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2020-01-08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赵敏鹏常文利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赵敏鹏 常文利
1 工匠精神的含义
工匠精神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爱岗敬业,富有责任感,注重细节,精益求精,追求完美[1]。高职院校学生是重要的未来工匠来源,他们很有可能就是日后社会中的工匠。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和职业素养水平会直接影响其未来工作水平和效率。因此,“工匠精神”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与专业人才的重要目标,指引着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
2 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当下,“工匠精神”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也已成为学生职业发展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在我国“工匠精神”追求的是具有优良品质的产品,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中国企业振兴的原动力。目前,之所以美国等工业强国生产的产品品质精良,是因为企业追求高品质产品,加上企业员工工作细致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他们重视自己的工作质量,甚至把它和自身荣辱挂钩,即使是最卑微的工作也力求完美。归根结底,发挥作用的是这些国家在职业教育中给学生灌输的职业精神。我国对“工匠精神”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也逐渐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高等职业教育本身就把帮助学生就业作为宗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个行业内具备高水平专业能力的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面临困境,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必将成为解决困境的一种有效方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不仅让学生在求职时具有更多优势,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入职后的竞争力,因为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入职后能很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利用优秀品质和较高的专业能力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发挥自身价值,为企业经营和发展贡献力量。
3 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3.1 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学
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渠道主要是高职院校安排的各种专业课程,因此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就业需求,了解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融入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实现工匠精神的培养和专业教学的结合,使学生在日常学习时就能了解和养成“工匠精神”。
3.2 将“工匠精神”融入学校管理
“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它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强化,不能一蹴而就。高职院校应该依靠有效的教学方法,把“工匠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日常管理活动之中,帮助学生形成较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水平并提升职业能力,使学生成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格外重视对于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和教育,制定管理制度,从细节入手,加强日常生活的规范性管理,让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工匠精神”渗透到学生言行举止的每一个方面,不断增强养成教育的教学效果。
3.3 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践训练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也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提升学生实习实训能力,不断强化和提升自身素质[2]。
第一,让学生在专业实训活动中养成工匠精神。专业实训是培养高职生“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专业教师要根据培养目标来制订可行的培训计划,通过有效的措施和教学方法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到学生的实训实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如教师可以布置贴合实际的工作任务或者组织学生参加产品质量大比拼活动,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实践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下得到教育,感受“工匠精神”的真正内涵,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积极追求“工匠精神”。
第二,让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强化“工匠精神”。要实现工匠精神的培养,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企业文化的熏陶二者必不可少。高职院校可以和企业合作,让学生到合作企业中实习,在企业文化氛围中强化工匠精神教育。学生在企业实习时能够受到优秀员工事迹的熏陶,认识到严格管理和规范流程的意义,认识到工匠精神的实际价值,自觉端正工作态度,主动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从而不断提升“工匠精神”。
4 结语
应对新时代发展,我国对于技术人才需求逐步加大,甚至到达了精益求精的地步。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其责任不言而喻。因此,面对社会新要求,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技术的培养,重视“工匠精神”的落实,加强爱岗敬业、技术完美的技术人才输送,从而实现“大国工匠”的宏伟目标,为以后更多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铺垫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