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牦牛去巡山
2020-01-08苏小谦
苏小谦
跟着牦牛去巡山?这山是什么山,牦牛又是什么牛?巡山到底都干些什么?
别着急,且听我一一道来。
特别提醒:巡山过程中,队员们还要执行一项秘密任务。请留意任务内容哦!
跷碛
【牦牛说】各位哥迷好,我是巡山的向导——半野生牦牛,生活在四川雅安的跷碛山区。这里的高山海拔2000~3700米,植被丰富,野生动物种类也很多,绝对是个巡山的好地方!
跷碛,在藏语里读yáo jī,在汉语里读qiāo qì。为什么要特别提到它的藏语发音呢?因为跷碛是嘉绒藏族人世代居住的家园。这里既是青衣江的源头,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羌国所在地。乾隆皇帝曾在这里征战了七年,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也在这里。
为了保护跷碛独特的野生动植物,来到这里的自然考察队伍都会向当地社区研究机构捐赠红外相机。队员们巡山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安装它们,帮助社区更好地监测物种。
遇到“熊猫”
【牦牛说】大多数野生动物都很害羞,不会轻易现身。巡山的队员们必须掌握一些野外寻踪的方法。
还记得吗?在2019年第5期的《追寻秦岭大熊猫》一文中,哥迷们通过观察大熊猫吃过的竹子,判断大熊猫前进的方向。在野外,动物的粪便、脚印和被折断的树枝等都可以帮助人们追踪野生动物。比如说,上图中那位队员手上拿的粪便很明显就是大熊猫的,只是有点干了。它说明这一片曾经是大熊猫的觅食地,存在遇见大熊猫的可能。
等等,那是什么?一只野生小熊猫?它藏在枝头,远远地见到人,迅速爬往另一个枝头。没想到吧,大熊猫没遇上,队员们遇上了大熊猫的邻居小熊猫!
其实,栖息地重叠的它们食性十分接近,都以竹子为主食,以各种水果和小型昆虫、鸟类等作为配餐。在漫长的演化中,体形更大、力量更强,有能力立足于食物链顶端的大熊猫把地栖的位置占据了,所以小熊猫改变了策略,演化出一系列适合树栖生活的特征。
安装红外相机
除非天天巡山,否则很难发现更多的野生动物。不过,红外相机可以帮助大家。安装红外相机需要细心和耐心,安装的位置最好是常常有野生动物经过的地方。
怎么判断这一点呢?看通道痕迹。无论是大型还是小型野生动物踏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定的通道痕迹,比如枝叶倒伏、地面上出现足印。找到这种地方后,把红外相机牢牢绑在一旁的树干上,距离地面大约1米。安装完以后,不要急着走开,趴在地上,假装自己是一只鹿或者一头野猪,看看相机会不会被触发。
一切正常,就算安装完成啦!过一段时间再来查看相机都拍到了什么。
扳牦牛
【牦牛说】哎呀,别忘了这是我的主场,我还有件大事没带你们去干呢!
在跷碛,半野生牦牛平时都在山上觅食,需要补充盐分的时候主动回到人类聚居地附近。为了确定牦牛的归属,牧民们每年要给新生牦牛打标记。久而久之,这个工作演变成了一种徒手扳牦牛的仪式。
巡山秘密任务就是,队员们要在牧民的帮助下,各自选择一头小牦牛,扳牦牛的牛角,跟牦牛比拼一番。别担心,这些半野生牦牛的性情比较温顺,不会伤害队员的。
不知不觉,一整天下来,队员们在牦牛的带领下巡了整座山,结识了不少跷碛的朋友。该打道回府啦!咦,牦牛向导怎么不见了?哦,那家伙先走一步,大家赶紧追吧!
“熊猫”这个名字最早是属于小熊猫的。早在1825年,小熊猫就因为面似熊、体似猫而被命名为熊猫。40多年后,国际上第一次给大熊猫命名的时候,称大熊猫为“猫熊”。当时中文的阅读习惯是從右至左,大熊猫被读为“熊猫”,并很快传播开来。后来,为了区别大熊猫和小熊猫,最先被称为“熊猫”的小熊猫只得“委屈”地改了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