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壤污染防治时期背景下的《土壤污染与防治技术》课程改革研究

2020-01-08孟凡德黄秋香蔡永兵裴文霞马万征

山东化工 2020年14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考核理论

孟凡德,黄秋香,肖 新,蔡永兵,谢 越,裴文霞,马万征

(安徽科技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2014年,国家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显示,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点位超标率16.1%),耕地土壤质量堪忧(点位超标率达19.4%),污染物以不能降解的无机重金属为主[1]。土壤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质量,威胁食品安全和人身健康,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为了防治我国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对土壤污染防治进程进行了明确规定:到2020年初步遏制,2030年稳中向好,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然而,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进程的实现需要相应的技术来实现。因此,高校环境方向有必要加强建设《土壤污染与防治技术》这门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土壤污染认知度和持续向社会输送掌握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1 《土壤污染与防治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土壤污染与防治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涉及土壤、大气、水体和生物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这门课程与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内核心教学课程内容密切的联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土壤污染因其具有隐蔽性、潜伏性和不可逆性,与水和大气污染的直观性存在明显差别,这造成了土壤污染的难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是一个持续且长久的过程,需要有效的技术,是一个解决实际污染的实践问题。《土壤污染与防治技术》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专业知识和学生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理论素养,实践教学通过实际动手和设计环节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这门课程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中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是目前高校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3]。

2 现阶段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课程量大,基础知识弱

《土壤污染与防治技术》是一多学科交叉和内容多的课程,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然而,本门课程忽视了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以较少的课时量完成本课程,无法做到对土壤污染专业知识的认知,进而不能激发学生掌握专业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和灵活处理实际的土壤污染问题的能力。

2.2 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积极性差

目前,新媒体高速发展时期,学校虽然将互动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方式引入平常课堂教学,但是由于许多课程需以较少的课时完成,造成课程仍然以灌输式课堂教学为主[4]。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忽视了学生的特点和个性,无法做到因材施教,造成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

2.3 以理论为主,实践教学重视度不够

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毫无节制的相信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以考试来决定学生学习的好坏,若是应用得当则会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促进作用。土壤污染防治技术课程虽然由理论课堂和实践学习两部分组成,但是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忽略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理论教学中存在着课堂枯燥、学生态度消极,对课下作业缺乏自己的思考、抄袭他人或随意下载论文拷贝应付;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散漫、律己性差,对实际操作缺乏认真、动手能力差或是依靠他人。现行考核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的考察,降低了实践思考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以实践来检验所学的理论,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不利于学生结合当下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背景下对实际土壤污染问题修复的思考和建议。另外,该课程实践教学部分是在实验室完成的,缺少对实际污染场地的考察。

3 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针对该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以下相关改革措施。

3.1 课程认知的改革

专业知识是为个人以后发展和从事的行业提供基础储备的。前期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于该课程的认识是明显不足的,有些认为此课程与专业关系不大,有些对该课程出于应付状态。因此,调整学生对《土壤污染与防治技术》课程的认知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开设该课程的必要性,说明该课程与土壤污染现状、国家政策和民众关注度以及个人发展的关联,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关注度;其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专业知识是个人专业素质的一个体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在此方向或是行业的发展前景,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重视度;最后,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拓展个人的思想教育和专业知识层面,掌握更多与土壤污染相关的专业知识,加强学生专业素养的建设。

3.2 培养目标设置改革

针对课程存在的现有问题,结合土壤污染防治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从以下方面对现今《土壤污染与防治技术》课程体系优化,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分析培养对象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水平、相关先修课程学习和知识掌握情况,以便确定学生的基本情况;其次,分析专业培养要求和社会需求,制定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即培养满足土壤污染修复行业需求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最后,结合行业需求和教学要求,针对学生基本情况制定相应培养要求,切实有效地提升专业素质。

3.3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

《土壤污染与防治技术》课程内容的设置目的是培养能够解决实际土壤污染问题的专业型应用人才,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增加土壤污染修复案例内容。根据对《土壤污染与防治技术》课程的基本知识、概念、应用、前沿热点、土壤污染现状和国家政策方针法规等内容更新,结合防治技术的应用型和重要性,强调专业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设计,形成促进专业基础掌握的实验、综合及应用于一体实验和污染场地考察实习等一个多层次系统的实践体系,保证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

3.4 考核方式改革

本部分将之前主要对理论课程的考核改变为理论和实践综合考核,调整指标权重、考核时间和考核方式,增加学生专业素养考察,加强课堂掌控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4 结语

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是土壤污染修复所需要的最基础技术手段,与人身健康和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改进教学及考核方式,建设实践体系,提高学生专业认知和专业素养,持续输出符合社会对于土壤污染防治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考核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内部考核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