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20-01-08渭南师范学院卢粉艳
渭南师范学院 卢粉艳
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模式的深度融合已经席卷全球。面对机遇和挑战,认真审视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创新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1 “互联网+”技术对高等教育造成的深刻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概念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颠覆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使高等教育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调研证实,“互联网+”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互联网+”拓展了高等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给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的天地。
传统的高等教育都在校园进行,在规定的课时内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开展教育的空间就是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高等教育由线下变成了线下线上同时进行,而且线上教育没有时间限制,也没有空间的限制,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借助网络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教学和听课的时间及场所。这种影响等于在无形之中拆除了高等教育的校园围墙,使高等教育向全天候、全空间的方向快速发展。同时,网络教育也降低了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条件的人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
1.2 “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方式方法和教学模式,倒逼全面创新。
“互联网+”对传统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一是传统的教育理念被解构,人们无法再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思想,教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变化,学生也由被动接受教育变成了主动探究;二是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被颠覆,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线上教育快速发展,微课堂、翻转课堂等应运而生,一言堂教育日渐式微;三是教学模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育体系改革全面推进,新课程新课标深入人心,发展之快、来势之猛让人瞠目结舌。
1.3 “互联网+”丰富了高等教育的教育资源和手段方法,为实施教育创新提供了现实基础。
客观地说,“互联网+”是一项技术手段,也是一种崭新的观念。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它为高等教育的创新和变革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物质基础,一是网络共享功能和海量的信息,丰富了高等教育的各类资源,只要点一下鼠标就可以借助搜索引擎找到自己所需的各种教育资料,挖掘到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二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让高等教育的手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琳琅满目;三是借助“互联网+”能够搭建各种学习平台,为教师、学生、家长等全天候全时空的双向甚至多向沟通提供极大的便利,网络线上学习席卷全球。
2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模式创新的对策与思路
既然“互联网+”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势不可挡,那我们就应该顺应时势,大胆地全方位地引进“互联网+”,推动“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让教育模式的创新遍地开花。
2.1 要树立“互联网+”高等教育观念,崭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推动教育体系的全面变革
思想和观念的变化是创新的源头活水。树立“互联网+”教育的思想意识,就是要用推动“互联网+”理念和传统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实现思想层面的变革,一是要树立“互联网+”意识,对照“互联网+”理念分析、查找、摒弃传统的落后的思想观念;二是要用“互联网+”的视角全盘谋划高等教育体系,实现课程体系、制度体系和考评体系的时代变革;三是要分层次、分步骤地谋划并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2.2 要大力开展教研工作,通过课题研究、教学观摩等活动,实践、探索、创新各种教学模式
一是要大力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变教师的主体地位为课堂秩序的维护者、教学活动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要积极探索各类线上教学模式,给教师更大的教学自主权,给学生更多的选择自由和学习自由;三是要采用开展翻转课堂、微课堂等教育方式,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要深入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机会
一是要根据教学工作需要及时搭建科学的教学平台,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二是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体系,激励教师和学生借助平台进行即时沟通,让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三是要科学谋划课前、课间、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安排,促进混合教学模式的深度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