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气活血通腑汤对结肠癌术后急性炎症性肠梗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0-01-08韦勇占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期
关键词:通腑行气炎症性

韦勇占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九中心医院普外科,河南省驻马店市 463000

急性炎症性肠梗阻是结肠癌、腹膜炎等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由于术中分离肠管黏连、长时间肠管暴露等腹部创伤及腹腔内炎症等多种因素导致肠壁水肿、渗出而形成的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黏连性肠梗阻。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严重时可出现眼窝深陷、四肢冰凉、血压下降等中毒和休克征象[1]。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常采用手术、保守两种方案,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可快速解除梗阻、恢复肠道功能,但术后易引起并发症,且复发率较高。保守治疗常采用禁食、禁饮、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但具有一定局限性,仅适用于单纯性黏连性肠梗阻、麻痹性或痉挛性肠梗阻[2]。近年临床研究发现,中医辨证治疗结肠癌性肠梗阻具疗效显著,为此我院在西医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以期为临床提供科学治疗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1结肠癌术后急性炎症性肠梗阻患者。纳入标准:经B超等实验室检查符合《外科学》中急性炎症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3],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中相关诊断标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肠套叠、假性肠梗阻、肠扭转及术后严重感染者等。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35~63岁,平均年龄(46.33±3.72)岁;病程6~26h,平均病程(15.02±1.36)h。观察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37~62岁,平均年龄(47.01±3.81)岁;病程7~25h,平均病程(15.11±1.03)h。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包括肠外营养、禁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抗感染等。观察组加用我院自拟下气活血通腑汤,组方:火麻仁12g、芒硝6g、大黄10g、厚朴10g、木香9g、莱菔子12g、枳实15g、桃仁10g、赤芍12g、炙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两组均持续治疗10d。

1.3 观察指标 (1) 采用KPS评分标准评估临床疗效,80分以上为生活自理级,50~70分为半依赖级即生活半自理,50分以下为依赖级,即生活需别人帮助。显效:治疗后评分比治疗前高20分以上;有效:治疗后比治疗前评分高10分以上;无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10分,或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两组均于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内皮素(ET)、白细胞介素6(IL-6)。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1.11%;观察组显效19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4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53 3,P<0.05)。

2.2 胃肠道功能改善时间 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改善时间对比

注:组间对比,t=15.987 9、8.147 6、8.680 3、6.521 7,P<0.05。

2.3 炎症因子 两组治疗前TNF-α、ET、IL-6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ET、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注:组内治疗前后对比,P<0.05;组间治疗后对比,t=22.413 5、7.690 7、11.951 5,P<0.05。

3 讨论

肠梗阻根据其病因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缺血性肠梗阻三类,机械性肠梗阻是指肠道本身疾病、非肠道本身疾病或肠腔阻塞等疾病引起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是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腹膜炎及感染中毒性休克造成肠壁肌肉失去蠕动功能而产生的梗阻,急性炎症性肠梗阻属动力性与机械性并存的黏连性肠梗阻。目前西医治疗急性炎症性肠梗阻主要以矫正全身生理的紊乱及解除梗阻为主,矫正全身生理紊乱常采用禁饮、禁食、控制感染、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解除肠梗阻常采用口服植物油、钡灌肠等,但仅适用于单纯性黏连性肠梗阻,对于炎症性肠梗阻其效果欠佳。

急性炎症性肠梗阻属中医“关格”“肠结”等范畴,中医认为肠为人体六腑之一,六腑其生理特点为泻而不藏,传化水谷、以通为用,由于外感伤寒之邪而内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或温病之邪内入胃肠,热盛灼津,使燥湿内结、气血瘀滞,气机阻滞、导致肠道受阻,升降功能异常,使肠腑传化功能障碍,故治则活血祛瘀、通腑理气、行气消滞,方用下气活血通腑汤。方中大黄通里攻下、清热泻火、活血祛瘀,芒硝泻热软坚,二者通里攻下、软坚润肠合为君药;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厚朴行气燥湿、消积降气,火麻仁润肠通便,莱菔子消食除胀 降气消痰,以上诸药合为臣药,共奏行气健脾、燥湿润肠之功效,助君药通腑攻下;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泻火,二者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使合为佐药,甘草为使缓和药性、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通腑下气、活血祛瘀、行气健脾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大黄中大黄酸可调节结肠内水通道蛋白,增加肠道内容物水分,从而利于肠道通畅,此外其提取物还具有抗菌、消炎等作用[5]。芒硝溶化或煎汁内服后,其硫酸钠的硫酸根离子不易被肠黏膜吸收,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盐溶液,吸附大量水分,使肠道扩张,引起机械刺激,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发生排气、排便效应[6]。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饮食恢复时间、TNF-α、ET、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下气活血通腑汤一方面可通过通腑下气、行气消积等作用,从而促进患者肠道通畅,快速缓解症状,另一方面通过清热燥湿等作用发挥抗菌、消炎的效果,从而降低血清炎症因子TNF-α、ET、IL-6水平。

综上所述,下气活血通腑汤可降低结肠癌术后炎症性肠梗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还可缓解肠道症状,促进肠道排气、排便,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通腑行气炎症性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通腑降气汤治疗腑气郁滞型便秘60例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
行气药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通腑逐瘀汤治疗创伤后腹胀1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