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化学类实验室安全设施配置与管理初探
2020-01-08林程涛
林程涛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实验室是高校培育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随着国内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体制不断优化,教育资源不断被发掘,高校实验室的教学条件越来越好,科研水准越来越高。此时,有一重要问题也逐渐显现--实验室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实验室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1]。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校化学类实验室相比其他类别实验室,需要经常接触各种药品,其中危险化学品占比很高,以作者所在学校为例,危化品占比高达70%;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有毒有害腐蚀性气、液体;常常需使用各类加热仪器或燃气、助燃气等。若管理上存在纰漏,可能引发重大危险事件,造成师生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维护实验室安全,实验人员的培训、定期的安全检查以及科学的管理制度必不可少。而合理的实验室安全设施配置与管理可以为实验室安全提供极大的安全保障。
1 高校化学类实验室安全设施存在的问题
1.1 设施老旧,缺乏维护
实验室因长时间的使用且缺乏维护,导致安全设施老化。常见有通排风设备运转不良,排风能力下降;紧急喷淋、洗眼器等老化生锈造成无法出水或水质浑浊;滤气面罩等个人防护用具过期;危险化学品柜锈蚀;消防设施老化;燃气管道老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或导致紧急情况下无法及时止损。
1.2 规划配置不科学
实验室安全设施规划配置存在数量上的不足和空间上的不科学。如应配置通风柜的实验室只配置了通风罩;喷淋装置数量不足,距离远,通道有杂物;没有集中供气,气瓶放在实验设备旁等问题。
1.3 实验人员意识不够,安全设施操作不熟练
实验人员安全意识不足,对实验室的危险性认识不足,使用安全设施、用具的经验不足,导致实验时未正确佩戴防护用具;出现状况时应急用品、消防设施使用不熟练等情况。
2 化学类实验室设施的配置建议
实验室安全设施配置应遵循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实时监控的思路,需要配置的有以下几类。
2.1 通排风系统
在实验室安全事故中,毒性物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最严重[2],其次是爆炸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因此,良好的通排风系统举足轻重。基础化学实验室使用万向抽气罩;分析室使用耐高温的原子吸收罩;有机室则需台式全排风型排风柜;有机合成和材料合成实验室使用补风型排风柜等[3]。
2.2 化学品分类储存设施
化学类实验室用到的试剂种类广泛,性质不一,必须进行合理分类和储存。应按照试剂的理化性质分类存放。无挥发性的常规化学试剂,用防爆柜分类存放即可;不稳定易挥发的试剂,应配备通风柜;而剧毒药品,需配备保险柜并安排专人保管。
2.3 个人防护用具以及应急设施
个人防护用具包括手套、护目镜、防毒面罩等,可保护实验人员的个人安全。就手套而言,实验室常用的有乳胶手套、聚氯乙烯手套、丁腈橡胶手套、氯丁橡胶手套、聚乙烯醇手套,分别对应一般防护用途、防腐防静电、防有机溶剂等需求。
应急设施包括紧急喷淋系统、洗眼/洗脸器等等,可在发生泼溅沾染事故时及时降低对人员的伤害。国内标准为应急喷淋和洗眼器应布设在10秒内能够到达的区域,并和可能发生危险的区域处在同一平面上[4],且在通向应急设施的通道上不得有障碍物。
此外,还必须在实验室中配备急救箱,应对各类烫伤、烧伤、化学腐蚀伤等。
2.4 配备自动监测报警装置的供气系统
化学类实验室常需使用各类气瓶,气瓶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实验室以至高校安全。传统分散式供气,气瓶置于实验仪器旁,风险较高。据调查,在一系列的气瓶事故中,爆炸事故占80%以上,泄漏事故为10%,倾倒事故在5%以下[5]。完善的集中供气系统,将不同种类气源分别放置在有防爆墙、气体检测装置的供气室中,通过管道输送各用气单位,实现“人瓶分离”,再通过供气室的实时监控系统,可有效降低储运和操作过程中的风险。
2.5 消防设施类
良好的实验室的消防设施,既能提供预警能力,也能在火情发生时提供一定的灭火能力和逃生指引。一般的实验室消防设施有火灾警报、自动喷淋系统、消防栓、各种类灭火器、灭火毯、灭火沙、防火卷帘、防火门、逃生通道指示、应急照明、疏散设施等[7]。
2.6 废弃物处理或暂存类
实验室废弃物一般可分为废渣、废液和废气。而废液,是实验室废弃物主要组成部分,处置不当将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应单独划分出废液收集区域并用警戒线标注,不同废液用不同颜色废液桶回收,废液桶下放置托盘,以防液体溅落,收集后由学校定期回收至废液暂存仓库[8],有条件的高校还可增设废液处置系统。
3 高校实验室安全设施的管理建议
3.1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是标准化建设,能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和良好发展,使实验室安全设施发挥应有效果。高校应明晰责任,强化管理,一是出台全面细致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和各类应急预案,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明确责任体系和分工,从领导要院系,到实验室负责人,再到学生,自上而下形成检查、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实验室安全[9]。
3.2 信息化建设
当下是信息时代,高校实验室应紧跟潮流,建立报送、联动、可追溯机制,完成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
建立报送机制。应使各种实验室安全设施实现网络化运行和实时监控;同时,安排人员定期检查维护安全设施及安全用具,做好设备检修维护记录;出现安全事故时,依据条例和预案,及时处理,逐级报送,备案存档,提供案例依据。
形成联动机制。高校的设备、消防、后勤、保卫部门以及各院系,加强信息沟通,协同管理,各施所长形成合力,可多开展联合安全检查行动,共同确保高校实验室安全,除患于未然。
高校应建立实验室可追溯机制,做到安全设施的建设始末、维护维修记录可查;安全用具的采购、使用、报废、更换记录可查;药品试剂特别是危化品的来源、去向、取用记录可查等。
3.3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团队建设
高校应加强人员培训,开展管理人员上岗培训,实验教师定期培训,新生集体安全培训,使各实验室相关人员充分掌握实验室的风险点,安全设施和用具使用方法,紧急情况应对策略等,使其提升重视度和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实验室安全相关的知识评测,包括自评、考核等,定期组织进行实验室安全竞赛和应急演练,将理论结合实际,提升实验室相关人员的经验和技能,组建起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团队。
4 结语
实验室安全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关系到高校师生的身心健康。良好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配合齐全的实验室安全设施,可给高校化学类实验室乃至各类实验室安全提供极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