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汽车类专业课工匠精神教育评价体系

2020-01-08林顺宝

湖北农机化 2020年19期
关键词:工匠实训考核

林顺宝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1 高职汽车类专业课工匠精神教育评价体系特征分析

1.1 主体多元性评价的增加

在现代职场中,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以及工作严谨踏实等等,都属于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且该类精神品质均可在学子的学习及评价情景内实现培养[1]。以往的评价方式一般由教师自主完成,其中的主观性过强。现为保障学生评价成绩的综合性及客观性,院校可以教师作为基础,利用增加学生自身、校企合作企业员工以及学生之间等类型评价的方法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学子自评使其感知个人的真实水准,逐步完善自身,以企业员工评价保障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以互评方式将学子在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内的真实表现实际反映出来,逐步培育学子的工匠精神。

1.2 结合教学的反馈式评价

改革考核评价的方式,院校需以实时的效果反馈作为重要依据,可改进调整评价主体、考核项目所分配的分值,或者各主体的占有比例等等。院校要详细整理剖析上述结果,在下次的教学环节重复前为主要的负责环节反馈结果,以此构成高效多次式循环链条,构建闭环式的教与学信息收集并总结改进,将评价体系评价的控制力及监督力提高。

1.3 评价重视教学的过程性

在以往的课程评价中,评估往往更为重视教学的结果性,例如很多院校以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强调考试成绩且忽视学子的操作成绩。这个评价体系的欠完整问题,导致学生成绩无法将其全部的学习阶段反映出来。因此课程评价应重视学生一学期内学习过程中各种表现的细节、整体评价。

1.4 用以往评价方法作基础

对汽车类的专业课教学而言,一般以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方式,该方式的应用时间较长,有充分的经验积累性[2]。而新型评估中强调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对技术熟练型人才的需求,为此,在全新的评价体系中,院校要对新项目进行补充,并将以往的评价方式及原则灵活保留。在此基础上增加评价目标及内容,保障工匠精神的培养完整性。

2 高职汽车类专业课工匠精神教育评价体系模型构建原则

第一,发展性和完整性的结合。该模型中的构成要素较多,各要素整体呈现互相协作、互相关联的整体性特征。且该模型要面向当下的汽车行业,但汽车行业在现代科技和经济影响下发展速度较快,为此要保障行业需求被满足,评价体系模型的指标便应具备开放性及发展性。第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该模型的构建以构建模型的方式确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并将其应用进人才培养评价当中。模型构建原则均是从客观情况出发,以实际发展作为主线,在对学生学习情况、价值取向以及性格特点等内容综合参考后,实现理论设想结合实际发展的效果。第三,以人为本。工匠模型构建的出发点在于培养院校人才的人文素质、技术技能,因此应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在教学改革、评价体系构建中,均需参考学生的发展特征,考虑其最终的发展方向、目标及个人的价值取向等因素,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评价考核指标设置,培养学生社会所需、个人所需的专业能力及经验素养。

3 高职汽车类专业课工匠精神教育评价体系构建方法

3.1 基础理论课

对该类课程的过程性评价,院校可参考情感目标、课堂参与以及任务表现的主要内容,以笔试、章节测试以及作业完成作为结果性的评价出发点,利用该类具备实用性、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完成对基础理论课的评价。

3.2 专业基础课

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情感目标、任务表现以及课堂参与是过程性评价的主要内容,结果性评价的内容为笔试及实训考核,该类考核模式适应如《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构造》等课程。在专业基础课中,侧重点在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及掌握程度,对学生个人素质模型的构成效果以结果性评价进行验证。该类评价方法能利用对学生项目考核中表现出的真实问题分析、理解及总结能力进行考核,对其坚强毅力、不断进取及精益求精的各类品质进行考察。

3.3 校内实训课

在对校内实训课的评价中,院校要重视过程性的评价,以课堂参与、情感目标以及任务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以操作及实训报告作为结果性的评价方向。对校内实训课的该类评价方式构建,适应于《汽车动力系统检修》、《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系统检修》、《汽车网关控制与娱乐系统检修》等课程。院校要大胆探索及实践学生评价,从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所提的意见出发,将学历、职业技能鉴定融进校内的教学模式中,在学子中探讨及推行工匠精神鉴定等级的评价体系。

3.4 校外实训课

在对校外实训类课程的评价中,过程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日常表现、情感态度以及项目实施,结果性评价以其实习报告、答辩和毕业论文为主。例如在高职教育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常实施的项目环节,在该类校外实训中,院校便可将对应企业、对不同学生的综合评价重视起来,利用校企联合模式、第三方的综合评价对教学改革的成果进行验收,最终为企业、为社会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4 结语

综上,为保障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效果,高职院校应做好对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并构建对应的教育评价体系。利用全面性、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协助教师对教学对象进行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完成对教学环节的有效控制。学生则通过教育评价体系对个人学习状况进行更为全面地了解,提高个人人格素养,最终将其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同步提升,为社会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工匠实训考核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内部考核
工匠神形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