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怎样领导改革开放

2020-01-08谢春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

中国领导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制度

◎ 谢春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近年来,我经常有机会跟外国政党人士交流,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政党人士,只要对中国的情况有些了解,尤其是对今天的中国和过去的中国有一个对比,一定会认可我们的改革开放,敬佩我们取得的成就。在他们看来,这个成就就是奇迹,简直不可思议。在跟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改革开放,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要探讨原因、经验、启示,可以说很多。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对广大理论工作者提出这样的任务,要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做得很好,但是过去总结得不够,今天也还是不够,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总结,尤其是把这个总结上升到学理高度。今天来参会的同志,多数是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我们更有这个责任,而且要把自己的总结通过教学、科研传递给更多的人,包括传递到国外、境外。

可以说的东西很多,今天我主要谈四点体会和认识。

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也好,其他事业也好,要想成功首先得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我们党一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自己的指导思想,这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100多年前诞生的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为多年后复杂的中国问题提供具体的解决办法,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和回答。

过去,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巨大成功。但是,在建设问题上想走自己的路,没有完全成功,曲折探索长达20年之久。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曾经在很大程度上照搬苏联模式,单一公有制、单一计划经济、单一按劳分配、单一农业集体经营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今天,我们把“四个单一”当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但是过去却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天经地义。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逐步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越来越深刻。认识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基础上,而中国没有这个基础,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础,只能根据自己的国情建设社会主义。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应该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同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应该在发挥国家计划作用的同时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应该在主要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还有一些按生产要素分配,应该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同时实行农户承包经营。这些认识和做法,跟过去的社会主义认识和实践很不相同,党在理论创新方面曾经遇到很多挑战和困难。

为了回答有些人提出的这些新的认识和政策是不是社会主义、是不是离经叛道等问题,党的领导人和理论工作者,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做了很多创造性的工作。比如说,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认为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跟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有很多不同。所以,我们搞改革开放,走自己的路,不是离经叛道,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个理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今天很多东西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判断之上的。这个理论不光对于中国非常有用,而且对于越南、老挝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很有借鉴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全新认识,是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这一点,连已经垮台的原苏东共产党人也已经意识到。2006年下半年,我去俄罗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访问的时候,见了不少原苏东国家共产党的政治家、理论家,他们很敬佩中国共产党。他们总结苏东剧变的教训,第一条就是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认为,20世纪50年代后的苏东地区,马克思主义没有发展,表面上很坚持马克思主义,但坚持的是100多年前的说法,没有新的说法。马克思讲的资本主义跟战后的资本主义对不上号,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也跟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很不相同。一个理论连现实都难以解释,怎么能具体指导实践?

二、推进制度体制的创新

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但是过去发挥的作用远不如改革开放以来好,远不如今天大。这是因为体制机制上有一些问题,过去政治上民主不够、法治不健全,经济方面也有“四个单一”的问题。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坚持原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多具体体制的创新,效果就大不一样。仅举三个例子。

一个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改变过去人民公社大锅饭的做法,土地还是集体所有,但承包给每家每户经营。地还是那些地,人还是那些人,农机、化肥、种子等都没有变化,变的只是经营方式。但农民们明白,干得怎么样跟自己的生活水平密切相关,所以不会磨洋工,生产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农民温饱问题很快解决,城镇居民也得到丰富的农副产品供应,改革一开始就取得了巨大成功,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中国从经济领域改起,从农村改起,改革给人民带来了利益,所以人民坚定支持改革,而苏联是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久了老百姓没有获得感,苏共连控制局面都难,最终垮台。

第二个例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去搞单一计划经济,说有计划按比例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的无政府状态,理论上是这样,但是前提是必须计划好,如果没有计划好就会出现问题。计划经济建立之初容易计划好,那时经济规模比较小。经济规模大了就很难,指望国家计委把这么大一个国家的经济完全计划好,可以说找不到这样的能人。过去,多次因为计划不好出现严重问题,尤其是50年代末的“大跃进”导致严重的比例失调。还有,计划经济有一个难以避免的弊端,就是没有活力,企业没有自主权,也不可能有积极性,不管干得怎么样就那几十块钱工资,一分钱奖金都没有。再有,如果一个企业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理论上就破坏了原有的比例关系,是不是应该受惩罚?想明白这些道理,就容易理解过去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改善幅度不大的原因。改革开放前,商品严重短缺,很多商品要凭票供应,中国如此,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无一不是如此。但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马上就变了,各个市场主体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要使出浑身解数。现在,就连国企的普通员工都明白这样的道理,自己所在的企业没有竞争优势,竞争不过人家就会垮掉,自己就会下岗失业。如果有竞争优势,收入可能会高一点。90年代初,中国很快告别短缺,告别票证,现在购买任何一样商品都不用求爷爷、告奶奶,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是中国共产党人前无古人的历史性贡献。

第三个例子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经过长时间探索,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的。曾经,发生过姓“公”姓“私”的争论。有代表性的万言书表达过这样的思潮,改革开放将近20年,产生了新的资产阶级,人数、力量远超过社会主义改造之前,他们已经对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构成了严重威胁。1997年5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班的讲话中给予明确回应,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所有制形式都可以大胆探索利用。他还提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这一命题,意思是公有制绝不仅仅是国有和集体两种,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各种形式的公有制加起来份额更大,控制力、影响力更强,不存在民营经济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的问题。在这一讲话初步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党的十五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扫除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思想障碍。现在,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解决就业、提供税收方面的作用,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深刻阐述。

本研究认为,应用低频rTMS联合EMGBFT治疗脑卒中患者,rTMS重新平衡大脑半球间活动,加快皮质神经重构速度,改善皮质脊髓束的运动通路[21],同时EMGBT诱导外周神经元去极化后促进肌肉收缩,降低痉挛肌的肌张力,增加拮抗肌肌力,并令其刺激传入感觉神经纤维,通过上位中枢提高对运动功能的控制,致使脑部皮层组织发生变化并改变其可塑性[22-23],二者结合治疗,从而进一步降低上肢痉挛,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这几项改革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初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发挥了巨大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需要多说。我在这儿简单说一点,就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现在,有些同志在这一问题上认识不深刻,甚至被人忽悠。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就是看清了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作用。这一点,就连有些外国人也看明白了。我曾经问美国一家跨国公司的高管,你们为什么相信中国“威胁”论,甚至制造中国“威胁”论,他说你们经济上太强了。我说中国经济总量和人均都没法和美国比,他承认比不上,但是他说中国国有企业发展太快了。国有企业实力大说明国家经济动员能力强,国有企业是保证国家经济安全最重要的力量,显然中国在这方面有优势。

还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2009年,因为金融危机的冲击,珠三角地区有些企业垮了,有人失去了工作,不得不回农村老家。他们回老家后还有一块承包地,还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中国的社会稳定就不会出大问题。试想,如果没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这些人还有地方去吗?回农村怎么办?社会稳定一定会出大问题。中国古代农民起义不断,起义领导者、参与者都是失去土地的农民。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贫民窟很多,如果中国不是今天的土地制度,也会出严重的贫民窟问题。另外,近年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很快,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很高,也跟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密切相关。

三、吸纳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过去人家封锁我们,我们也曾过分强调自力更生,一段时间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1978年,邓小平同志出访日本、新加坡等国,认识到我们跟人家的巨大差距。去年,十九大之后我去日本宣介十九大精神,感触也很深。因为1997年,整整20年前我去过日本,当时坐新干线列车也是受震撼、受刺激,但是去年再去,感觉完全不一样。回过头深深地理解了邓小平同志当年的感受、当年的感慨。我们改革开放能够在1978年确定下来,跟邓小平同志出访得来的认识、受到的刺激密切相关。

从此以后,中国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我们不断地向人家学习,从开始用人家的资金、学人家的技术和管理,到后来学的东西越来越多,股份制、公务员制度等很多都不是我们的发明创造,都是学过来的,市场经济也是跟人家学的,当然有我们自己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重要判断、重要名词,有些也不是我们的发明,比如说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学习型组织等,都不是我们的发明,我们的思想观念因为开放发生很大的变化。

过去若干年,我们开放更多是引进来,后来实力强了之后能够走出去,开放程度越来越深,领域越来越宽。2008年,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章,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广泛吸纳人类文明共同成果的社会主义,没有这样的吸纳绝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这一点也是影响巨大深远。

四、发挥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现在我们党内同志,党外的同志,包括国外、境外各方面人士看得越来越清楚。连有些西方人都看得很清楚,比如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我们没有两党制、多党制的纷争,优势体现得越来越充分。2014年,我去阿根廷访问,人家让我做演讲,出的题目是中国共产党如何决策,如何实施决策,我就用刚刚结束不久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案例来讲。

我们中国只有一个权力中心,那就是党的中央委员会,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都不是权力中心。我一说他们就明白,在西方国家,他们搞不清楚谁是中心。总统说的话管用,议会说话管用,法院也管用,但往往相互牵制,纷争不断。我们各方面的领导人多数都在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决定中国最重要的事情,中央委员会做出的决策因为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实施起来也高效,一声令下马上就能得到实施。西方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效率比不上中国,这个道理他们听得明白。

美国有人说中国重大决策比美国快,美国人吵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开始干了。英国有人说中国政治有稳定性连续性,一个个五年规划定出来付诸实施,他们做不到。日本有人说,考虑2035年、2050年的事情,只有你们中国共产党。

还有,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选拔制度也有优势。我们选拔干部强调台阶、强调政绩,强调多岗位锻炼。我参加中国共产党同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谈中国共产党如何培养使用干部,特别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习近平总书记怎么样从大队党支部书记成长为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他几乎所有台阶都经历过,大的职务变动有16次,工作过的地区总人口有1.5亿人。他能一步步走上来,是因为政绩突出,赢得党和人民的认同。这跟西方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家很不相同。再一个是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是怎么产生的。我讲中央委员、候补委员人选的提名、考察、差额选举等,有的领导人听了目瞪口呆,非常敬佩。

中国共产党在很多方面有独特的政治优势,现在看得越来越清楚。我们应该自觉坚持各项基本制度,绝不能放弃或者改变独特的优势。

当然,我说这四个方面肯定不全、不够,相信习近平总书记会对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启示做出全面、权威、深刻的总结。我们作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见证者,更是受益者,40年走过来,一定会认同改革开放,会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广大理论工作者,尤其是在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工作的理论工作者,要努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经验的总结,加强对改革开放领导力的研究,把我们的研究成果,把我们的所思所得传递给党员领导干部和全国人民,让他们更加自觉地坚定“四个自信”。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制度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某些单位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