、人才等保障。
精心遴选备选项目。省农业农村厅多次组织专家深入实地开展调研,对各实施县提出的备选项目进行逐一实地检查,与当地政府、农业农村部门和经营主体充分交流沟通,按照优化一产、深化二产、强化三产、提升公共服务等四类,遴选备选项目75个,预计总投资8.5亿元。
补齐短板 整体提升
目前,福建省按照补短板、促提升的思路,正加快推进武夷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提高产业集群整体发展水平,计划到2022年武夷岩茶产业集群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并总结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茶产业集群建设模式。
一是提升茶叶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水平。推广使用以螨治螨以及绿肥技术,提升茶叶绿色标准化水平。在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因地制宜选择种植防护林和行道树,在茶行间及周边间作豆科类植物,茶园梯壁留草,增强茶园自然生态调控能力,抑制病虫害发生,不使用化学农药,有效保护茶园及周边生态环境安全,打造现代茶产业绿色发展的“福建模式”。
二是补齐加工设施装备短板。全面推进武夷岩茶初制加工厂标准化升级,支持企业引进全天候温湿度自控一体化加工设备、自动化连续化不落地生产线等先进装备,大力发展精制茶及茶饮料、茶保健品、茶化妆品等精深加工,全面提升武夷岩茶品质效益和产业链附加值。
三是促进茶产业三产深度融合。以茶庄园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批集茶叶生产、加工、经营、休闲、观光、文化为一体,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茶产业新业态。将茶庄园打造成地域特色鲜明、品牌优势凸显,集生态观光茶园、自动化茶叶生产线、茶文化展示中心和“休闲体验茶空间”等元素齐全的综合体。
四是提高公共服务支撑能力。立足武夷岩茶产业集群整体布局,统筹配套完善产业集群茶叶科技、商贸、创意等功能板块,重点建设武夷岩茶产业大数据中心、原产地采销集散中心和茶文化创意园,打造茶产业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发挥电子商务、融媒体等平台作用,持续扩大“武夷岩茶”等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占有率。组织开展“闽茶海丝行”茶叶经贸活动,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国际影响力。
五是构建创业富民新机制。引导茶农、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主体与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各类主体,建立“1+X”的利益联结形式,计划用三年时间培育200个茶农、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深度参与、增值受益的产销、质量、植保、创业等产业共同体,基本实现“一村一产业共同体”的目标,构建多种形式的创业富民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