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对超国家议题的国内化推动
——以“全球契约”的中国化推动为例
2020-01-08王敏
王 敏
(1.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732)
随着全球化日益深入,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扮演着无可取代的角色。作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由于历史地位上升,中国与联合国的良性互动有力地促进着全球治理。进入信息时代后,传播技术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成为提升全球意识、推动全球议题,从而促成全球行动、完善全球治理的有效手段。那么,联合国这个在全球治理中起关键作用的国际组织是如何利用信息传播手段来推动全球议题的?联合国为推动全球议题而专门建立的信息传播系统,作用如何?这直接关系到全球行动与全球治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审视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作为传播主体对全球议题的推动作用,拓展对联合国功能和作用的研究,对其推动作用做出学术视角和中国视角的评价;另一方面,可以为中国参与联合国全球议题传播,提升中国在相关议题传播过程中的话语权提供参考性的研究成果。
一、既有研究述评
早在联合国创建初始,就受到来自不同学科学者们的关注,将联合国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如今,“联合国研究”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除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这一主要职能外,促进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不同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保障人权等,都在联合国机构的职能范围之内。因此,“联合国研究”包括对联合国各机构及其在不同领域作用的研究,具有多学科、多领域及跨学科和跨领域的特点。(1)孟文婷:“中国联合国研究的现状与前景——李东燕研究员访谈”,《国际政治研究》,2017年第3期,第144-160页。
联合国信息传播研究跨越传播学和国际关系学两大学科,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联合国的信息传播系统在推动联合国全球议题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其更具实质性、具体性的工作通常更受关注。例如,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大会以及负责维和行动的专门机构,在解决冲突与维持和平方面的作用;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裁军审议委员会、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等组织,在武器控制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问题上的作用;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等组织在与冲突相关的人道主义救援事务,特别是难民救助问题上的作用;联合国的“毒品控制和犯罪预防办公室”在打击跨国犯罪问题上的作用。而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的作用则往往被忽视或弱化,没有被纳入联合国各组织方案和项目的主流,未被视为方案或项目的正式组成部分,往往作为最后才采取的宣传措施。(2)“联合国系统内的公共信息和传播政策和做法”,文件号GE.15-17264,联合检察署,2015年4月,https://www.unjiu.org/zh/content/reports-and-notes?field_preparedby_target_id=17084,访问时间:2019年3月25日。在一些国家进行的民意调查表明,人们对联合国以及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推动全球议题的能力存有怀疑。(3)Andrew Dugan and Nathan Wendt:“Solid Majority of Americans Say UN Doing a Poor Job,” Gallup,February 25, 2014,http://www.gallup.com/poll/167576/solid-majority-americans-say-doing-poor- job.aspx.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它不仅具有阐明联合国大家庭目标、价值观和挑战的职能,还有重申联合国系统和组织的重要性,强化其公信力、形象、声誉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推动全球议题、动员全球行为体、增强全球共识、提升全球意识等方面的作用。
回顾关于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的现有研究发现,有学者针对其特定部门进行了一些专门的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获得知识方便快捷、言论自由”的指导方针下,重视信息传播技术,利用互联网、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取代原有的信息传播方法,为消除国际传播中的不平等现象做出了诸多努力。(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简介——使命与任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http://www.unesco.org/new/zh/communication-and-information/,访问时间:2019年3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全民信息计划(Information For All Program,简称IFAP),致力于把IFAP打造成一个“有助于减小数字鸿沟的实现反馈和行动的平台”,建立一个“全球公正平等信息传播体系”(5)“全民信息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http://www.unesco.org/new/en/communication-and-information/intergovernmental-program-mes/information-for-all-programme-ifap/priorities/information-ethics/,访问时间:2020年2月21日。。学者刘杨指出,通过IFAP战略,更多的发展中国家逐步走出国际传播体系的边缘地带,走进中心区域,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听到他们的声音。然而,尽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些强大的发达国家迄今为止仍掌握着国际传播体系的话语权。(6)刘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与‘全球公正平等信息传播体系’”《东南传播》,2008年第5期,第24-25页。
还有学者针对联合国官方微博、官方网站、等特定传播渠道进行了专门研究。据联合国统计数据,联合国在新浪网的官方微博已有超过 1 013 万名关注者。(7)新浪网,联合国官方微博,截止2020年1月1日数据。清华大学的史安斌在《社交媒体时代全球传播的理想模式探究——基于联合国“微传播”的个案分析》一文中,用“语义网络分析”,以联合国官方微博对“死刑”的态度为案例评价其在人权议题上的表现,认为联合国微传播的现实表现距离全球传播的理想有很大差距。(8)史安斌:“社交媒体时代全球传播的理想模式探究——基于联合国‘微传播’的个案分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第67-76页。再如,王国华、熊伟强等认为,联合国官微关注重点与热点时事的关联性强,粉丝评论的衍生效应明显,与粉丝评论存在较大的态度反差,友好互动会引发反向认知并造成刻板印象。(9)王国华、熊伟强、王雅蕾、谢宏:“联合国涉华‘微传播’的舆论倾向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情报杂志》,2013年第12期,第6-8页。学者雪松指出,联合国官方网站在全面公平对待六种正式语文上虽然进展缓慢,但在关键新闻领域实现了完全或近乎完全的同等地位。(10)雪松:“联合国网站”,《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6年第8期,第62-64页。
除了研究联合国个别机构或个别传播渠道的信息传播之外,研究者们还展开针对具体议题的信息传播探讨。例如,高杉的《联合国非殖民化战略传播研究》(11)参见高杉:《联合国非殖民化战略传播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学位论文,2018年。以及莉莎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传播研究》(12)参见莉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传播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学位论文,2018年。两篇文章,分别从可持续发展议题和非殖民化议题进行联合国信息传播战略研究。
学者们已经针对联合国整个信息传播系统展开研究,包括传播途径、传播战略、传播效果等。学者刘宏等指出,从组织传播角度分析,联合国信息传播分两种途径即项目传播和媒体传播,二者界限明显,相互合作和补充。(13)刘宏、孟昭瑞:“联合国信息传播的两种途径”,《青年记者》,2016年第4期,第49-51页。在联合国信息传播的战略上,有学者分析了联合国信息传播机构内不同部门的职能和分工。其中,战略传播司为联合国制定优先议题的联络策略并发起全球运动,促进联合国重要事务的推广,管理63个联合国新闻中心和世界各地的办事处;新闻和媒体司为联合国的优先事项和活动制作并发布新闻和信息,与媒体机构和特定受众建立伙伴关系,帮助和支持记者和新闻机构报道联合国的工作;外联司联系和教导世界各地的人们和社区支持联合国的宗旨和活动。(14)王子珍:“联合国新闻部的主要任务”,《国际新闻界》,1998年第1期,第80页。在传播效果上,学者刘宏认为,联合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虽组织系统复杂、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但建立了统一、协调有序的传播战略,并通过庞大而严谨的组织架构、有效地向公众传播了联合国的宗旨和信息,让公众更加了解联合国的目标和工作,并动员全球公众广泛参与到传播中。(15)同⑥。戴湛轩认为,联合国的职能随着全球传播与扩展活动,在关系到人类和平与发展的诸多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联合国的行动使得全球性的人类共识意识在提升,联合国的国际传播活动为多种紧迫的全球议题的解决提供了渠道和途径。联合国的全球传播行动重视与民间社会的合作,同时全球性的民间社会领域事务离不开联合国全球传播与推广。(16)戴湛轩:“联合国文化传播的行动影响”,《财讯》,2017年第3期,第143页。高杉则认为,虽然联合国信息系统的全球传播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促进新闻自由流通以及在更广泛、更均衡传播新闻的基础上,建立公正、有效的全球新闻传播秩序是其未来应努力的方向。(17)高杉:“概述联合国全球传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传播力研究》,2017年第4期,第21页。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联合国信息传播的途径、战略、效果等展开了广泛的探讨,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启发。但已有研究存在两点不足。其一,在研究视角上,现有研究大多采用单一学科视角,不能全面揭示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兼具政治属性和传播属性的复合性特征。其二,在研究切入点上,现有研究的切入点大多把联合国作为推动全球议题的平台或渠道,在强调其作为平台的重要性的同时,忽略了其本身作为传播主体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作为传播主体的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推动全球议题的作用到底如何?有何独特性或代表性?这正是本研究考察的核心问题。本文以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对超国家议题的推动为切入点,以全球契约的中国化推动为案例,尝试结合全球传播要素以及全球治理要素,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建构主义最基本的命题系现实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即现实不是独立于人类自身之外的客观,而是在各个集体、社群和文化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构建起来的,这种互动就是传播。(18)袁政:“传播成就现实——建构主义传播观与中观哲学的呼应”,《东南传播》,2008年第5期,第97页。联合国信息传统系统通过推动全球议题这一过程与全球受众(包括国家政府、国际组织、商业团体、市民社会等)产生全球范围内的互动,即全球传播,从而发挥作用,建构全球治理的现实。为此,本文采用文本分析与案例分析结合的综合分析法,试图从不同方面考察观察对象,以期作出更充分的评价。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论述联合国在推动超国家议题中的作用:首先,论述推动超国家议题的难点,联合国对此采取的应对原则。其次,在此基础上,阐述与其他超国家议题推动者相比较,联合国独特的属性优势和组织优势,其专门设立的传播机构机制——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是核心的推动力量。最后,以联合国“全球契约”的中国化推动为案例,展示联合国如何通过架构、移植和榜样激励等机制来积极建构,从而把一个超国家议题成功地进行国内化推动,
二、推动超国家议题的难点及联合国的应对
超国家议题的国内化推动面临三大难点:信息主权屏障让超国家议题难以进入主权国家;逆全球化思潮使超国家议题难以得到重视;文化折扣让超国家议题难以理解。联合国在推动超国家议题时,发挥了其独特的政治和组织优势,秉持三大原则来应对三大难点:坚决保障和维护国家信息主权安全;坚持倡导多边主张、积极引导全球化方向;运用全球本土化战略减少文化折扣。
2.1 超国家议题国内化推动的难点
超国家(supranational)即超越主权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属性,是构成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石,指国家在国际法内拥有的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的权力,对内具有最高的统治权,对外具有独立权。(19)邵津著:《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1页。“超国家议题”指超越主权国家的议题。这类议题涉及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指议题超越主权国家边界,包括有形疆界与无形疆界,具有超国家性,与国内议题相对而言,例如全球契约、反对种族主义、禁止化学武器等;第二层次,指议题超越人类社会,在主权国家之上,涉及整个地球的存在状态,例如气候变化、和平利用外太空等。
而超国家议题的国内化推动面临三大难点:信息主权屏障让超国家议题难以进入主权国家;逆全球化思潮让超国家议题难以得到重视;文化折扣让超国家议题难以理解。
第一,信息主权屏障让超国家议题难以进入主权国家。信息主权是信息时代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指一个国家对本国信息传播系统和信息传播内容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包括对本国信息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权利;不受外部干涉,自主确立本国信息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传播体制的权利;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部信息的输入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权利。(20)杨泽伟著:《国际法析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47页。以上信息主权内容中提到的外部信息就包括国际组织推动的各类超国家议题。虽然全球传播的技术飞跃模糊了国内信息与国外信息的边界,传统的国家主权概念受到冲击,但这并不代表全球化信息传播能够完全销蚀国家信息主权的疆界。戍守信息边疆是主权国家维护信息主权天经地义的要务。(21)[美]D.赫尔德、[美]J.罗西瑙著:《国将不国:西方著名学者论全球化与国家主权》,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 165页。作为外部信息的超国家议题若要输入主权国家,遇到的第一道屏障就是国家信息主权屏障,这道屏障保障国家信息主权不受侵犯。所以当国际组织向主权国家输入超国家议题时,尊重国家信息主权是前提。
第二,逆全球化思潮让超国家议题难以得到重视。全球化为世界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但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非全球化造成的。然而,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不仅阻碍生产要素的全球性流动,更导致国际交流产生隔阂。近年来,英国“脱欧”、贸易保护主义增强、极端政治势力抬头等事件就是逆全球化突出表现。逆全球化思潮夹杂着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排外主义,一并成为掣肘全球议题国内化推动的主要障碍之一。虽然现在逆全球化暗流难阻全球化大势,但是民众对全球一体化的信心受挫,导致超国家议题在各国国内推动时受到种种冷落、质疑甚至排斥。超国家议题的国内化推动有赖于全球意识的建立,强调世界联盟。然而,某些国家片面追求唯国家主义,以邻为壑,忽视其他国家的利益,导致全球联盟成为空谈。超国家议题在此种情境下开展国内化推动举步维艰。
第三,文化折扣让超国家议题难以理解。文化折扣(cultural discount)是指由于价值观、世界观、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上存在的差异,媒介消费者难以理解或接受跨国文化产品,导致其价值降低和折损。(22)Colin Hoskins and Rolf Mirus, Reasons for the US Dominanc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elevision Programs,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1998, pp.499-504.此理论最早由加拿大学者考林·霍斯金斯(Colin Hoskins)和米卢斯(Rolf Mirus)提出,起初仅用于电影产业的受众分析。他们在分析全球受众对好莱坞产品接受情况时发现,文化结构差异是文化折扣产生的主要因素。(23)Francis L.F.Lee, “Cultural Discount and Cross-culture Predictability: Examining the Box Office Performance of American Movies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2006, Vol.19, No.4, pp.259-278.随着研究的深入,文化折扣理论被应用到更广泛的全球传播领域,用来分析因文化习俗、社会制度、民族信仰、语言符码、意识形态等差异影响受众对信息接受和文化认同的程度,进而影响全球传播效果。如何降低文化折扣,使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受众实现信息共享进而意义共享,成为超国家议题国内化推动需要逾越的屏障之一。当联合国推动的超国家议题与本地受众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等产生不协调时,可能会出现漠视甚至抵制。同时,受众具有特定的审美偏好和预期,符合预期就引发兴趣,否则就很难被接受或理解。文化折扣低的超国家议题更容易被本地受众所接受,而文化折扣高的超国家议题则很难被本地受众理解。
2.2 联合国推动超国家议题秉持的原则
联合国在推动超国家议题时,坚决保障和维护国家信息主权安全,坚持倡导多边主张、积极引导全球化方向,运用全球本土化战略减少文化折扣,以此来克服超国家议题国内化推动的三大难点。
第一,坚决保障和维护国家信息主权安全。联合国以维护国家主权为宗旨,是实现维护国家主权的最重要机构。信息主权作为主权在信息时代的新发展,以联合国为主要的权利场。(24)Joseph P. Liu, “Legitimacy and Authority in Internet Coordination: A domain Name Case Study,” Indiana Law Journal, 1999, Vol.74, No.2, p.87.其一,联合国保障国家信息主权。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信息的即时流动,信息资源涉及国家的主权,关键信息资源对国家利益至关重要。信息技术实力的不均衡导致信息主权的实现需要国际组织的平衡、协调与保障,只有联合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信息主权的独立和平等。其二,联合国维护国家信息主权。信息主权属于国家主权范畴,侵犯国家信息主权就是侵犯国家主权。现有国际机构中,联合国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因此,信息主权的维护离不开联合国。联合国推动超国家议题时秉持国家信息主权至上原则,能够获得国家的信赖,对其卸下心理防御和戒备。
第二,坚持倡导多边主张、积极引导全球化方向。联合国既是全球化的产物,又是全球化向正确方向前行的引导者。联合国作为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国际组织,最有资格充当全球化的引路人。(25)贾烈英:“全球化的逻辑与联合国的作用”,《区域与全球发展》,2018年第1期,第95页。因为其极高的合法性,联合国适合做大国协调的平台,主权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纽带以及国际规范推动者。和平、发展与人权都是全球化的正能量,是联合国孜孜以求的目标。虽然存在发展失衡、治理困境、公平赤字等问题,联合国在许多全球性问题上仍功不可没:包括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国际论坛和谈判的场所;管理和组织协调国际事务,合理分配国际资源;为世界定规则、议程,组织和推动国际立法等。可以说,联合国体现的多边主义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发展和人权的最佳方式。(26)钱文荣:“联合国应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和平与发展》,2015年第3期,第83页。
联合国的创立源于一种共识,即全球团结合作框架对于避免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至关重要。联合国的存在有效回应了多边主义价值怀疑者的挑战。针对逆全球化现象,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表示,“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解决方案,而全球性解决方案只能通过多边框架来实施。”(27)马建国:“专访:‘中国是全球治理的重要支柱’——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新华网,2018年4月8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8-04/08/c_1122649038.htm。超国家议题往往涉及不止一个国家或地区,联合国在推动议题时始终运用全球逻辑,坚持多边原则,摒弃单边思维,努力树立全球命运共同体意识。
第三,运用全球本土化战略减少文化折扣。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在推动全球议题时秉持“全球本土化”战略,将全球与本土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融合,既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又体现本土文化特色。根据超国家议题推动所在地的特征,因地制宜,将议题进行本地化加工,以满足接受国受众的解读偏好。全球本土化战略是推动超国家议题本土化最有效的方式。
超国家议题的国内化推动可能出现三种结果:抵制、接受(社会化)、部分接受(本土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对超国家议题彻底抵制势必不是一个最优选项,这样做会造成国家被整个国际体系拒之门外,影响国家自身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良。更多情况下,超国家议题在全球传播会产生两种结果:社会化或本土化。社会化指国家行为体能完全接受超国家议题所倡导的理念,甚至内化为规范;本土化指通过构架、移植等积极建构,使外来观念和本国观念达成一致,(28)Amitav Acharya, “How Ideas Spread: Whose Norms Matter? Norm Local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Asian Regionalism,”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58, No.2, 2004, p.245.从而使国家行为体部分地接受超国家议题,产生融合了部分超国家议题特征和部分国内议题特征的变异体。超国家议题朝着本土化的方向推动是更现实、更有效的选择。本土化的超国家议题是全球智慧和本土智慧的结晶,更能被本土受众所接受,避免出现全盘接受或一概拒绝的局面。这种变异的超国家议题形式,在某一地区如果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促进地方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那么它有可能作为一种新模式反向输入国际体系中,带来议题进化。
2.3 联合国推动超国家议题的独特优势
联合国具有推动超国家议题的独特优势,独有的代表性、权威性、包容性与前瞻性使其成为最适合推动超国家议题的倡导者。而为传播全球议题、培养公众全球意识,联合国专门建立了一套信息传播系统,形成了稳定成熟的运行机制,这也是其推动全球议题的传播主体。
(1)联合国推动超国家议题的特性与优势
在全球性组织中,联合国所具有的政治属性与组织特征,使其在推动超国家议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第一,联合国具有职能的普遍性和代表性。联合国的会员构成覆盖全球几乎所有国家,不分地域、种族、民族、宗教信仰、大小和强弱。联合国的职能无所不包,其推动的议题不囿于某个专门领域或特定区域,几乎覆盖全球各类议题。联合国与众多区域组织、次区域组织、跨区域组织、全球性组织、国际专门组织、民间组织、商业部门、企业私营部门之间建立了紧密联系,形成了稳定的全球伙伴关系,是当今世界与其他行为体联系最广泛、最全面的国际组织。由于全球议题的综合性、突发性、扩散性、持续性等特点,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组织或集团更适合推动全球议题,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这样的特性让联合国对许多超国家议题的推动获得了全球关注,包括种族歧视、酷刑和失踪、儿童权利、文盲、难民问题以及文化遗产等。
第二,联合国具有权威性与国际合法性。联合国的权威性和国际合法性源于其全球最广泛的代表性。联合国大会的一国一票制赋予所有会员国平等的代表权,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享有代表权,甚至有担任大会主席和安理会主席职位的机会,这是其他任何机构所不具备的。联合国是享有最高国际合法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宪章》是现代国际法最重要的渊源,是世界各国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联合国是全世界唯一具有合法使用武力这一权力的国际组织,只有联合国授权后,使用武力才是合法的。通过合法权威、授予性权威、道义性权威及专家权威这四个权威来源,联合国能够使用广泛和制度性的资源来使得其他行为体遵从它。联合国能够给予全球议题合法性,比如发展援助、深海和外层空间等“人类共同遗产”以及殖民主义等议题。对于一些在特定的国际争端和危机中达成的妥协方案,联合国也能赋予其合法性。(29)[英]亚当·罗伯茨、[美]本尼迪克特·金斯伯里:“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第13页。
第三,联合国具有包容性与多元性。其一,联合国具有会员国资格的包容性。联合国会员国不受文化、宗教、种族、国家以及意识形态条件限制。其二,联合国构建的话语体系具有包容性和多元性。联合国试图代表不同文化、宗族、国家,善于谋求各国在伦理道德、价值观及情感上的“最大公约数”。其借助人类共通的表达方式,提供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贴近不同受众的文化背景,增强富有亲和力的分享感。联合国推动全球议题时,其构建的话语体系能够超越某个国家或民族的个体情绪,关注人类共同命运的广度,最大程度争取国际认同。其三,联合国的功能不局限于具体领域,涵盖范围不固定于具体区域,代表利益不限于少数集团,因此成为讨论、推动、解决全球议题的主要平台。
第四,联合国具有前瞻性和开创性。成立75年以来,联合国根据国际社会的变化,在多个领域不断提出新的全球议题,这是它对全球治理做贡献的重要方式之一,包括涉及预防性外交、维持和平行动、裁军与发展、法治代替冲突、人类安全、公平的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目标、国家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等。这些新的全球议题不仅促进了联合国自身事业的发展,而且对国际社会和会员国的政策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一些具有开创性的全球议题经过时间的验证,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思想,甚至上升为联合国及其成员国的政策或行动。
(2)联合国推动超国家议题的传播机构: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
联合国是最被关注、最被看好的全球治理多边行为体之一。因为它最具全球性、代表性以及合法性,是最合适协调各行为体采取共同行动的平台。要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的共同行动,而共同行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全球性的共识。为此,联合国专门建立了一套信息传播系统,并以传播全球议题、培养公众全球意识为己任。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是一套庞大、复杂的信息传播机器和机制。在联合国本部,由隶属联合国秘书处的全球传播部完成;在联合国本部之外,则由包括63个下属分支组成联合国全球信息网络,以及遍布全球的联合国系统各机构的代表处进行传播。(30)“全球传播部”,联合国官网,https://www.un.org/zh/sections/departments/department-global-communications/about-us/index.html,访问时间:2020年2月19日。这些机构共同组成的信息传播系统是联合国推动超国家议题的主体。联合国全球传播部(Department of Global Communication),即原联合国新闻部,是联合国系统中负责公共信息和传播的最大实体,负责整个联合国信息的传播。(31)“联合国大会第13(I)号决议”,联合国官网,1946年6月21日,https://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symbol=A/RES/13(I)。联合国全球传播部的使命是,“向公众提供准确、公正、全面、平衡、连贯、及时和相关的信息,从战略角度宣传联合国的各项活动,实现最大的透明度和对公众产生最大的影响,以便加强对本组织活动的国际支持”。(32)联合国内部监督事务厅2011年报告:“审查秘书处的新闻职能的组织框架”,文件号(A/66/180),2011年7月25日,https://www.un.org/ga/search/view_doc.asp?symbol=A/66/180&Lang=E。全球传播部下设四个部门:战略传播司、新闻和媒体司、外联司及秘书长发言人办公室。各司下设多个处、科等,分管联合国议题的战略传播业务,主要通过广播、电视、出版物、网络等信息渠道培养公众的全球意识,增进他们对联合国工作的理解。(33)同①。隶属联大的新闻委员会负责监督全球传播部的工作,并提供政策、方案和活动的指导。(34)“联合国大会第34/182号决议”,联合国官网,1979年12月18日,https://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symbol=A/RES/34/182。
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在推动全球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稳定的传播机制。联合国信息传播机制主要分为对内和对外两种机制:对内以信息联动和互助为传播机制,对外以机构主导外在辅助为传播机制,这两种机制针对不同的内容展开,相互补充,形成了联合国信息传播机制中的重要内容。为确保这两种机制的顺利开展,联合国信息传播的主要机制衍生了一系列辅助机制,以促进这两种机制的顺利实施。(35)“联合国系统内的公共信息和传播政策和做法”,文件号GE.15-17264,联合检察署,2015年4月,https://www.unjiu.org/zh/content/reports-and-notes?field_preparedby_target_id=17084,访问时间:2019年3月25日。互助协调机制保证信息传播的一致性,监督机制保证信息传播的公正性,多种语文机制体现信息传播的包容性,秘书长发言人机制促进信息传播的公开化,非传播人员参与培训机制开辟信息传播新渠道,外媒辅助机制扩大信息传播范围。
三、案例解析:“全球契约”的中国化推动
“全球契约”是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向全球各地推动的超国家议题之一。2000年,联合国首倡全球契约,经过20年的持续推动,全球契约赢得越来越多国家和企业的认同。联合国全球契约的中国化推动成果尤为丰硕。根据全球契约的统计数据,加入全球契约的中国企业和组织在规模数量上位居亚洲第二,(36)根据联合国全球契约网站统计数据,https://www.unglobalcompact.org/,访问时间:2019年3月25日。成为全球契约在世界范围内最大、最重要的网络之一。以“全球行动、本土参与”为战略,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通过积极建构,将全球契约这个超国家议题进行中国化推动,实现了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知识共享与价值共享,中国企业逐渐以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和原则来规范自身。
3.1 解锁议题:“全球契约”的内容和性质
针对剥削、收入不平等、腐败、性别歧视等阻碍可持续发展的行为,一项号召全球企业和组织共同遵循的准则应运而生,即全球契约(Global Compact)。1995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Kofi Atta Annan)在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首次提出全球契约设想。2000年,全球契约正式启动。全球契约号召全球各公司遵守在人权、劳工标准、环境及反贪污四个方面的十项基本原则。(37)十项原则包括,(1)企业界应支持并尊重国际公认的人权,(2)保证不与践踏人权者同流合污,(3)企业界应支持结社自由及切实承认集体谈判权,(4)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和强制劳动,(5)切实废除童工,(6)消除就业和职业方面的歧视,(7)企业界应支持采用预防性方法应付环境挑战,(8)采取主动行动促进在环境方面更负责任的做法,(9)鼓励开发和推广环境友好型技术,(10)企业界应努力反对一切形式腐败,包括敲诈和贿赂。“联合国全球契约”,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官网,http://cn.unglobalcompact.org/aboutUs.html@tenitem,访问时间:2019年3月25日。
全球契约是一个典型的超国家议题,具备以下特性。其一,议题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全球契约组织通过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地方网络机构实践着全球契约,使全球契约原则在世界各地的企业中逐渐主流化。其二,议题具有权威性和合法性。全球契约是当今全球规模最大的企业社会责任倡议,拥有来自联合国最高层面——联合国秘书长的支持,享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丰富资料库。其三,议题具有包容性。全球契约组织是最具包容性的全球网络,拥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多重利益攸关方组成的强大国际网络。其四,议题具有前瞻性。全球契约是一项体制创新,是可持续发展和良好企业公民意识的自愿举措,是基于普遍接受原则的一套价值观,是公司和其他利益攸关方组成的一个网络,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经验的论坛。全球契约为成员企业提供的是一个框架,即承诺接受契约的十项原则。全球契约组织不具强制性,企业加入或退出完全是自愿行为。
3.2 推动过程:“全球行动、本土参与”
联合国大会赋予“全球契约”的使命是“在联合国系统内以及全球企业界倡导联合国价值观以及负责任的商业实践”。(38)“我们的使命”,全球契约组织网站,http://cn.unglobalcompact.org/ourmission.html,访问时间:2020年2月19日。秉持“全球行动、本土参与”(Act Globally, Engage Locally)原则,全球契约开启了在中国的国内化推动进程,移植机制、构架机制及榜样激励机制是其中主要的运作机制。
(1)移植机制
移植机制(grafting),指把所倡导的超国家议题和该问题领域的既有旧议题相关联,使之成为既有议题的衍生品,从而使民众更好地理解、认同、接受,进而推动该议题的制度化。理查德·普赖斯(Richard Price)把移植定义为“通过积极的操纵性劝服与业已形成议题谱系(genealogical heritage)的临时结合,产生新的规范”。(39)Richard Price, “Reversing the Gun Sights: Transnational Civil Society Targets Land Min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52, No.3, 1998, p.617.
最初,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向中国推动全球契约这个全新的议题时,追本溯源,强调全球契约的理念和原则并非天外来物,其倡导的十项基本原则都来源于既有的全球共识:涉及人权的原则1和原则2源自《世界人权宣言》;涉及劳工标准的原则3、原则4、原则5和原则6源自《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和权利宣言》;涉及环境的原则7、原则8和原则9源自《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原则》;涉及反贪污的原则10源自《联合国反腐败公约》。(40)“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全球契约组织网站,http://cn.unglobalcompact.org/aboutUs.html@tenitem,访问时间:2019年3月25日。通过这种移植,把全球契约议题和既有共识关联起来,让公众对全球契约议题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产生共鸣,进而接受该议题。
另外,中国本身拥有根植企业社会责任的肥沃土壤。“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全球契约的思想内核高度相通。中国古代圣贤讲究义利兼济的义利观,认为义与利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即“以义主利,以利佐义,合而相成,通为一脉”(41)参见顾宪成:“明故处士景南倪公墓志铭”,蛐蛐泾皋藏稿(卷十七),《四库全书》影印本(第490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教化人们要“富而好义”,促进“利己”和“利他”的和谐统一,达到普遍公利,实现“富而仁”(42)王荣荣:“论孔子的贫富观”,《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第143页。。当全球契约概念的种子落地于中国义利兼济的土壤,受众更容易把“全球契约”议题理解为更现代的、更国际化的、更普适化的世界通用版本的“义利观”。
(2)构架机制
构架机制(framing),指通过联系本地社会的文化内涵,用不同的表述对超国家议题的内容重新构架,从而引起公众注意,激励公众采取行动。玛莎·费尼莫(Martha Finnemore)和凯瑟林·辛金克(Kathryn Sikkink)认为,构架是指议题倡导者通过“重新命名、诠释某一问题,或者采用夸张地戏剧化方式来突出该问题,从而引发公众对该问题的注意,甚至创造出一个新问题”(43)Martha Finnemore and Kathryn Sikkink, “International Norm Dynamics and Political Chang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1998, Vol. 52, No.4, p.897.。构架作为一种说服的工具,用来“确定意义,组织经验,警告他人其利益或身份可能面临风险,并提出解决的方案”(44)Michael N. Barnett, “Culture, Strategy and Foreign Policy Change: Israel’s Road to Oslo,”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1999, Vol. 5, No.1, p.25.。认知框架是否能够把超国家议题与本国广泛认同的大背景联系起来是该框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全球契约刚刚在中国开始传播时,困难重重,很少有中国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保护环境。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在推动全球契约议题时,把全球契约放在“全球化带来的新危机与新挑战”的大背景下,提出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南北差距、贫富悬殊、资源破坏、环境恶化等出现的严重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突出危机影响每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紧密关系企业切身利益,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时任全球契约总干事乔治·科尔(Georg Kell)曾在中国发表主旨演讲《应对新挑战——环境危机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强调环境危机这一新问题下,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可持续发展的。(45)刘永刚等:“专访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总干事乔治·科尔,企业社会责任是全球命题”,《中国经济周刊》,2013年第14期,第41页。
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企业在国际经济舞台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中国开始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通过参加全球契约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危机,做负责任的企业公民。
(3)榜样激励机制
美国心理学家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 Skinner)认为,人的行为由外界环境界定,外界的强化因素可以塑造行为,而榜样行为就可以视为一种强化因素。当社会组织树立一位榜样时,往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容易得到认同和响应。(46)Burrhus F. Skinner, “A Matter of Consequences—Part Three of an Autobiography,” Knopf,1983, p.65.如果有模仿者表现出榜样的行为并受到认可和奖酬,通过不断自我激励和自我强化,模仿榜样的行为将会反复出现并强化。以榜样激励为机制,全球契约树立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最佳企业榜样和最佳个人榜样,为模仿者提供参照物,刺激和鼓励更多企业和个人加入。
通过“最佳实践案例”树立企业榜样。“全球契约中国网络”每年举办“最佳实践评选”,(47)“关于推选最佳实践案例的通知”,全球契约中国网络网站,http://www.cec-ceda.org.cn/qqqy/more_about.php,访问时间:2019年3月25日。评选活动秉持“符合全球契约精神又具有中国企业特色、兼具社会影响力和推广价值”的原则,总结全球契约中国成员践行全球契约的良好经验。优秀案例集中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上的努力,他们在各自的行业或领域发挥带头作用,引领中国企业履行全球契约。中国企业实践案例将抽象的“全球契约”精神具体化,落地为一个个行动。
通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先锋人物”(SDG Pioneers)(48)“Young People Are the Leaders of Tomorrow,” Unglobalcompact, https://www.unglobalcompact.org/sdgs/sdgpioneers,访问时间:2019年3月25日。树立个人榜样。为了提高企业界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认知度,激发更多切实行动,2016年,联合国契约组织提出“让全球性的目标本土化落实”活动,每年从全球会员企业中评选出10位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的青年员工,授予他们“可持续发展目标先锋人物”称号,为有意投身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年轻人树立榜样。
综上所述,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通过对全球契约议题的积极建构,使超国家议题与中国本土观念和实践尽可能接近,既具有超国家话语的逻辑和结构,又有中国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具体而言,通过移植机制,介绍了什么是“全球契约”,赋予其合法性和权威性,由此开启议题正式进入中国的大门。通过构架机制,明确了中国企业和全球契约之间休戚与共的紧密关系,由此引起中国企业界对议题应有的高度重视。通过榜样激励机制,由先锋个人和优秀企业示范,带领中国企业界一起推进全球契约,明确企业如何实现商业利益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赢。
3.3 推动结果:中国对全球契约的发展和进化
中国自古就有关于“义利观”论述:“兼有爱,交相利”,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联合国“全球契约”进入中国后,与中国的本土传统文化、当代经济社会现实情况以及历史发展阶段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中国版“企业社会责任”成果。(49)刘少华:“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中国发声”,《华人世界》,2007年第8期,第109页。
“全球契约”扎根中国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全球契约”原则视为严肃考量与应对的事务,企业界的态度由内敛转向外向,部分企业领导人开始向政府游说。一些中国央企主动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以追随社会责任全球化的趋势。中国政府开始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进程。2011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中央企业“十二五”和谐发展战略实施纲要》(50)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十二五’和谐发展战略实施纲要》的通知”,2011年10月8日,http://www.sasac.gov.cn/n2588025/n2588119/c2676143/content.html,访问时间:2020年2月19日。,将企业社会责任提升至战略的高度,为中央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工作提供了总体指导和顶层设计。2015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中国社会责任领域第一份国家层面的标准性文件,即“社会责任系列国家标准”(51)参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编著:《社会责任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年版。,该标准的发布统一了中国国内对社会责任的不同理解,为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系统指导,提升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水平。此外,一些民间组织、行业领域、地方政府也制订了相关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这些本土化成果既是对全球契约在中国的呼应,更是对全球契约的发展和进化。
四、结 论
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在推动超国家议题方面优势明显,成果显著,作用突出,是主导力量与核心力量。从政治属性来讲,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独有的代表性、权威性、包容性与前瞻性使其成为最适合推动超国家议题的倡导者。从传播属性讲,联合国专门建立了一套信息传播系统来承担推动全球议题的使命,这套系统的机构设立完善、职能分工明确、运行机制成熟,为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推动超国家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
虽然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在推动超国家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该系统的主动性不够,其职能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联合国大会决议强调应将信息传播工作置于联合国战略管理的核心位置,但是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的工作人员往往将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视为“反应性的,而非主动性的”,这使得其传播职能受到很大局限,更多时候成为一种例行的、终端的、技术性的职能。(52)“联合国系统内的公共信息和传播政策和做法”,文件号GE.15-17264,联合检察署,2015年4月,https://www.unjiu.org/zh/content/reports-and-notes?field_preparedby_target_id=17084,访问时间:2019年3月25日。
唯有不断改进才能更好地执行任务,承担使命。当下,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的工作处于不断地调整和变革当中,2019年3月,联合国“新闻部”改名为“全球传播部”。该部以此为新起点,在与联合国成员国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确定新的工作方向,把握时代脉搏和国际需求,通过更有效的传播渠道和更积极的工作模式,及时广泛传递联合国的声音,推动全球议题,凝聚国际共识。
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推动全球议题具有两个时代意义。一是传播学意义,通过推动全球议题来推动全球传播,突破国际传播,成为践行全球传播的先行者、垂范者。二是政治学意义,以推动全球议题为抓手来推动全球治理,为联合国开展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随着中国历史地位的上升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深入,中国的影响和作用举足轻重,中国议题与全球议题的交织点越来越多。(53)石晨霞:“全球治理机制的发展与中国的参与”,《太平洋学报》,2014年第1期,第26页。中国应积极参与信息传播系统的改革,提出建设性建议,使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在推动全球议题方面发挥更公平、公正、平衡的作用,成为促进全球治理的积极力量。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对超国家议题的推动是一项宏大而深刻的讨论,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全球问题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需要后续研究者与时俱进地丰富和细化,以期得到更具有针对性的理论和经验,更加有力、有益、有效地推动超国家议题,完善全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