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国家竹材仓储机制
2020-01-08费本华
费本华
(国际竹藤中心 北京 100102)
1 中国竹林资源现状
竹类植物属于禾本科,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素有“世界第二大森林”之称。根据2017年发布的《世界竹藤名录》(World Checklist of Bamboo and Rattan),全球共有竹种1 642种,竹资源面积达3 200多万 hm2。中国是竹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第九次森林资源普查结果显示,中国竹林面积为641万hm2,占全球竹资源面积的20%。仅2018年,中国大径级竹材的产量高达31.55亿根,可利用资源非常丰富,并且各类竹资源均呈显著的逐年上升趋势[1](图1)。丰富的竹资源推动了竹产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中国竹产业产值高达2 456亿元(图2),占林业总产值的3.2%,比2006年增长3.93倍。但是,从竹业产值在林业总产值中的占比来看,竹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远未达到补充“木材资源”的目的。
图1 中国竹材产量增长趋势
图2 中国竹产业产值增长趋势
2 国家木材储备历史沿革
1949—1998年期间,我国林业管理政策是以木材采伐为主,生态保护为辅,木材资源量相对丰富。但是,不合理采伐和对木材资源过度利用,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木制品需求的增加,导致木材资源越来越匮乏,出现供应不足的现象。
1998年以来,我国正式实施天然林保护等6大工程,经过20年的过渡,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要求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2018年,我国商品材产量为8 811万m3,进口木材(原木和锯材)总量为1.12亿m3(图3),对外依存度很大。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木材总体缺口量为2.5亿m3,木材年消费量为6亿m3左右,人均年消费量不足0.4 m3,是世界人均水平的60%。在这种木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大方略。
图3 我国商品材与进口材数量
2010年,木材储备被列入我国“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作为国内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以解决生态安全与木材需求之间的矛盾,协调和维护生态安全与保障木材间的平衡。2012年,我国正式开展木材储备基地建设,发展国家储备林[2]。2013年10月,《中国绿色时报》先后2次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湖南省“木材战略储备,源于基层的创新实际”的典型事例。2013年,由国家林业局速丰办和北京林业大学共同发起的国家木材储备战略联盟成立,为储备林的标准、规程、细则的制定出谋划策[3]。2014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守正牵头,联合8位林业、生态方面的院士向国务院提出建议,要求“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深入推进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截至2017年年底,累计完成建设任务318万hm2。2018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再次印发《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其中提到,截至2020年,将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700万hm2,到2035年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2 000万hm2。这一系列举措将促进我国木材生产向精准转变、质量生态型转变、生产力布局向战略储备调整转变等。
作为另一种丰富的森林资源,竹林长期处于一种自然生长状态,多数竹林无人经营,大量的竹材未得到有效采伐,导致立地条件变差、土壤肥力衰退、竹林产量不稳、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全国14亿人口对木制品的消费,需求量巨大,目前的市场供给根本没有满足人们对健康产品的要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竹产区开始推广竹林丰产培育技术,竹林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但是,竹林培育与竹材加工利用相辅相成。竹林培育作为竹资源全产业链中的第一环,需要下游竹加工企业的拉动,把产品做好、规模做大、消费舒心,形成一、二、三产联动、良性发展模式。在这个产业链中,一旦有竹材未得到有效利用,就会出现竹材浪费、竹林质量下降的现象,进而影响竹农收入。同时,也无法缓解木材资源的短缺。因此,竹材储备与木材储备同样重要,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问题。
3 竹材仓储的意义
竹材和木材是组成我国木质材料的两兄弟,相互帮衬。发展国家储备林建设是对森林资源长期保护的形式。和木材资源不同,我国竹林资源丰富,竹材储备只需要妥善管理竹林,在此基础上增加竹材仓储环节,就可以达到竹产业链的有效运转,为下游竹加工企业提供丰富的产品,3个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竹材仓储是连接竹林培育和竹材加工的重要环节(图4)。从短期看,竹材仓储可以达到竹材有效储备、促进竹产业发展的目的;从长远看,竹材仓储对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维护国家木材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4 仓储在竹材全产业链中的调控作用
3.1 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维护木材安全
我国的林业产业主要面临几大挑战[4-5]:一是生态短缺和木材短缺长期并存;二是成熟用材林资源量少,大径级木材资源严重匮乏;三是木材消耗快速增长,各主要木材出口国纷纷提高原木出口关税或限制原木出口,国际木材市场的平衡性越来越差。生态文明建设与提高森林质量、增加人均使用木材量息息相关。在木材战略性储备的同时,加大利用竹材资源,做好竹材储备工作,有助于提升我国森林生态功能,加快实现生态林业等目标。
3.2 调控竹产业发展,有序促进下游产业
仓储企业是竹材流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与竹产业的兴衰相辅相成。建立竹材仓储基地,就建立了地区性竹材资源大数据平台,对该地区的竹材市场地位会有深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竹材原材料的供应,提高下游竹加工企业的运行效率。
制备不同的竹产品,需要的竹材原料不同,在竹种、竹龄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异。比如制备竹纸时,通常选用2~3年生的慈竹、绿竹等丛生竹;而在制备竹家具时,通常选用4~5年生的毛竹作为原材料。选用的竹种不同,产地不同,在储存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也有所不同。建立竹材仓储基地,可以将竹材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联合库存的模式,将不同需求的竹材原料进行统一存放,统一管理,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
3.3 提高竹材采伐率,增加竹农收入
建立竹材仓储基地,能够提高竹材采伐率与使用率。竹子生产迅速,一天最高可达1 m的增长速度,毛竹在4~5年内即可成材,是竹质板材的优良原材料。但是竹林必须年年砍伐,立竹时间过长将导致自行枯萎死亡,影响竹林健康。建立竹材仓储基地后,每年的适龄材能够得到充分采伐,有效保持竹林健康生长,也为当地竹农创造稳定的竹林收入。
4 建立竹材仓储机制的措施
竹材资源同木材资源一样,下游产品呈现多样化形式,根据应用类型可分为竹纸、竹家具、竹地板等,根据板材类型可分为重组竹、竹集成材、竹OSB(定向结构刨花板)、展平竹、竹木复合材等。多样化的产品导致竹材在储存和运输上的困难程度大大加深,需要针对各种产品的竹资源特性进行分门别类的储存。尤其是竹材多生长于南方亚热带地区,没有规范化的竹材仓储和物流,就无法满足北方竹加工企业与消费者的需求。
4.1 制定国家竹材仓储规划
为了促进仓储业的发展,2014年国务院制定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其内容包括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总体要求、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等[6]。其中,仓储业作为重点环节,提出要加快现代化立体仓库、资源型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和重要商品仓储设施建设,鼓励仓储等传统物流企业向上下游延伸服务。
制定国家竹材仓储规划需要结合竹资源与竹产业现状,有计划地进行实施[7]。以建立仓储示范点为例,我国竹资源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苏、江西、云南、福建等南方省市,需求地却遍布国内各省市及欧美等多个国家,生产地集中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因此,在制定竹材仓储规划时需要对仓储示范基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达到利于销售、统筹兼顾的目的。
4.2 建立竹材仓储管理体系
仓储是指将材料存放在开阔的仓库中进行有效管理,分为原材料仓储、半成品仓储和产品仓储等,目的是使材料在生产、需求等不同阶段时,克服各阶段的时间差,以保证材料不会因时间差而质量下降。
保证竹材在储存过程中质量不变:首先要建立竹材仓储设施,根据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不同材料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温湿度控制,避免竹材在储存过程发生霉变、腐朽、开裂等;其次是建立科学完善的仓储管理制度和标准,提高企业对竹材仓储重要性的认知,确保企业人员按照仓储制度层层落实;第三,建立竹材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将竹材的基本信息,如竹种、产地、基本材性等信息统计起来,借助互联网平台,运用现代仓储管理理论,建立一个自助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新型综合式竹材仓储模式,既满足竹材产品的跨地域性交易,又能满足竹材资源信息的共享需求,实现竹材战略性资源的信息化存储[8-10]。
4.3 制定竹材减税补贴政策
我国规定对农、林、牧、渔业项目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但是,竹材的减税补贴政策开展一直都不顺利,缺乏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制定竹材减税补贴政策,可以推进竹材仓储、乃至整个竹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竹材采伐、半成品加工、仓储、产品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流畅运转。
5 结论与建议
随着我国木材资源供应不足、需求增大、进口受限的明显变化,不仅要高度认识木材战略储备的重要性,还要及时开拓新的资源。丰富的竹林资源作为另一种可再生资源,应该提高对竹林资源和竹产业的重视,明确竹产业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的重要地位。建立竹材仓储机制,持续储备成熟竹材与粮食、石油储备同等重要,具有同等的国家战略意义,也是推进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保富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减缓CO2排放、保护地球家园的强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