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2020-01-08朱金仙
朱金仙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浙江 湖州 313000)
1 现代学徒制简介
1.1 现代学徒制产生的背景
所谓“学徒制”,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方式传授技能的一种教育制度,历史可谓久远。然而,随着工业大生产时期的到来,规模化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作坊,传统的学徒制也因其在效率、规范性等方面的不足,无法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学校的职业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然而其自身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等弊端。“现代学徒制”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1.2 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从本质上来讲,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进行比较,都强调“做中学,学中做”,但现代学徒制开展的基础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其在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都有不同于传统学徒制的独特之处。
(1)培养目标。现代学徒制的学习者兼具学徒和学生的双重身份,既跟随师父学习,又跟随教师学习,其培养目标并非单纯的熟练技术工人,而是能理论联系实际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学习内容。现代学徒制不仅教授实践操作相关技能,同时也教授理论知识。随着社会对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学徒制也在更新学习内容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课程体系。
(3)学习及考核方式。现代学徒制的学习地点包括生产一线和学校,学习时间较之传统学徒制也相对固定,工学交替,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一部分时间在企业接受实践培训,由教师和师父共同考核评价。
我国在2011年引入现代学徒制,并率先由江西省新余市进行试点,实践证明,现代学徒制是适合现代职业教育和人才需求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
2 现代学徒制对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机电专业是当今高度物质文明的基石,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机电产业对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现代学徒制正是能适应这一需求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
2.1 树立了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学徒制在教育思想上实现了3方面的转变:(1)将基础论的教育思想转变为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教育观念;(2)将以知识为目的的教学目标,转变为融知识和实操能力为一体的培养观念;(3)将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式,转变为“教、学、做”一体的教学观念。以此为基础,一系列与现代机电高技能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建设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也已形成。
2.2 培养目标符合机电高技能人才需求
企业需求的机电专业高技能人才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1)能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基本能自主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2)具有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能满足机电制造业技术含量日益增长的需求;(3)具备操作技能,并能在某个或某些领域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4)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这与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3 “334”培养模式简介
3.1 研究与实践背景
湖州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布局与专业设置的两轮战略调整,已从单纯的数量发展阶段步入内涵提升阶段,全市职业教育已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然而,在湖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化发展的进程中,人才培养模式是首要问题。如何加强专业学校培养目标与工作岗位要求的适应性,使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更顺当,成为本市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究的出发点。“334”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在机电专业率先试点。
3.2 内涵简析
所谓“334”培养模式,即“三元管理、三段教育、四位一体”,具体来说,即在管理上实行“政府、企业、学校”三元合一,培养时间上实行“2年+0.5年+0.5年”三段推进,学生的身份在培养过程中实行“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
3.3 创新之处
(1)改革了培养模式。机电专业现代学徒制“334”培养模式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以“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人才培养方式为总体思路,使学生在1~2学年内,在学校完成文化及理论课程的学习,能够对基本技能进行掌握。同时践行“学校与企业、基地与车间、专业与产业、教师与师父、学生与员工、培养培训与终身教育”这6个“对接”,实行企业班组化管理,5个左右徒弟由1个师父负责,以学习小组的方式,确保学生真正掌握所需技能。这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体验和感悟到企业文化,在第3年实际践行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也可以更快适应。
(2)改革了教学模式。机电专业现代学徒制“334”培养模式以适应机电岗位需求为导向,实践教学的比重适当增加,同时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工学结合”的形式,教学过程中采用“双导师”制,即学校安排职业教师作为导师,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企业选派能工巧匠型技术个人作为企业师父,传授实际工作岗位技能。现代化实训场所作为“334”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主阵地,同时兼顾能力培养与技能训练,两者并重,促进“教、学、做”的统一,实现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岗位实践三者之间的融合,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所具备的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3)创新了实习内容。为使人才培养能更好地对接湖州市机电企业的用人需求,使学生所学专业更好地对接机电产业,湖州市在推行“334”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深化实习内容的改革,结合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实际,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为了将课程体系得到更好地实践,本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进行试点,建设“企业岗位现场+学校实训基地+学校技术工作坊+职业能力中心”的“四维一体”学习环境,重点开发“模块化课程+一体化课程+技术选修课程+自由选修课程”4类课程,分别培养职业岗位综合能力、专业技能应用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个性发展能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要求,制定各个岗位的实习考核标准,并探索实习标准动态更新机制,使实习内容能持续符合湖州市机电专业的发展需求。
(4)改革了评价模式。根据现代学徒制“334”培养模式,对以前学校自主评价的模式进行了改革,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将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父评价、企业评价以及社会评价有机结合,并积极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采用行业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组成的考评小组,对实习生的具体轮训工作岗位技能进行考核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判断是否合格。具体要求如下:中级工班级的学生,要求其中一项核心岗位技能达到中级工水平,其余岗位技能达到初级工水平;高级工班级的学生,要求其中一项核心岗位技能达到高级工水平,其余岗位技能达到中级工水平。采用这样的评价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基础技能、岗位核心能力以及职业迁移能力,使学生“人人有技能,个个有特长”,助其就业。
4 机电学徒制模式试行
学生在毕业实习前,学校召开实习班家长会,通过宣传——自愿报名——家长认可——企业挑选的流程,最终确定进入学徒制班级的名单,学校对学徒制班在课程的设置、学分的管理进行了重构,使它更科学、更合理。建立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带教师傅深度合作培养机制,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职业道德、有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达到专业市场需求的、适应现代机电行业发展的人才。
现代学徒制“334”人才培养模式是湖州市机电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的重要产物,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政府和相关企业、学校的大力支持。实践证明,这是符合湖州市生产发展和人才需求实际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在其它专业,还是其它地区,都极具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