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如何基于立德树人开展网络思政教育
2020-01-08榆林学院芝春
榆林学院 芝春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和思政教育的需要明确指出,要运用互联网技术让思政教育工作活起来、新起来、强起来、实起来,推动思政教育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那么,怎样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个远大目标呢?下面简单谈一下个人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1 “互联网+”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思政教育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无法回避的挑战。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互联网+”技术拓宽了思政教育的渠道,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工具和手段。思政教育可以借助微信、微博、论坛等新媒体,使用手机、笔记本、平板等工具灵活机动地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以图片、文字、语音、视频等形式呈现课堂教学的内容,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二是“互联网+”技术使思政教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凸显了时效性、动态性、多维性和全方位性。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互联网+”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挑战,一是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那些不健康的信息容易给大学生的思想造成消极不良的影响;二是虚拟背景下大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更加难以把握。
2 立德树人的概念与内涵
“立德树人”是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针对教育工作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培育方向,全面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二是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三是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四是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把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3 双重背景下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思路与方法
3.1 创新教育思想,推动“互联网+”和立德树人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在“互联网+”和立德树人的双重背景下,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必须首先创新教育思想,让“互联网+”技术和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融入我们的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一是要高度重视“互联网+”技术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趋利避害,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二是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深入开展全员思政教育、全程思政教育和全方位思政教育,把学生培育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3.2 引入“互联网+”,推动思政教育的全面创新
互联网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式,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思政教育,就是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思政教育的全面创新,一是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宽思政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让思政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空气和及时雨;二是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思政教育手段和模式的创新。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打造各类网络平台,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三是要依托互联网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提升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动态性、多维性和全方位性,让思政教育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3.3 坚持立德树人,筑牢思政教育的思想阵地
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教育的根本方向和总目标,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必须时刻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正确方向,一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使青年学生掌握科学的理论,树立正确的理想,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有机结合在一起;三是要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创新话语体系,在学生的问题和需求之间找到良好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