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液压与气动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
2020-01-08张东东
张东东
(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青海 海东 810700)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础知识,具备分析液压系统、排除故障的基本能力。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以藏族为主,大多来自牧区,对机械了解甚少,大多数学生底子薄、基础差,而专业知识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学生对上课讲授积极性不高,喜欢动手操作[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培养目标,本门课程将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为主体、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2]。
1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都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本课程作为机制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欠佳。不同专业,不同地方院校,课程定位及岗位培养目标不突出,陷入一把抓,全都讲的地步。教师授课按书本编辑的按部就班地讲,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授课时,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都讲得很透彻很详细,但学生听得糊里糊涂,未收到预期效果。
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学生不喜欢学习理论知识,乐于动手操作,也就是做中学。我们要大量而又深入调研学生毕业去向和企业需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岗位培养目标,突出课程特色。教师授课时不局限于课本,要结合工厂实际讲解,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要贴近实际,注重动手操作,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体,做到寓学于做。
2 科学组织教学过程
以往的教学都是老师在讲台上教授,按照老师的节奏先理论后实践地教学,学生只需认真听、认真学即可,很少互动。这种教学以老师主体,学生很难参与其中,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授课过程重在PPT讲解,对于液压元件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都是看图讲解,因学生基础差,很难想清楚具体结构,理解不到位,学习效果欠佳。理实一体化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直观地看到实物,又能装拆,还可以做实验,既学懂了知识又可以锻炼实操能力。
2.1 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授课时可以放一个与本节课相关的小视频,展示所学内容的用途,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小视频作为引入,向学生讲解接下来要学什么,学的知识有什么用,用在哪里。然后提出学习目标和重难点,通过原理图和动态图讲解工作原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工作过程。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大致地认识和了解,但还是有很多东西没搞清楚,只能说是大的方面了解了,到具体的实物就半懂不懂了。
2.2 理论结合实践,强化学习效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理论结合实践,组织学生到实训室,通过看实物,根据老师的讲解加深理解。学生可以对照原理图熟悉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更加直观地进行认识和学习。本校现有液压与气动实训室,各种阀、泵、液压缸、马达齐全,既有工业用的,也有教学演示用的。对于元件知识,完全可以拿着实物讲解,便于学生直观认识和理解。比如讲液压阀时,直动式溢流阀、直动式减压阀、直动式顺序阀很难理解,而且各自在结构和原理上有很多相同点和异同点,很难区分。鉴于此,我们可以先分开一个一个讲授,对照实物讲结构和工作原理。因教学用阀壳体是玻璃做的透明的,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内部结构,也可以拆卸下来看各组成部分,便于讲授和理解。也可以将阀安装在系统中,很直观形象地看其工作原理和过程。三个阀讲完后可以放在一起,让同学们自己找共同点和异同点。通过这种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既让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有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2.3 掌握学习状况,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老师上课讲授,是以老师为主体的,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然后找同学回答问题,最后老师作补充和总结。针对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采取分组讨论和探讨,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做进一步引导,对回答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做进一步补充和订正,最后让同学们完全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 做好考核评价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因此,本门课程考核要结合理论和实践,既要考核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也要考核实践操作。实践操作考核元件的拆装和工作原理以及液压基本回路的搭建。平时上课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争取将知识点搞懂弄通。
4 结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了理论联系实际,将以往枯燥难懂的专业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实践证明,与以往只在教室进行理论讲解和动画演示相比,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更高,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得更透彻。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实践技能,真正做到了“做中学”,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二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