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制造类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020-01-08王胜周明安刘文军巫少龙魏小华
王胜 周明安 刘文军 巫少龙 魏小华,2
1、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2、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引言
职业资格教学课程是国家《职业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必修课程,建立起职业资格培训鉴定课程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双通的综合教学体系。专业主任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对所在专业培养的职业技能进行摸底调研,制定符合专业就业方向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培训鉴定课程,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意向就业岗位,在完成相应的人文素质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形成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结构后,进入强化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阶段,学生可以在专业群拓展职业资格课程内针对性地选择职业资格培训鉴定课程。从而导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质量下滑,在高职院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该问题尤为突出。首先是拔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严重缺失,难以产生大师级的工匠人才;其次,在岗位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方面,只是停留于点到为止的顶岗实习程度,只有少部分学生参加一些订单班等形式的强化训练后,才能深入、全面地学习与相应企业岗位匹配的技术技能,而传统意义上的订单班、冠名班等主要是采用点带面的形式带动整体岗位职能力的提高,其带动速度较为缓慢,学生培养质量不均衡,中间协调教学环节较为复杂。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仍以传统教学实训实践方式为主,主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生实训锻炼的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固化,忽略学生培养主要能否胜任企业产业岗位的要求。以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宗旨,加强专业群课程体系整合优化,实现专业课程体系与专业拓展的职业资格课程体系相融合,双管齐下,构建基础通用、模块组合、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教学体系。
1 制造类高技能人才体系构建
1.1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以学生为本的动态教学管理体系。
基于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要求双证书培养的办学理念,以满足学生全方位、多技能的实践要求,实施技能人才计划、技能大赛计划和大师工作室计划的“三计划”人才培育方案。
1.1.1 技能人才计划。针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改革,开设以在线学习模式及其技能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采用“超星在线教学(虚拟仿真实训室)、开放式实训和动态管理”的教学管理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与国家企业培养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接轨。
1.1.2 技能大赛计划。以实训课堂教学为核心,依托中央财政支出的实训基地,开展“数控技能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技能大赛”“数控装调与维修技能大赛”“机械设计大赛”四项衔接的大学生科技与技能竞赛活动,学生参与竞赛指导教师的竞赛项目研究,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实践教学体系。
1.1.3 大师工作室计划。探索企业工匠大师学徒制培养模式,借助学校虚拟实践管理平台,形成学生企业大师工作室模式的动态管理体系。培养方案分为学校学习阶段和企业大师工作室学习阶段。学校学习阶段注重专业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教育,增加企业大师工作室环境下的实践创新能力,旨在增强学生企业环境、企业岗位、企业文化的适应性。利用企业实践虚拟在线平台进行实践的过程化考核和评价,并要求学生及时上传学习日志与工作视频,旨在通过企业技能大师的技术实践指导和教师的虚拟在线管理,增强学生技术技能的综合实力,争取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新技能大师。
1.2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
1.2.1 建立虚拟学习与实践考核档案。采用动态管理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形成在线虚拟学习的自主教学模式,统计归类虚拟学习记录的大数据,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学习的兴趣,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虚拟学习的心理档案,作为期中和期末实践实训考核的依据,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的个性化考核,并建立虚实结合的教学档案。
1.2.2 教学演示虚拟化。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把每个教学任务的核心技能点均录制成相应的虚拟视频,并上传至超星等在线学习平台,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以外的场所进行全方位无约束的预习和巩固技能模块,设置相应的在线学习学分,教师和学生在虚拟化在线学习平台上留言互动,并对学生进行考核,实现教学内容的虚拟化在线预习学习效果。
1.3 建设教学实施质量保障体系
1.3.1 统筹协调推进职业院校领军趋势。加快推进学校在衢州地区职业教育的领军能力,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优势,构筑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平台,校企共建衢州市公共实训基地、校内外顶岗实践基地、双师高技能师资团队,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1.3.2 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制度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活力,改革内部运行机制。推进各方面工作体系的改革,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合理配置资源,为基层教学(实训)组织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为核心,积极完善内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
1.3.3 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规划实施。根据学校总体目标和规划,深入分析学院工作的现状、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制订发展规划,确立发展目标,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分步骤、分阶段实施发展规划。根据规划提出实施细则,加强可操作性。建立健全规划评估和监督机制,定期评估规划的实施情况,监督重点工程的执行情况。
1.3.4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对专业整个教学环节进行考评、控制、反馈,定期评估规划的实施情况,强化教学的规范化建设,组织保障、制度保证、政策激励、经费保障用制度来保证教学全过程的顺利实施。
2 理论创新和实际价值
2.1 专业群对接区域经济构建技术技能型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区域适应性
依照“企业需求—技术技能要求—专业就业方向—专业核心课程组合支撑”的思路,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凝聚专业群,重构教学与管理体系,分专业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对接企业岗位需求设置课程组合。双管齐下,构建基础通用、模块组合、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教学体系。
2.2 基于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构建“虚实结合、动态管理”的教育教学体系
根据“三计划”办学定位——实施技能人才计划、技能竞赛计划和大师工作室计划的“三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施策略,建立大师工作室管理档案,实行教学反馈与人才培养方案动态管理,促进学生技术技能的迅速提升。
2.3 构建“三平台、四层次”技术技能实训新体系,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依托衢州市重点实训室和衢州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以中央财政支持的机械制造实训基地为基础,构建技术技能实训新体系,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岗位胜任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建立校企对接、优势互利、按需培养的技术技能培养体系。
3 结语
本文以“对接企业需求,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理念为指导,优化专业方向动态选择机制。创建服务地方经济的项目化层次化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的实训创新。完善学生动态发展的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帮助学生达到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的统一,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统一。以培养适应装备制造业工程实践需要的、具备现代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推动高端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和技术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