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机械设计课程四位一体教学体系的构建
2020-01-08郭砚荣
王 欣 郭砚荣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1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机械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针对性教学课程
当前很多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普遍存在课程冗杂,各项课程内容相互独立,联系较少。虽然很多机械课程在一定程度满足不同企业在生产、经营与管理等用人的岗位要求,但在各项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理论知识较多,课程之间没有太多的交集,导致学生在学习课程过程中只能学习本专业知识,无法获取其它课程相关知识,进而无法满足当前社会所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部分课程的内容还有较多的重复性与脱节,讲师也无法深度为学生梳理清楚课程的框架与内容,学生无法获取系统的学习方法,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机械设计课程多为校内自主实践,学生无法接触到与校外相关企业的一些实践,使得学生的机械设计课程缺乏综合训练。
1.2 专业课程与实习岗位衔接较差
机械设计课程的专业与核心课程由于课程冗杂、知识连贯性不清等原因,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性不强,具有片面性,无法匹配实习企业各项关节环节的操控与调度。专业与核心课程跟不上企业与时代的要求,学生职业技能得不到有效地提升,专业素质也存在严重失衡,使得学生的能力无法满足机械类相关企业的要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多数高职院校对于人才质量的提升,也阻碍了机械行业的发展与创新。另外,由于学校课程的失衡教育,学生能力得不到提升,企业也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相关的培训。
1.3 课程内容严重脱节
多数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故在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课程内容脱节,与现实社会中相关企业出现了人才与企业间的鸿沟,例如机械设计课程。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机械设计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仍然以传统教师经验性与理论性的教学思维与模式对学生展开教学,而未根据企业在生产、实践、升级与创新等环节进行更新与调整,不仅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另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也缺乏针对相关机械企业的专项技能培训与训练,也导致学生无法匹配当前企业用人的需求与能力。
2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2.1 构建四位一体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机械的课程设置应注重与社会、就业市场之间的需求匹配,与相关行业标准接轨。对此,高校应加快构建四位一体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对课程内容查漏补缺,不断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注重与企业之间的需求匹配。一是在保证机械设计课程基本教学理论内容不变的前提下,适度增加与创新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具丰富性与完整性。二是机械设计课程的基本试验项目与原理不变,增加创新型、设计型实验教学项目,提升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三是改革传统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做到与时俱进,与企业需求并进。四是将学生课外创新训练实践与课程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增加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能力。
2.2 改革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与培养过程中离不开实训、实践教学。对此,高职院校应改革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尤其是在企业中的实习、实践机会。高职院校可以增加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自己的创造能力。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师也要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程内容的吸引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另外,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知识传授与经验分享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多多展开课堂讨论,为学生提供发言与创新思维的平台,充分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程度。
2.3 整合与更新课程内容
高校多数机械设计课程内容已经传统老旧,无法匹配当前相关企业一些的岗位职责与要求。基于此,高校应基于“互联网+”的模式下,通过互联网+机械设计课程提高课程内容的可利用率与有效程度。并通过互联网实时对接相关企业,通过企业的要求与需求不断匹配与更新课程内容,从而增强课程内容实用性,保证学生吸收到更加实用的课程知识。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增加教师外出培训机会,不断优化与更新课程知识内容与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可以接受到新的、有用的知识。此外,高职院校可以与其它职业院校展开联合教学,通过教师间的互相交流与沟通,不断完善现代学徒制教学,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