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技能大赛模式的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以工业分析检验赛项为例

2020-01-08王延明

山东化工 2020年14期
关键词:赛项教学资源大赛

王延明

(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 ,山东 青岛 266000)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技能大赛)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紧密围绕专业教学标准,模拟真实工作的过程、任务与要求,紧密围绕产业发展实际[1],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通过技能大赛的培训,选手的职业素养、实践动手能力、规范操作程度、精细工作质量等技能水平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但是受限于学校经费不足以及培训教师精力有限,能够参加技能大赛培训的学生十分有限,不能惠及所有学生[2-3]。如何日常教学中贯彻技能大赛模式,让技能大赛培养模式惠及更多学生而不是少数“精英”,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以自身参加的“工业分析检验”赛项为例,就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应用大赛模式,进行了有些有意义的探索。

1 大赛模式转化为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技能大赛的项目内容虽然贴合岗位实际,紧扣专业教学标准,但是更多的是综合能力的考核,直接转化为日常教学会遇到许多问题。在将多年大赛资源转化为日常教学资源的过程中,笔者总结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1.1 大赛训练设备昂贵,不适合作为日常教学设备

在技能大赛中,指定型号的设备一般是稳定性好,精密高的精密设备,价格昂贵[4],不适合作为日常教学设备普遍采购。以“工业分析检验赛项为例”,技能大赛指定型号的美普达UV-1800-PC-DS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价格接近4万元(含电脑、打印机),而普通日常教学中应用的721、722系列分光光度计价格一般不超过5000元。

因此,大规模配置指定的大赛设备进行日常教学,学校普遍经费不足。而技能大赛配套方案的设置一般根据指定设备来进行设计,在日常教学中无法与常用型号配套,不能直接转化,否则问题丛生。譬如笔者在“工业分析检验”赛项执裁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进考场后并不会使用指定设备。这些学生所在学校一般费短缺或经费暂未批准,平时采用一般设备训练,进入考场之后忽然发现设备不会使用,慌乱不已,影响发挥,成绩普遍很不理想。

1.2 大赛使用的部分药品,日常教学使用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以“工业分析检验”赛项为例,从技能大赛开办以来,实验过程中使用的盐酸、硫酸浓度普遍过高,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以2019技能大赛赛项规程为例,方案中选手采用的盐酸浓度为1∶1,虽然较国标中使用的浓盐酸稀释了一倍,但还是存在危险隐患。此外,实验中还用到高浓度的硫磷混酸。因此,直接将此方案应用到40人班级的日常教学中,如果有学生使用过程未严格遵守使用规程,容易引发较大的安全事故,不适合日常实验教学使用。

1.3 大赛项目比赛时间较长,不适合日常教学

技能大赛的考核项目贴合工作岗位实际,赛项考核时间普遍较长。以“工业分析检验”为例,要求选手在210min中内完成考核,而且这不包括选手15min左右的准备时间。大部分选手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核任务,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选手因过程失误而无法完成。而日常教学中,实验教学时长普遍为两节课90min,根本无法完成大赛任务。

所以,受限于设备、药品、教学时长等因素,直接将大赛内容转化为日常教学困难重重。

2 将技能大赛模式转化为日常教学的实践对策

技能大赛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动手能力、规范操作程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培育大国工匠精神,但是融入日常教学困难重重,难以普及。在现有框架下,妥善地将大赛模式应用到日常实验教学之中,惠及更多学生,笔者通过多年工业分析检验教学,总结出如下策略:

2.1 大赛资源转化为校本教学资源

以技能大赛考核项目、评分表为参考,梳理教学内容,改革传统教材和教学资源,建立技能大赛模式下的校本教学资源。限于设备、药品、教学时长等限制,大赛考核项目必须转化才能转化为日常教学资源。

以“工业分析检验”赛项为例,经过梳理,可以将考核技能划分为天平的使用、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滴定操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数据记录和计算五部分。针对每一部分内容,参照大赛模式,建立对应训练项目和评分考核表,便可以系统的将大赛考核项目转化为日常教学资源。在此过程中,需要紧密依托学校现有设备、药品耗材,因校制宜,不能盲目照搬。

2.2 以赛促教,改革日常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互割裂。即便是在实践教学中,通常也是教师讲授原理和操作步骤之后,学生照本宣科,简单地重复实验步骤便完成实践教学。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而引入技能大赛模式,通过模拟工作环境,结合日常专业教学,建立过程评分和结果评分体系,教师充当考官,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会时刻注意操作的规范性,认真思考出现操作失误引发的后果,并与结果对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故意设置障碍,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解决问题,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3 以赛代考,改革成绩考核方式

既然按照技能大赛模式进行日常教学,那么成绩的评定也应该按照大赛模式运行。但是受限于学生人数过多,授课老师通常顾此失彼,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视频考核。即教师负责整个考场;考核开始前学生固定好手机,录制自己的整个考核过程,考核完成后操作考核视频和试卷一起上交,教师根据操作考核视频和试卷完成评分。通过这种大赛模式的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动手能力、规范操作程度、精细工作质量等素质可以得到清晰的展现,有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实践效果分析

我校自参加“工业分析检验赛项”以来,从2015年第一次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三等奖到2019年获得全国大赛一等奖,积累了丰富的大赛经验。在技能大赛教学模式改革中,初步形成了与“工业分析检验教学配套”的校本教材、课件、教案、操作视频等教学资源,学生参与大赛模式培训率达到了100%,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结合用人单位反馈,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受到广泛好评。

4 结语

技能大赛是全面提升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有效抓手,但是受限于设备、药品耗材、训练时长,无法惠及全部学生,被外界诟病为“精英教育”[1]。为了让技能大赛培训惠及更多学生,笔者通过将技能大赛项目转化为校本教学资源,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和考评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同时,笔者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例如准备时间长,实训条件难以满足,考核时间长需要调课,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等问题,需要学校、教育主管机构等进一步出台教育改革措施,提供便利。

猜你喜欢

赛项教学资源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技术赛项在我校成功举办
河南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圆满落幕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亲历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赛项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说谎大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类赛项在江苏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