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
2020-01-08马占新高云亮
马占新 高云亮
(新疆昌吉州农机推广站,新疆 昌吉 831100 )
1 国内外葡萄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
在美国,葡萄的产量以及种植面积都超过我国,涉及的葡萄机械技术与管理水平也较高,不仅葡萄种植规模大且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在美国,除了果穗整形、采摘环节需要使用人工以外,选种、种植、修剪、耕作、包装以及喷药等环节都可以进行机械化操作,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美国的葡萄栽培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且逐渐走上了标准化、信息化和全程机械化道路。
在国内,我国很多企业与科研院所也已经逐渐开始对葡萄生产管理机械化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研究,但是受到我国地理、国情、传统理念以及种植水平因素的限制,目前全国在生产以及管理葡萄时采用的仍然是人工为主的方式,机械化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早在2006年,新疆兵团十三师在兵团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葡萄田间作业机械研制”项目,在此后的2年时间里,新疆农垦科学院科技人员与红星二场人员共同努力,成功开发了果园专用喷药机、葡萄施肥打坑机以及葡萄埋藤机,这些项目的顺利开展也标志着我国的葡萄生产机械化发展步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受到葡萄栽培模式以及机械加工条件的影响,我国相关机具的工作效率较低,适应性较差,导致我国葡萄生产机械化发展受到较大限制。
2 我国葡萄生产机械化发展面临的障碍
就目前我国葡萄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实际情况来看,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较多,除了最常见的经济问题、科技问题外,还受到种植模式、种植理念等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国内为了提升葡萄产量,都比较重视推广精细、繁琐的栽培技术,这类技术在埋土防寒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葡萄种植产业在特定地理环境下所必须采用的措施之一。但是这种现象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导致农机产品与栽培模式出现不匹配的情况。
3 我国葡萄生产机械化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3.1 标准化种植模式是实现葡萄生产机械化的前提与基本条件
农业标准化与农业机械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葡萄庄园建设标准都不一致,比如种植行间距不一致、架势不够规范、没有足够的机车作业空间等,导致机械无法在特定空间中行进。因此,针对我国目前的葡萄架式情况来看,有关人员可以从优化设计棚架结构、规范价值标准等方面进行改进,也可以开展小面积的试验活动,利用特殊的架式材料对棚架架式进行改造,能较大程度地改变机车操作空间,促进机械化生产的进一步推广。
3.2 开发先进机械装备是发展葡萄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关键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就是利用现代大型农机具,但是就目前葡萄机械化实际情况来看,各个区域也要根据本区域的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以及农业生产力水平,开发出更加适应本区域情况且质量稳定、轻巧灵便的中小型机具。
3.2.1 研发葡萄田间多功能作业机械
针对目前葡萄园机车作业狭小、作业层次多等问题,有关人员可以加大以整枝、运输、喷药为主的小型多功能机具的研究力度,比如新疆机械研究院就研制出了“履带式果园多功能作业机”,其在经过了一系列的优化以及改进后,能够对葡萄园运输果品、肥料、修剪残枝等环节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也可有效降低劳动强度。
3.2.2 葡萄埋藤及出土机械的研发
在我国葡萄埋藤机的作业基础上加大以下两方面的研究力度:第一,重点研究以及改进篱、棚架等以及不同土壤质地的运土效率。第二,结合目前实际农艺要求,在既不伤害藤又能清理土壤的基础上,对相关的作业原理进行研究。
3.3 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
3.3.1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
滴灌技术对葡萄的产量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还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其实在国内外,滴灌技术是十分成熟的技术,但是对于部分极度干旱的吐哈盆地来说,滴灌技术仍处于研究范围。目前,我区兵团十三师也已具备一定面积的涌泉灌、自压微水头管道灌以及滴灌,但是实际利用效率较低。因此,工作人员要结合目前的有效根分布范围,对相关的节水灌溉系统进行优化,在设置毛管以及滴头时一定要更加科学合理,使供水量能够与葡萄最大需水量互相吻合。
3.3.2 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新技术
要引进、开发土壤检测以及营养诊断互相结合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加科学的施肥方案,引导果农选择浓度高且缓释性强的复合型肥料,这样能够减少施肥次数。此外,有关人员也要结合节水灌溉的设施,加强随水施肥技术,在后期要继续追加更容易溶解的化学肥料。与我国传统的施肥经验相比,新型的施肥技术能够起到平衡养分的作用,提升施肥效率的同时也可达到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葡萄生产管理机械化技术是一项难度较大且很前沿的研究课题,涉及的行业、专业较多,与我国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有关人员需要统一认识,在借鉴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种植需求研发专用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