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职机械类实训教学现状与教改分析

2020-01-08

湖北农机化 2020年19期
关键词:机械类理论课实训

葛 骏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5)

1 高职机械类实训教学现状

1.1 实训和理论教学分配不合理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教育中实训类课程一直是理论课的附属品,大多数教师更重视理论课的成绩,着重研究理论课的和教学,忽略实训课,所以,在课时分配上大部分高校实训课的所占比例很小。此外,相关校领导也不重视学校实训体系的完善,对实践技能的奖励很少,更多的只是对中职实训模式的一种延续,不会主动创新更适合高职学生训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丧失实践积极性,基本不会主动去动手实践。同时,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对实训课也不会很重视。但是,高职机械类专业培养的是实践应用类人才,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其更重要的应该是动手实践能力。

1.2 教学方法和设施落后

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方法、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却基本没有改变,大多数都是教师根据教材来讲,学生跟着学,导致学生学习的技能不能顺应社会需求,和社会发生脱节。此外,实训课是需要一定数量的硬件设施支持的,部分学校由于资金问题所能配置的设施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实训课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倡导校企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资金、设备等保障,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但是由于大部分高职对学生的培养都是根据教材按部就班的培养,并不能符合企业实际需求,其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之后多数都要进行重新学习,导致大部分企业不愿意和学校合作,不愿意给予学校帮助。

1.3 实训内容和理论教学相脱节

高职机械类专业需要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的理论和实训内容不一致,在实训课上无法应用近期所学的理论知识,只能跟着教师重复机械式的模仿,所学理论知识得不到实践,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失去实训教学的意义。此外,理论和实训内容结合不紧密也会使二者之间相脱节,比如,这个学期的实训内容是上个学期,或者一两年之前学习的理论知识。这样会使学生自身掌握的理论出现紊乱现象,不能稳固地掌握新知识。

1.4 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不足

我国高职机械类专业相较于发达国家的起步晚,存在很多不足。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都重视对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大多是模块教学。例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职院校往往会根据职业资格考核要求来设置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完成模块学习任务,学校才会对其进行相关评估,评估合格后才给予其资格证证明。考试方式上,发达国家更重视实践,认为现实的工作业绩和相关证明材料比成绩更重要,往往需要学生提供操作训练的记录,或者现场进行相关操作,这种教育思想刚好和高职教育目标一致,取得良好的效果。

2 高职机械类实训教学的教改措施

2.1 确定培养计划,优化课程结构

首先,需要高职院校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合理优化课程结构,让理论课和实训课都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以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调整好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基础理论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应用,需要在确保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其在课程中的比例,据有关专家分析表明,理论课和实训课的合理比例应该是4∶6。其次,还需要校领导提高对低实训课的重视程度,通过举办相关实践类比赛,引起教师的重视,从而激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最后,需要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相关表现做好记录,定期查看,结合具体记录情况分析学生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是否提升,如果其能力有了稳固或是显著提升就保持现状,如果没有提升甚至出现下降现象,那么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做好改变。

2.2 学习先进教学方法,满足市场需求

时代一直在进步,科学技术一直在发展,机械制造业早已实现了现代化的改变,目前制造业市场中广泛应用的是数控机床、柔性制造单元等先进制造设备,高职教育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现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可以和市场实际需求有效衔接起来,把人才培训目标逐渐实现技能型和智能型培养的转变。此外,高职相关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及时注意对实训设施的引进和更新,把学校资金流向做好明确记录,必要时可以寻求政府的帮助。在购买设施时,要结合当前市场设备的使用情况,尽量挑选使用率高的设备。增强自身和企业的合作,适当调整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和企业实际应用到的知识结合起来,增强学生日后工作的自身竞争力。比如,大邑县某高职院校针对自身设备不足的现状,充分利用地处大邑工业园区的优势,通过努力使台湾长荣集团为其投入1759万元,学校成功在工业园区内建设以电子、机械专业为主,占地面积约2.2hm2的(1hm2=15亩)实训基地和大量的实训设备。通过五年的校企合作,该校不断探索培养人才的最优方法,逐渐把产品生产加工当做校企合作的载体,专业课程教学为纽带,全面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满足企业需求。后续企业因自身需求得到满足决定长期合作,先后投入500万和2000万购置机械设备,并根据学校要求安排专业师傅协助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生产实训指导,使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技能学习得到了有效衔接[3]。

2.3 理论与实训相结合,提高技能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理论和实训的结合情况,做到所学为所用,让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可以得到及时地实践,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避免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脱节。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制定沟通好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结合的教学计划,在实训课上,正确示范理论在实训当中的应用,及时纠正学生实践过程中的错误,减少其以后在工作当中可能会犯的错误。其次,在机械类专业知识的教授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反复训练,通过不断训练使其形成一种条件的反射,增强其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促进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最后,对于已经学习实践过的内容要做到及时地巩固,实训课上教师可以先考察学生上节课的技能掌握情况,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习专业相关内容。

2.4 建国内外交流平台,发挥网络作用

高职院校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和经过其反复实验所确定下来的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改革。比如,发达国家的模块式教学就适合我国一部分高职机械类专业,可以在保证课程内容相关知识针对性的基础上,细化分解成小单位的教学模块,加强学生对其理解。在考试上也可以通过结合其考核实践成果的方式,延续我国传统对理论课程重视的同时注重实践,把学生的实际技能掌握情况也作为考核的重要对象。此外,在互联网全球化的今天,需要充分发挥网络在教育上的作用,高职院校可以和国外学校搭建网上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实现一部分的教育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促进高职机械类专业的发展。例如,深圳一高职院校发展国际化办学,充分利用区域与自身优势,搭建国际网络交流平台,迄今已与包括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韩国、以色列等10多个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在网络交流、教育资源共享、学生交换和课程合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地交流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结语

总之,我国高职机械类的教改措施多种多样,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自身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地转变,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一批又一批机械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机械类理论课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机械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定量分析计算若干问题探讨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